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制度經濟學研究

制度經濟學研究雜誌,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論文、綜述、書評[1]、譯文等。

《制度經濟學研究》雜誌以發表制度經濟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成果為主,包括論文、綜述、書評、譯文等;採用國際通行的匿名審稿制度,倡導嚴謹、規範的學風和自由、平等的學術交流。

說明:該雜誌未出現在近期新聞出版總署目錄內,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

目錄

制度經濟學研究雜誌欄目設置

論文、綜述、書評、譯文。

制度經濟學研究雜誌榮譽

知網收錄(中)、萬方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優秀期刊遴選數據庫[2]

內容提要

預防行為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人類行為,經濟學已經研究了如預防性儲蓄等多種預防行為。法經濟學對於預防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侵權、犯罪和傳染病的預防等領域。本書對此進行了粗框架的綜述,以期引起更多學者對領域的關注。

本書包括綜述,論文,譯文,會議綜述等幾部分,每篇文章開頭部分都有內容摘要。

編輯推薦

預防行為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人類行為,經濟學已經研究了如預防性儲蓄等多種預防行為。法經濟學對於預防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侵權、犯罪和傳染病的預防等領域。本書對此進行了粗框架的綜述,以期引起更多學者對領域的關注。本書包括綜述,論文,譯文,會議綜述等幾部分,每篇文章開頭部分都有內容摘要。

文摘

中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農業生產績效與動態演進——基於1978~2005年省際面板數據的DEA實證。

一、引言

有效的制度是經濟增長的關鍵(North,1973)。新古典增長理論在制度給定的前提下分析經濟增長的事實,只能識別出諸如要素積累、技術進步等最為直接的增長條件。實際上增長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必須着眼於經濟成敗背後的各種制度和價值體系。新增長理論的經驗研究也表明,制度是重要的,其作用也是可以被模型化的(薩拉-伊-馬丁,2005)。特別作為一個轉型國家,中國已經發生了並仍然正在發生着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過程,研究中國經濟時着眼於制度變遷並將其作為重要的內生變量來對待,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農村經濟制度變遷是整個大規模製度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部門在很多時候還為整個宏觀經濟充當了部分制度供給者的角色。與此同時,中國農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不同階段表現出了明顯不同的時間特徵。既然制度如此重要,那麼它在農村又是如何影響着農業增長的呢?這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已有的研究充分證明了經濟增長的差異往往只能由「第三類要素」來解釋(Chenery et al.,1986;Barro and Sala-Ⅰ-Martin,1995;Prescott,1998;Easterly and Levine,2001;赫爾普曼,2007),即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TFP是與單要素生產率(single factor productivity,SFP)相對應的一個概念,衡量的是單位總投入(加權後)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而產出增長率超出加權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也就是TFP增長率,所以,TFP增長描述了產出增長中扣除掉投入增長後的「剩餘」部分,其變化體現的是生產單位在投入產出過程中除投入要素數量變化以外各種因素變化的綜合影響效應,在以往又經常被視為技術進步的指標,但實際上它還包括了效率改善、要素質量提高、專業化分工、組織創新和規模經濟等多方面內容,制度變遷的作用也往往通過TFP變動表現出來。但如果拋棄將TFP增長等同於技術進步的傳統觀點,那麼除了通常意義上的要素積累和技術進步外,核算框架中還可以分離出技術效率因子,這主要是生產單位向生產前沿面逼近的結果,而一般認為這往往是因為制度創新消除各種非效率因素的作用。如此,本文要回答的問題就轉變為:農村經濟制度變遷是如何影響着農業TFP變化及其內部構成的?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制度因素究竟又怎樣在發揮着作用?會有什麼不同?

後記

《制度經濟學研究》已經在2007年7月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08~2009來源集刊,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收錄來源書刊。為進一步規範《制度經濟學研究》的稿件格式,要求所有來稿必須符合以下體例:

1.除海外學者外,稿件一律使用中文。應將打印稿一式三份寄至: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制度經濟學研究》編輯部。2.稿件第一頁應包含以下信息:(1)文章標題;(2)作者姓名、單位以及通信地址、電話和電子郵箱;(3)感謝語(如果有的話)。

3.稿件的第二頁應提供以下信息:(1)文章標題;(2)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3)三個中文關鍵詞;(4)中圖分類號;(5)文獻標識碼;(6)文章的英文標題;(7)2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8)三個JEL分類號。

4.稿件一律用Microsoft Word軟件編輯。文章正文的標題、表格、圖、等式必須分別連續編號;注釋一律採用腳註,不得採用尾注,並請採用自動格式,按頁編號;大標題居中,用中文數字一、二、三等編號,字體為四號、加粗、宋體;小標題左對齊,用中文數字(一)、(二)、(三)等編號,字體為五號、加粗、宋體;正文字體採用五號、宋體;其他編號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正文行距為單倍行距,頁邊距採用自動格式(上下各為2.5 4厘米;左右各為3.1 7厘米)。

5.正文中的外國人名、地名翻譯成中文。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現時,在中文譯名後用括號標出外文,以後再出現時直接採用中文,參考文獻除外。

6.文章的參考文獻必須一律放在結尾處,按照先中文文獻、再英文文獻根據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或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以下為參考體例:

1.黃少安:《關於制度變遷的三個假說及其驗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作者簡介

黃少安,男,1962年生於湖南邵陽。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著名青年經濟學家,在產權理論和制度經濟學領域頗有成就。

視頻

制度經濟學研究 相關視頻

金錢真的能換來快樂嗎?經濟學家研究結論顛覆認知
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專家來解讀

參考文獻

  1. 如何寫書評? ,搜狐,2020-10-22
  2. 數據庫發展史 ,搜狐,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