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死神 (日本)
圖片來自master

死神日語しにがみ)乃是將死者之靈魂帶至陰間或另一世界進行審判,或者在陰間司掌審判死者一生功過之神明。本條目乃就日本宗教大眾文化民間信仰等面向詳述如後,其餘則請參照「死神」之條目。

目錄

日本宗教上之死神

佛教裡,「死魔」乃直接為生命帶來障礙的。遭到此魔迷惑,可能使人衝動地想自殺。不過,瑜伽行唯識學派文獻《瑜伽師地論》則認為死魔乃是決定眾生死亡之日的神明。其他諸如掌管陰間的閻羅王與其轄下的牛頭馬面等,亦屬死神之列。

至於神道的死神,則出現在日本神話中妹神伊邪那美命產下火神迦具土時遭灼身亡,兄神伊邪那岐命追往黃泉國探望的橋段。因伊邪那美命之別名為黃泉津大神、道敷大神,含有黃泉國主宰神之意,但是伊邪那美命和閻羅王卻跟西方世界對死神的定義不同。在日本佛教的觀念裡,鬼神怨靈不一定奪走人的性命,反而引導亡者走向死後的世界。

人形淨瑠璃之死神

在日本古籍中「死神」的名字並不多見,相關記述甚少。江戶時代後,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才在人形淨瑠璃曾根崎心中》提到「死神」一詞。近松在寶永3年上演的《內心刃為冰之朔日》(心中刃は氷の朔日〔しんじゅうやいばはこおりのついたち〕)人形淨琉璃劇中,男性和內心裡打算一起尋短的女性說:「『死神』邀約的生命真是虛幻哪....」等語。此段橋段比喻雖然死神存在於打算自殺的男女心中,但其樣貌卻仍不明;但也有人認為近松採用「死神」一詞來表達純粹的虛幻。另外,他在享保5年(1720年)公開演出的作品《心中天網島》(心中天の網島(しんじゅうてんのあみじま))裡,描寫劇中人物紙屋治兵衛的心境:「在版摺紙裡,仍有未知的死神(版摺る紙のその中に、あるとも知らぬ死神に)。」這段話藉由治兵衛經營的「紙」引出「死神」,說明他面臨死亡的決心[1]。不過,有人按字面解釋「あるとも知らぬ死神に」的句子,提出近松本人不認為世上存在著死神的看法。

古典文學之死神

江戶時代的古典文學作品中,也有提到取走靈魂附體的死神,像發表於天保12年(1841年)的《繪本百物語》就出現「死神」(縊鬼)的怪談故事。縊鬼即是上吊自殺者的鬼魂,因心有積怨惡念,引誘同樣有惡念的生者至同地自殺或予以附身。類似的怪談題材,還有幕末時期鈴木桃野在《反古裡書》卷之一所寫的〈縊鬼〉。

江戸時代後期三好想山在其隨筆文集《想山著聞奇集》卷四裡,描寫死神帶走遭妓女附身之男子的內心話(原文為死に神の付たると云は嘘とも云難き事)。河竹默阿彌河竹黙阿弥明治19年(1886年)上演的歌舞伎盲長屋梅加賀鳶盲長屋梅加賀鳶》裡也提到,據說死神會進入人的腦袋中,使此人想起自己曾做過的壞事而身亡;這種觀念近似幽靈邪靈幕末時期落語三遊亭圓朝三遊亭圓朝的演目《死神死神 (落語)》則並非原創,故事原型乃出自義大利歌劇鞋匠遇仙記Crispino e la comare》(意大利語Crispino e la comare)或者《格林童話》故事〈死神教父德語Der Gevatter Tod〉(德語:Der Gevatter Tod)。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