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地外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地外交
圖片來自ettoday

海地外交 是指海地共和國實行的外交政策和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海地是國際聯盟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之一。海地承認中華民國並與之建交,兩國關係友好且經貿往來頻繁。海地與鄰國古巴關係回暖,古巴也向海地派出了大批醫療援助團隊幫助海地改善衛生保健事業,海地人也更加認可了菲德爾·卡斯特羅古巴共產黨

歷史上,海地曾經飽受鄰國的孤立,直到1838年才得到前宗主國法國的承認,此後在19世紀,海地的外交進程緩慢,並受制於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與鄰國多米尼加共和國亦是衝突不斷。

在1991年至1994年拉烏爾·塞德拉斯軍事統治時期,國際社會出面捍衛海地秩序,有31個國家參加了由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MNF),該部隊在聯合國的主持下於1994年9月進行干預,以幫助恢複合法政府並在海地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在最高峰時期,多國部隊包括大約21,000名士兵,其中大多數是美國人,還有1,000多名國際警察監視員。在六個月之內,隨着多國部隊過渡到一支由6,000名強大的維和部隊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組成的部隊,部隊人數逐漸減少。 聯海特派團負責維持多國部隊幫助建立的安全環境,並通過派駐900名警察顧問來培養海地新的警察部隊。共有38個國家參加了聯海特派團。

為了促使海地從事實上的軍事統治的三年和幾十年前的統治失控中恢復過來,國際開發銀行和捐助機構於1994年承諾在1999年之前提供超過20億美元的援助。經濟改革的進展。議會無所作為,主要是由於自1996年以來困擾海地的政治鬥爭和僵局,導致大部分援助被取消。在2000年5月21日地方和議會選舉之後引發的選舉危機導致對海地的大部分多邊和雙邊援助受阻。主要捐助者美國提供了最大的雙邊援助計劃,其他參與國家有加拿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國德國日本荷蘭秘魯菲律賓俄羅斯韓國中華民國英國。在世界銀行的主持下,通過主要捐助者的非正式分組來協調多邊援助,這是除了美洲開發銀行歐洲聯盟之外,海地發展援助的主要來源。

2010年海地發生強烈地震後,世界大部分國家均派出救援隊前往海地救援難民,目前,爭取投資和援助、協調各國參與重建是當前海地外交重點之一。

海地曾申請成為非盟[1] 的觀察員國,2012年2月2日於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第18次非盟峰會上,海地得到觀察員國資格,在此之後,海地亦曾投交成為附屬成員國的申請。

領土糾紛: 海地宣稱對美國占領的納弗沙島擁有主權。

走私毒品問題: 海地是向歐洲及美國輸入可卡因的重要國家之一

美洲

  • 海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設有大使館。
  • 阿根廷在太子港設有大使館。
  • 海地在拿騷設有大使館。
  • 巴哈馬在太子港設有大使館。
  • 至少有80,000名海地人僑居巴哈馬。

在1957年至1990年的動盪時期,加拿大收留了許多海地難民,這些海地裔移民人數現在在魁北克中占少數。加拿大在1994年至2004年期間參加了對海地的各種國際干預,並繼續向海地提供大量援助,

  • 加拿大在太子港設有大使館。
  • 海地在渥太華設有大使館,並在蒙特利爾設有總領事館。
  • 加拿大和海地是西半球唯二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智利曾多次派遣維和部隊前往海地維護社會秩序。

雙邊關係

非洲

海地通過在科托努的海地辦事處與貝寧保持外交關係,儘管貝寧由於2010年地震的影響在海地沒有正式的外交機構。貝寧仍然向聯海穩定團]]派遣了32名警察和文職人員。

兩國藉由大西洋奴隸貿易和海地巫毒擁有者相近的文化底蘊。2010年海地地震之後,貝寧組織了傳統的儀式來安撫海地人民(海地多數黑人祖先來自貝南)。

海地曾在科托努設有大使館,但於2018年12月關閉。

  • 海地在阿比讓設有名譽領事館。
  • 象牙海岸在太子港設有聯絡辦公室。
  • 海地駐西班牙大使館兼轄對奈及利亞事務。
  • 奈及利亞駐牙買加高級專員公署兼轄對海地事務。
  • 海地在比勒陀利亞設有大使館。
  • 南非駐牙買加高級專員公署兼轄對海地事務。

參考文獻

  1. 非盟,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