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春

中文名: 江春

外文名: jiangchun

出生日期: 1960年2月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職 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 湖北鄂州

江春   ,1960年2月生,男,湖北鄂州人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擴大中國金融業雙向開放的關鍵問題研究」首席專家,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1]

個人經歷

1979年考入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1983年獲學士學位; 1983年考入武漢大學國際金融系,1986年獲碩士學位; 1986年畢業留武漢大學國際金融系任教; 1988年—1989年:赴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進修貨幣銀行學及國際金融學; 1990—1993年:在職在武漢大學經濟學院攻讀西方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6年:晉升為教授; 1997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1998年:被聘為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0年—2001年:赴美國傑克遜維爾州立大學(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訪問研究併兼任客座教授; 2004 年:入選首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5年5月:擔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兼武漢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被聘為武漢大學二級教授; 2008年:被聘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 2012年6月-8月:台灣政治大學客座研究員; 2013年7月:擔任武漢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6月至7月: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商學院交流訪問; 2015年7月至8月: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及辛辛那提大學交流訪問; 2016年7月至8月:赴香港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2017年7月:赴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院交流訪問   ; 2018年7月8月:赴台灣清華大學交流訪問。

學術經歷

·交流訪問,台灣清華大學,2018年7月-8月 ·交流訪問,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院,2017年7月 · 合作研究,香港大學,2016年7月至8月 ·交流訪問,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商學院及辛辛那提大學商學院,2015年7月至8月 · 交流訪問,英國伯明翰大學商學院,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 · 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2013年7月-至今 · 客座研究員,台灣政治大學,2012年6月-2012年8月 · 「珞珈特聘教授」,武漢大學,2008年 · 二級教授,武漢大學,2007年 · 金融系主任,武漢大學,2005年5月-2013年 · 訪問研究併兼任客座教授,美國傑克遜維爾州立大學,2000年—2001年 · 進修貨幣銀行學及國際金融學,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1988年—1989年 ·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1997年 · 金融系教授,武漢大學,1996年 · 金融系副教授,武漢大學,1993年 · 國際金融系副主任,武漢大學,1991年-1999年 · 國際金融系任教,武漢大學,1986年  

學術成就

創造性地將新制度經濟學全面引入金融學,試圖開闢「新制度金融學」這一新的學術領域。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世界銀行科研基金1 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研究項目1 項,博士點基金項目1 項。發表論文200 余篇,出版專著8部。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三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二等獎。 已出版專著八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共主持一項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世界銀行科研基金項目,一項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及一項博士點基金項目。專著《經濟增長中的產權問題》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1998年),專著《產權制度與金融市場》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2年),論文《論金融的實質及制度前提》獲第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論文《人民幣升值之爭的理論反思:新制度金融學的解釋》獲第五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年),系列論文《利率平價及實際利率平價(國際費雪效應)的實證檢驗》2017年獲第十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參與主編的教材《西方貨幣銀行學》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995年)、200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被聘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  

學術專著

1、《現代西方貨幣金融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經濟增長中的產權問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3、《產權制度與金融市場》,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產權制度與微觀金融》,中國物價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國金融業成功應對WTO》,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6、《產權、貨幣自由兌換與經濟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Jiang,C.,and Luo,R.,2009: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n Emerging Market Perspective. Cambridge Publishing Ltd..2009. 8.《金融改革與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踐的回顧及反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教材

1、〈西方貨幣銀行學〉(主編之一),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2、《貨幣金融學》(主編之一),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文學術論文

1 、「邊際分析法的科學內與經濟學的變革」,《經濟學動態》,1987年第4期 2、「西方銀行資產投資行為的理論與模型」,《國際金融研究》,1987年第4期 3、「金融深化論及對我們的啟示」,《經濟學動態》,1988年第5期 4、「購買力平價論與利率平價論的綜合及應用」,《國際金融研究》,1989年第11期 5、「論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的惡性循環」,《世界經濟研究》,89.6;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1990年第2期轉載。 6、「論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困境及對策」,《財貿經濟》,1990年第2期 7、「土地稅與經濟發展」,《財政研究》,1990年第6期 8、「九十年代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國際金融研究》,1991年第1期 9、「90年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與我國的對策」,《世界經濟研究》,1991年第2期 10、「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問題」,《經濟評論》,1992年第4期 11、「產權改革與銀行企業化」,《財貿經濟》,1994年第1期 12、「勞動力市場的開放與人力資本的增長」,《諮詢與決策》,1993年1期 13、「經濟增長中的產權問題」,《經濟學家》,1994年第1期;論文被人大《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1994年第4期轉載, 14、「產權與通貨膨脹」,《金融體制改革》,1994年第第6期;本文被大複印報刊資料《金融保險》1994年第11期轉摘。 15、「我國銀行資產負債狀況惡化的根本原因及對策」,《經濟體制改革》,1994年第4期。 16、「我國宏觀經濟的矛盾及根本的解決措施」,《財經問題研究》,1995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計劃與管理》,1995年第6期轉摘。 17、「我國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原因及對策」,《經濟評論》,1995年第4期 18、「中國轉軌時期金融改革與企業發展學術討論會綜述」,《經濟研究》,1995年11期;人大複印報刊《金融保險》轉載,1996年第2期 19、「委託代理理論與國有商業銀行的約束激勵機制」,《經濟學家》,1995年第4期 20、「導致我國銀行債務危機的趕本原因在於傳統和產權制度」,《經濟科學》,1996年第2期 21、「債務、債權與產權」,《財經問題研究》,1996年第8期 22、「利率合理化的理論與實踐」,《經濟體制改革》,1997年第4期 23、「中國國債市場的產權問題」,《金融體制改革》,1997年第8期;本文被《新華文摘》,1998年第2期轉載 24、「我國股票市場的產權問題」,《經濟體制改革》,1998年第2期;本文被人大報刊《投資》1998年第6期轉載, 25、「論金融市場的微觀基礎」,《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26、「我國民間信用活動中的產權問題」,《經濟科學》,1998年1期;本文被人大複印報刊《金融保險》1998年第4期轉載。 27、「產權與中國的經濟改革評價」,《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2期 28、「利息理論與利率政策」,《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29、「我國的商業信用及商業票據中的產權問題」,《貴州財經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30、「優化調整金融資產結構的基礎條件」,《金融時報》,1999年4月3日 31、「再論金融資產的定義及制度性質」,《金融時報》,1999年5月15日 32、「產權改革、市場主體與市場規則」,《經濟評論》,1999年第4期。本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計劃》1999年10期轉摘, 33、「中國利率實踐中的產權問題」,《財經問題研究》,1999年第6期 34、「我國國有企業財務活動中的產權問題」,《金融與經濟》,1999,6;本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9年第10期轉摘。 35、「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分析中的產權問題」,《銀行與企業》,1999,7;本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金融》1999年第10期轉載。 36、「論金融的實質及制度前提」,《經濟研究》,1999年第7期 37、「產權改革為中國金融市場化創造制度前提」,《金融時報》,1999年8月7日 38、「為人民幣自由兌換創造制度前提」,《金融時報》,2000年5月7日 39、《產權改革: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的根本措施》,《金融時報》,2000年6月14日 40、《產權改革、人民幣自由兌換與WTO》,《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41、《產權改革與中國的投資需求》,《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第7期 42、《中國信用不規範的制度根源》,《經濟學消息報》,2001年10月12日 43、《[[中國匯率市場化的產權問題」,《財貿經濟》,2002年第2期 44、WTO與人民幣自由兌換」,《武大學報》,2000年第4期 45、《多重視角看外匯儲備規模》,《經濟學消息報》,2002年5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轉摘。 46、《新制度金融學探索》,《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6期。 47、《中國對外貿易中的產權問題》,《福建論壇》2002年第4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2年第11期轉摘。 48、《中國價格問題的產權分析》,(美)《中國經濟評論》2002年第2卷,第3期。 49、《中國產業問題的制度分析》,《蘭州商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2期全文轉摘。 50、《中國貨幣政策中的產權問題》,《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第6期。 51、《論貨幣自由兌換的制度基礎》,《管理世界》雜誌2003年第9期。 52、《對市場經濟的新認識》,《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2期。P77-82 53、《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新制度金融學探討》,《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4期。 54、《中國超額貨幣的制度分析》,《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55、《產權,法律制度與中國金融發展之謎》,《財經問題研究》2004年第8期。 56、《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幾點重新認識》,《福建論壇》2004年第9期。 57、《人民幣升值之爭的理論反思:新制度金融學的解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本文分別被《新華文摘》2005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金融保險》2005年第2期全文轉摘 58、《金融監管與金融發展:理論框架與實證檢驗》,《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 59、江春,許立成:《法與金融學的文獻綜述》,《經濟學動態》2005年第5期。 60、《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順序》,《經濟學消息報》2005年7月29日。 61、江春,許立成:《法律與金融中介的發展:一個再檢驗》,《制度經濟學研究》第八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62、《中國遠期外匯市場的發展:新制度金融學的解釋》,《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第10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金融保險》2006年第1期全文轉摘 63、江春:《超額貨幣與人民幣匯率》,《經濟科學》2006年第1期。 64、江春,劉春華:《經濟轉軌國家利率市場化的制度分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5期轉摘。 65、江春,劉春華:《貨幣政策的利率效應:來自中國過去20年的實證》,《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66、江春,許立成:《內生金融發展:理論與中國的經驗證據》,《財經科學》2006年第5期。 67、江春,《中國外匯市場的新制度金融學分析》,《經濟評論》2006年第3期。 68.江春:《產權制度與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經濟學消息報》2006年9月15日。 69、江春,許立成:《法律制度、金融發展與經濟轉軌》,《南大商學評論》第九輯(2006年6月版)。 70、江春,李征:《中國貨幣內生性原因新探》,《經濟評論》2007年第1期。 71、江春,許立成:《金融發展中的制度因素:理論框架與國際經驗》,《財經科學》2007年4期。 72、江春,許立成:《制度安排,金融發展與社會公平》,《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73、江春,許立成:《金融發展的政治經濟學》,《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第8期。 74、江春,劉春華:《發展中國家的利率市場化:理論、經驗與啟示》,《國際金融研究》 2007年第10期。本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2007年第12期轉摘 75、江春,王鸞風:《制度與金融發展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4期 76、江春:《論人民幣匯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轉變》,《財經科學》2008年第1期p1-9。 本文分別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2期、《經濟研究參考》第十八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6期轉摘。 77、江春《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變革與經濟轉型》,《財經問題研究》2008年第4期。P62-69. 78、江春,杜穎奎:《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8期 p95-99 79、江春,許立成:《中國金融發展與轉型:從政府到市場》,《福建論壇》2008年第10期。 80、江春,王鸞風:《發展中國家金融發展的制度分析》,《財經科學》年2009第4期。P1-9. 81、江春,許立成:《文化,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文獻綜述》,《經濟評論》2009年第6期。 82、江春,吳宏:《中國的國際收支失衡:基於收入分配的新視角》,《財經問題研究》2009年第10期。P24-36 83、江春:《中國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源在於中國收入分配的失衡》,《經濟學消息報》,2010年2月5日。 84、江春,吳小平:《制度質量與利率市場化》,《世界經濟研究》2010年第4期。 85、江春,曹棣泉:《中國的收入分配失衡與國際收支失衡》,《宏觀經濟研究》2010年第5期。 86、江春,吳磊,滕芸:《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2000-2008》,《財經科學》2010年第7期。 87、江春:《國外近期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研究動向》,《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3日。 88、 江春,滕芸:《企業家精神與金融發展關係研究評述》,《經濟學動態》2010年9期。 89、江春,滕芸:《試析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基於企業家精神的新視角》,《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90、江春、張曉青:《低收入者怎樣享受到金融服務?》,《經濟日報》理論版,2011年7月29日。《紅旗文稿》於8月26日轉載. 91、江春,周寧東:《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理論反思:基於企業家精神的視角》,《財貿經濟》2012年第1期。pp.64-70.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2年04期全文轉摘。並獲「2013年度財貿經濟—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92、江春,周寧東,張龍耀:《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動態變化與政策支持》,《財政研究》2012年第6期。 93、江春:《多重視角看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走勢》,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資料」2012年第11期。 94、江春、蹇娜、顏冬:《收入分配與金融結構:基於中國和日本兩國的比較研究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13年05期全文轉摘。 95、江春、王青林、蘇志偉:《中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衝突:基於收入分配的新視角》,《經濟學動態》2013年第4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3年07期全文轉摘。 96、江春、李小林、張倉耀:《中國貨幣供應變動與物價之間的關係-基於Morlet小波時頻相關性分析》,《南方經濟》2013年第6期。 97、江春、李巍:《中國非金融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決定因素和含義:一個實證調查》,《經濟管理》2013年第7期。Pp13-23. 98、江春、蘇志偉:《金融發展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金融研究》2013年第9期。pp.212-122(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4年01期全文轉摘)。 99、江春、邢曉東、李孔健:《政策規則還是相機抉擇》,《統計研究》2013年第30卷第10期。P108-111 100、江春,陳永,江鵬:《國際費雪效應在東亞地區存在嗎——基於中國視角的探究》,《當代經濟科學》2014年第2期。 101、江春,陳永,2014:《中國利率市場化階段利率規則》,《財貿研究》2014年第3期。 102、江春、馮絲卉:《我國中央銀行政策利率對產出的非對稱影響》,《財經科學》2015年第5期。 103、江春,司登奎,李小林,2015:《人民幣匯率預期影響股價的微觀機理及經驗證據》,《世界經濟研究》2015年第12期。(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投資與證券》2016年04期全文轉摘) 104、江春,司登奎,蘇志偉,2016:《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動態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第2期,pp41-57. 105、江春,李安安,2016:《法治,金融發展與企業家精神》,《武漢大學學報》,2016第5期,pp41-57。該文分別被《新華文摘》2016第12期及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6年07期全文轉摘轉摘。 106、江春,司登奎,李小林,2016:《匯率預期、中美息差及央行外匯干預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16第6期。 107、司登奎、江春、李小林,2016:《基於匯率預期與央行外匯干預的匯率動態決定: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統計研究》第9期。 108、江春、王雯玥,2017:《貨幣政策通脹指標:盯住CPI還是PPI?》,《財經科學》第3期。   109、江春,司登奎,李小林,2018:《泰勒規則、股價波動與人民幣匯率動態決定》,《國際金融研究》第1期。 110、江春 向麗錦肖祖沔2018,《貨幣政策、收入分配及經濟福利——基於DSGE模型的貝葉斯估計》,《財貿經濟》第2期。 111、江春,司登奎,李小林,2018:《基於拓展泰勒規則匯率模型的人民幣匯率動態決定: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金融研究》第2期。 112、江春,楊宏略,李小林,2018:《基於泰勒規則匯率模型的人民幣匯率預測研究:兼論多種匯率決定模型預測比較》,《世界經濟研究》第4期。  

國際期刊論文

· Robin Hang Luo and Chun Jiang, 2005. Currency Convertibility, Cost of Capital Control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United States), Vol.10, No.1, pp.65-80 · Chun,Jiang,Hsu, L.,and Chi, W.,2012: 「Does Real Output Converge? A Regional Study in China」, Economic Computation and Economic Cybernetics and Research, Vol.,2(2012),pp.127-142. (SSCI) · Lin L.a, Hsu-Ling Changb, Chi-Wei Suc, Chun Jiangd,2013: 」Real Interest Rate Parity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Based on China with Flexible Fourier Stationary Test」,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5–26 (2013) 52–58(SSCI) · Chun Jiang , Xiao-Lin Li , Hsu-Ling Chang , Chi-Wei Su, 2013: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and risk premium convergenc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Economic Modelling ,Vol. 33 (2013) July, pp.204–208(SSCI) · Chih-Wei SU, Hsu-Ling CHANG, Chun JIANG(Corresponding author),2013: 「Does Wealth or Credit Effect Exist in China?」,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 .Volume 16, Issue 3, pp.104-114.(SSCI) · Chun Jiang, Tsangyao Chang, Xiao-Lin Li, 2015: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a Wavele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ume 35, January 2015, pp. 249–261(SSCI). · Chun Jiang, Mohsen Bahmani-Oskooee, Tsangyao Chang,2015: 「Revisiting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in OECD」, Applied Economics, 2105, June, 47, 40, pp4323-4334 · Chun Jiang, Yi Wang, Tsangyao Chang, and Chi-Wei Su 2015:「Are there Bubbles in Chinese RMB-Dollar Exchange Rate? Evidence from Generalized Sup ADF Tests」, Applied Economics (forthcoming, SSCI ) ·Chun Jiang , Na Jian , Tie-Ying Liu , Chi-Wei Su,2016: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and real exchange rate in Central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44 (2016) 349–358.(SSCI)  

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擴大中國金融業雙向開放的關鍵問題研究」,80萬元,2016年-2018年,項目批准號:15ZDC020。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利率、匯率與央行資產負債及貨幣供應之間的交互影響:實證分析與政策意涵」,58萬元,2014年-2017年,項目編號:71373187。 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制度、收入分配與金融發展」,28萬元,2010年-2012年,項目編號:70973090。 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制度基礎研究」,15萬元,2003年-2005年,項目編號:70273030 5.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市場主體信用行為的案例分析及理論研究」,6萬元,2001年-2002年,項目編號:70141013。 6.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產權改革與我國專業外匯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的轉化」,5萬元,1995年-1997年,項目批准號:79400015。 7.主持世界銀行科研項目:「產權與金融:中國案例分析」,5000美元,1997年。 8.主持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新制度金融學探索」,2.5萬元,1999年-2000年。 9.主持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研究項目:《發展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的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20萬元,2005年6月-2008年6月,項目批准號:05JJD790020。 10.國家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秀人才」,20萬元。 11.主持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課題「中國的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10萬元,2012年-2013年。  

榮譽記錄

1、專著《經濟增長中的產權問題》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1998年)。 2、專著《產權制度與金融市場》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3年)。 3、200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參與主編的《西方貨幣銀行學》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995年)。 5、論文《論金融的實質及制度前提》獲第三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 6、2004年入選首屆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7、論文《人民幣升值之爭的理論反思:新制度金融學的解釋》獲第五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年)。 8、《高等教育發展速度、規模與資本市場關係的研究》2007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9、論文《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理論反思:基於企業家精神的視角》獲2013年度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10、系列論文《利率平價及實際利率平價(國際費雪效應)的實證檢驗》2016年獲第十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11.系列論文《匯率動態決定及匯率預期影響機理研究:基於中國、OECD及中東歐國家的實踐》2018年獲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擔任職務

1、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   2、中國金融學會理事  

參考來源

  1. [1],頗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