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則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則勒

中文名稱;格則勒

別稱;嘎扎勒

分類;詩體

創始人;薩納伊

格則勒是中國維吾爾族詩歌的一種形式。 "格則勒"一詞源出阿拉伯文﹐原意為"調情逗愛"﹐也可逕譯為"情詩"。這種詩體是隨著伊斯蘭文化傳入維吾爾地區﹐而被移植於維吾爾詩壇的。

序言介紹

9世紀以後,波斯詩人借鑑波斯傳統詩歌民謠和阿拉伯某些詩體和格律,創造了"嘎扎勒"(又譯"加宰里")詩體,是一種抒情詩體。一般認為詩人薩納伊(1050-1131)是這種詩體的創始人。這種詩體的數量沒有嚴格限制,大多在5至15個聯句(即雙行詩,波斯人稱為"別特")之間。每行詩的多少沒有嚴格規定,一首詩押同一個尾韻。多以男女愛情為主題,一般採用第一人稱"我"的抒情方式。許多詩人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最後的一兩個聯句中。這種詩體對中亞和西南亞國家的詩歌產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土耳其阿富汗以及我國的新疆維吾爾族,都借鑑了這種詩體。維吾爾族將"嘎扎勒"讀作"格則勒",在16到19世紀產生了許多"格則勒"詩人。

最早見於記載的﹐是生活於13至14世紀之交的散文作家拉布胡茲在其所著《先知傳》中插入的《春歌》等。15世紀﹐在阿塔依﹑魯提菲﹑納瓦依等著名詩人的耕耘下﹐"格則勒"詩體從內容到形式都趨於豐富﹑完美﹐成為歷代維吾爾古典詩人抒情篇什的主要體裁。所有的古典詩人無不都在"格則勒"詩體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格則勒格律詩體

"格則勒"是一種韻律嚴謹的格律詩體﹐每兩行為一聯﹐每首三至十二聯不等﹐多數為六至八聯。首聯兩行同韻﹐以後隔行押韻﹐一韻到底。音律採用"阿魯孜律"﹐長短音節組合﹑變換﹐以求音調的鏗鏘和諧。每首的尾聯﹐要求出現作者的名字或筆名。[1]

傳統的"格則勒"絕大多數以愛情為題材。優秀的古典詩人常藉"芳草美人"的描述﹐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寄託自己的人生抱負。間或也用這一形式直接抒發自己的政治﹑社會觀點。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們則以這種體裁表達對真主的摯愛和對來世的憧憬。現代詩人擴展了"格則勒"的表達內容﹐不僅用它來表現愛情﹐而且用以表達對祖國人民的摯愛之情﹔題材包涵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在繼承傳統形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語言亦有所革新﹐摒棄了不為人們熟悉的阿拉伯﹑波斯語詞藻﹐使用現代文學語言﹐使廣大人民更為喜聞樂見。

格則勒詩三首

喀什噶爾的傍晚

不是吹牛,傍晚的喀什噶爾是漫遊的仙境

她美麗的姿色,勝過東方霞光異彩的早晨。

巴旦木花帽,奇曼花帽,滿街是花帽的世界

人人歡天喜地,滿面蕩漾着祥和的笑容。

喀什噶爾的小伙四處擁擠,個個都是樂師,

熱瓦甫琴聲悠揚,百靈翩躚,引喉爭鳴。

歡慶勞動的榮譽,共贊可歌可泣的事跡

傍晚的天空任愛情的鴿子飛翔其中。

追求知識者把在創新輝當作自己的心上人,

傍晚時分奧妙的智慧之光灑滿心中之書本。

見到他們路邊宴歡,莫說他們無家可歸

傍晚的聖泉茶水勝過國王的佳肴盛請。

倘若你是痴情的詩人,不妨你漫遊一趟,

這是奇蹟,傍晚的巴扎是天下迷人的風景。

喀什噶爾公園

瞧那鬱金香,紅玫瑰,猶如花的世界,

繁花斗妍,芳香撲鼻,使天堂也遜色。

碧清的湖水猶如園丁向客人敬贈的美酒

濃香醉人,蔭幽雅麗,令人陶醉取樂。

沿渠垂柳鬱鬱蔥蔥,水上倒影成雙,

你若悠然漫步,這裡便是最美妙的仙境。

甜蜜的周木萬眾跳撒瑪,處處琴聲悠揚,

莫況是琴聲,而是盪人心魄的百靈的-絕。

品嘗着濃香的綠茶,敘說柔情蜜語,

這裡是傾聽木卡姆曲和沙塔爾琴的聖地。

綠茸茸的草壇上,客人無需客氣、拘束,

誰都是這裡的主人,無拘無束盡情歡樂。

朋友啊,你若有閒情逸緻就來這早漫步,

這裡是吸飲幸福之泉的春色滿園的田野。

獻給喀什噶爾匠人

手藝高超的匠人啊,喀什噶爾的能工巧匠,

你的聲譽聞名天下,手工技藝精湛絕偏。

你的手工技藝與喀什噶爾美名齊傳,

為國為民你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在流淌。

因為你技藝的絕妙,柏拉圖也驚愕萬分,

只因你雙手使黑鐵廢銅即刻變金髮光。

你用靈巧的手使木棍變成美妙無比的樂器,

莫況是樂器,聞其聲誰都說是百靈在鳴唱。

奇曼花帽是天國最美的花圃的樣式,

莫說是樣式,它比天國最美的花園還漂亮。

金珠、耳環使少女的芳臉猶如七星閃爍,

而這些金珠、耳環是從你花園取樣。

你為鍛打精美的小刀,浸透了智慧和心血,

莫說是小刀,它給男子漢增添了剛毅的力量

歲月流逝,但你的功績是藝術殿堂的見證,

莫說是藝術的見證,它是歷史的輝煌。

參考資料

  1. 論《格則勒詩集》的主題及其藝術特點 , 道客巴巴 201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