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絨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歐絨鴨
Common Eider

圖片來自Mac天空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雁鴨科 Anatidae

屬:  絨鴨屬 Somateria

種:  歐絨鴨 S. mollissima

歐絨鴨(學名:somateria mollissima,英語:common eider)是一種體型較大(50~71公分(20~28英寸))的秋沙鴨。鴨科中一種體大膘肥,絨乎乎的鳥類。春季,雄絨鴨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絨鴨身體的大部分則呈褐色。在所有的絨鴨當中,歐絨鴨是最大的,主要棲息於海上[1]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東西伯利亞的北側海岸上。歐絨鴨仔主要在北極以及其他靠近北方的地區繁殖,但會在冬季往南部溫帶地區遷徙,遷徙時會形成大片的鳥群。其飛行速度可達113公里每小時。[2]

旅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格魯吉亞希臘匈牙利以色列日本盧森堡黑山葡萄牙塞爾維亞土耳其

形態特徵

歐絨鴨身長50-170mm,翼展80-108mm,體重1200-2800g,壽命18年。歐絨鴨共有6個亞種,主要區別在於嘴的長度和顏色,雄體色型各異,頭上均有獨特的綠色色調。

歐絨鴨(Somateria mollissima)
圖片來自RikenMon的野生動物

分布於阿拉斯加、西伯利亞東北部、加拿大西北部的屬於太平洋絨鴨,可從其體大、喙的形狀以及雄性喉部的「V」形標誌三個特徵與其他種類加以區分。 雄體的上體主要為白色,頭頂、腹和尾黑色。體大而圓,喙有隆起。春季,雄絨鴨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雄外形不同,雌絨鴨身體的大部分則呈褐色雌鴨有些像麻鴨。幼年絨鴨雌雄差別不大。

棲息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於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區及開闊的高原地區水域。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大的內陸湖泊、江河、水庫、池塘、河口等淡水水域,偶爾到海灣、河口及沿海潮間地帶。

生活習性

歐絨鴨是最大的海鴨,有些有遷移行為。像其他絨鴨一樣,該種原產於極北地區。繁殖於結冰的海岸,南到荷蘭和聖羅倫斯海灣;在南至法國新英格蘭阿留申群島的海域越冬。

一年四季,歐絨鴨均以無脊椎動物,如軟體動物蠕蟲甲殼動物等為食。它從海底獲取大部分食物,所以喜歡在大陸邊緣的淺水區游來游去。

雄鴨喜歡發出鴿子般的咕咕聲或kor-er-korkorr-kor聲,有時發出呻吟聲。雌性發出鵝鴨般的聲音。冬天則沉默不叫。

繁殖方式

每年晚夏季節,北極地區的島嶼四周被水環繞着,此時,歐絨鴨便開始在島嶼上築巢繁殖,巢通常建於浮木或一叢海草下面,用以避風。雌鴨用大量枝、葉、青草、海藻等築巢底,將絨毛排列在巢中作內襯。巢穴選在岩石或草木隱蔽的地方。白天在潮汐下覓食,潛水10-18m深度,使用翅膀在水下划水,用翅膀直線飛出水面。能嚼碎貝殼的硬殼及其砂囊。雌絨鴨每窩產蛋1-10枚(平均5個),蛋殼的顏色有淺橄欖油色、帶褐色橄欖油色和灰橄欖油色等,卵長7.6cm。令人驚奇的是:歐絨鴨的巢區十分靠近一種海鷗的巢,而這種海鷗並不好相處,是絨鴨卵和幼雛的捕獵者,歐絨鴨喜歡與這種海鷗做正是藉助這種海鷗的力量,將其更強大的敵人如賊鷗、北極狐等趕走,使這種海鷗在保護自身巢區的同時,也使歐絨鴨免遭侵害。

一夫一妻制,由雌鴨孵育21-28天。這期間,雌絨鴨極少離開自己的巢區,一心一意撲在繁殖後代上。孵化後幼雛由雌鴨帶領,一起來到海邊,一邊嬉戲,一邊不停地潛入水中撈取食物。在通常情況下,幾個家庭的小絨鴨會聯合起來,過着集體生活,就像是幼兒園似的。56天後開始能飛行,到九月份,它們便能展翅飛翔,於是開始西行,遷入白令海阿拉斯加海灣去越冬。

種群現狀

冰島,絨鴨受到嚴格保護。受傷害的因素有易受油污傷害,為了貴重的鴨絨人們追捕雌鴨,以及在北極圈的濫捕。

這種鴨是鴨絨的來源(雌鳥離巢時拔下胸部絨羽墊巢蓋卵)。鴨絨可作外套、枕頭、被褥、睡袋和衣服的充填物,柔軟又隔熱,雌性柔軟的鴨絨最有名。人們學會了比殺死絨鴨取絨更好的辦法,在年輕絨鴨離開巢穴時連續出擊35-40隻巢穴迅速取絨,每35-40個巢可收集到1磅絨羽,而不影響其繁殖周期。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頻


地球脈動:冰雪原野上,只有歐絨鴨堅守在這裡,直面寒冷


冰凍星球:多虧了燕鷗的幫忙,歐絨鴨才免遭北極熊的捕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