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亞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亞子 ( 詩人)
著名詩人
出生 1887年5月28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磨劍室詩詞集》
《磨劍室文錄》
《柳亞子詩詞選》。

柳亞子(1887年—1958年),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北厙鎮人,出生於大勝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創辦並主持南社。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四·一二」政變後,被通緝,逃往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柳亞子曾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人物生平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黎里鎮人(出生吳江汾湖鎮北厙大勝村,12歲隨家人遷居黎里)。父親鈍齋,學養有素,母親費漱芳,曾從名士徐山民的女兒徐凡如讀書,《詩經》、《唐詩三百首》都能熟練背誦。亞子幼受母教,喜讀古詩。17歲至上海,入愛國學社,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談革命。

1906年,由高旭陳陶遺馬君武劉師培介紹,入同盟會,復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

1909年11月13日,和陳去病、高旭、朱少屏、姚石子等創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主持社務多年。第一次結集在蘇州虎丘 張公祠,到會17人。這一文學團體具有濃厚的反滿色彩,會員多為同盟會員。第二次結集在杭州西湖,第三次結集在上海張氏味蓴園。每次結集出版一部詩文集,共印了22集,匯為《南社叢刻》。會員後來發展到1000多人。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柳亞子以中國同盟會員身份為國民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委。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他遭迫害被搜捕,以匿於複壁得免。抗日戰爭時期,他流亡重慶、桂林、香港,自比為行吟澤畔的屈原。他潛心南明歷史的研究,搜集了很多有關南明的史籍,並寫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可惜戰亂中,大量文稿失散,編寫明史的願望沒有實現。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在香港的柳亞子,親自撰寫電文,和宋慶齡、何香凝聯名發電報責問蔣介石,斥責蔣介石倒行逆施,破壞團結,破壞抗戰。結果,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

1945年,毛主席飛抵重慶和國民黨談判,他寫詩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兒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稱讚毛主席「彌天大勇」。1945年10月,毛主席致信給他,其中說:「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令人感發興起。」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1949年2月,他應毛主席的電邀,由香港啟程進入解放區,後來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2年,他與葉恭綽、李濟深、章士釗聯名上書毛澤東,呼籲保護北京廣東新舊兩義園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遺墓,使袁墓古蹟得以保存。他的詩約有5000多首,有《磨劍室詩詞集》。 郭沫若評價柳亞子:「是一位典型的詩人,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隨着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他的詩感慨豪宕、沉鬱深婉,熱情奔放,獨樹一幟,開一代革命詩風,寫了一部敢哭、敢笑、敢怒、敢罵的革命史詩。[1]
大事年表
柳亞子,原籍北厙大勝村,12歲隨家人遷居黎里鎮。
柳亞子出身書香門第,少從母親學唐詩,並受父親影響,贊成變法維新,醉心於《新民叢報》的宣傳。
1903年,他在家鄉參加中國教育會,隨即赴上海入愛國學社讀書。1906年,參加中國同盟會,同時還加入光復會,在吳淞口外輪上謁見孫中山。
1909年,與陳去病、高旭組織反清團體文學南社,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後,他曾到臨時總統府任秘書,因不習慣於軍政機關生活,三日即辭職,到上海辦報。袁世凱竊取政權,他感覺國事不可為,惘然返黎里,縱情詩酒。寫了大量詩歌。
1926年6月,出席國民黨二中全會,反對蔣介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在會場痛哭以示抗議,並中途退會,返回黎里。
1945年10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柳亞子會晤。手書《沁園春·雪》詞相贈。
1948年,柳亞子與宋慶齡在香港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秘書長。
解放後,他歷任中國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
柳亞子一生寫下了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計有詩7000餘首,詞200餘首。

家鄉吳江

柳亞子誕生在江南水鄉蘇州市吳江區北厙鎮大勝村。
這位與孫中山、毛澤東有着偉大友誼,一生以詩文作武器、追隨進步的詩人,他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從少年時代離開故鄉之後再也沒有能夠回來。在村子的中央,聯繫南北交通的古老的勝秀橋,是對柳氏家族興亡的見證。勝秀橋是由柳氏帶頭捐資興建的單孔石橋,斑駁的橋石上,似乎還能想見少年柳亞子匆忙的身影。在村人的指點下,還能依稀看出字跡模糊的兩副橋聯,東邊的是「風月細平來,魚蝦足游釣」,西邊的是「古佛祠邊,普渡眾生;太平莊上,君子悠行」,足以看出那種民風的淳樸。正是這樣的因素,柳亞子的哲嗣柳無忌把勝秀橋的照片放在了一本紀念冊的封面上,延續着對故鄉的思念。
大勝柳氏宗族
明季兵燹(xiǎn),始祖春江偕弟慕江、雲江從浙江寧波府慈谿縣祝家渡避居北厙南東村。清乾隆時,其中一支遷至北厙之大港上,後一部分遷大勝村。第八世柳樹芳和子柳兆薰,以及本族諸多文人,熱愛鄉邦文獻,留下很多著作。第十二世愛國詩人柳亞子,少從母親學唐詩,並受父親影響,20歲即以詩文馳名海內,書法也自成一家。思想新穎,贊成變法維新,是位忠貞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革命者,是「南社」創始人之一。[2]
吳江烈士陵園北側的勝秀橋內涵更深刻,每一塊石階都是用柳亞子先生家鄉大勝村的原石搬遷重建的。據說當年柳亞子先生就是從這座橋走出大勝村,成為中國民主革命家。如今再造這座石橋也寓意着讓參觀者牢記革命先驅。

其他貢獻

搜集文獻
柳亞子原名柳慰高,字號很多,在讀了法國盧梭的「天賦人權」學說後,就以「亞洲盧梭」自居,改名人權,號亞廬。後友人高天梅因「亞廬」之「廬」,筆畫太多,而寫作「亞子」,他也就認定了。柳亞子家學淵博,三歲能背誦《唐詩三百首》,12歲就背完《杜甫全集》。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才16歲的柳亞子,已讀遍自家書房的藏書。他的家鄉江蘇吳江,在明末就是抗清基地,人才輩出,非常講究民族正氣,這讓他薰陶了強烈的反清意識,早年喜歡開「詩界革命」之風的龔自珍梁啓超的詩文,特別是南明志士張煌言夏完淳的道德文章。
1918 年,柳亞子主持南社時期,因人事糾紛,自請辭去主任職務,回到家鄉,把更多精力轉向家藏圖書館和搜集本土地方文獻。他將幾代所搜集的書籍目錄《養余齋書目草本》《養余齋書目》重作調整、核對,並自輯《養余齋松陵書目》《養余齋書畫目錄》;與此同時,又開始有目的地搜集、整理吳江地區鄉邦文獻,與同鄉、圖書目錄學家薛鳳昌發起建立吳江文獻保存會。他說:「此時我又在發狂地收買舊書,凡是吳江人的著作,從古時到近代,不論精粗好歹,一律收藏。這樣,便花去了一萬多塊錢。」為此,他還編了《吳江文獻保存會書目》,共收集吳江人著作740種。還不包括100餘種抄本,這些抄本,多是他人家藏孤本或是尚未刊刻的稿本,若得,便請人——包括年紀很小的兒女柳無忌、柳無非等——參加抄錄,柳亞子自作校對、審定;更有甚者,柳亞子還輯錄若干地方文獻,見存上海圖書館的《分湖詩鈔》稿本23冊,輯錄吳江地方歷代作者400餘人,詩作2500餘首,前19冊按作者姓氏分冊,後四冊分別為「雜姓」、「閨秀」、「方外」和「寓賢」。此部輯集造端宏大,柳亞子乃據鄉邦典籍,大量地採擷、編輯和考訂,呈現了分湖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兼及蘇南、浙西的藝文景觀和望族文化。其中或可窺出早年柳亞子應用圖書目錄和文獻學,對鄉邦文化所作的巨大努力了。
柳亞子非常珍重搜集的鄉邦文獻,見存上海圖書館的這些吳江地方抄件、稿本,很多留下他所寫的題跋。這些題跋,有記述文獻來源,流傳始末,收集經過;有涉及撰著年代、著者、輯者及收藏者情況;有交代校勘、增補、參訂緣起:有與各種刊本、抄本的比較;更有若干有價值而一般不易查詢的,還廣徵博引,多加考證。柳亞子寫字潦草,自認為「寫字像衝鋒一般,喜歡赤膊上陣,殺了一下,勝敗不問,也就完蛋,管它寫得像樣不像樣呢!」「我寫字的毛病,就是太快,太隨便,倘然把一個一個地剪碎了,連我自己也會不認得的。」但他自行抄寫或寫題跋,卻是一絲不苟,極其工整。20世紀八十年代初,顧廷龍在談及柳所寫圖書題跋時就說:「柳先生的題跋很有用,如果收集起來,可以考見其藏書之故實及吳江文獻的史料。」因而,當年上海圖書館沈津先生,曾有意地收集柳亞子的題跋,計得270餘篇,六萬字。
普查圖書
三十年代初,柳亞子任上海市通志館館長,主持編撰《上海市通志》。通志館白手起家,沒有自己的圖書資料庫。他和通志館同仁所擬的有關上海古今史事方方面面的課題,就需有大量的圖書資料作依託。當時上海雖已定格為直隸中央的特別市,但基於歷史因素,沒有一家有權威性的、集中地方文獻的文化機構,因而需要對全市的圖書館做普查,特別是那些知名度很高、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如商務東方圖書館、上海天主教徐家匯藏書樓和亞洲文會。他把這項任務交給才由持志大學畢業的胡道靜,由他對全市大街小巷的圖書館調查,還特別關照他要注意這些圖書館庋藏的上海地方文獻。
當時柳亞子搜集、採購有大量新文化啟蒙以來的各種書籍,正由胡道靜前來幫助編目、分類。胡通常上午赴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柳家整理圖書,下午外出調查。柳亞子常於胡處獲得有關圖書館的庋藏。當時上海有些庋藏地方文獻極為豐富的圖書館,是不對圈外人開放的,也拒絕他人採訪、調查。胡道靜以他的真誠、懇切,竟然受到徐家匯天主教堂歡迎,幾次伴同進書庫,摸清庋藏中國地方志,特別是上海及其周遍的縣鎮和鄉村方志,回來與柳亞子介紹,柳大為欣喜。又為他興奮的是,胡道靜還在英國人主辦的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圖書館作了詳細調查,發現書庫所收上海文獻很多,而且還把這一項書籍用特殊方式分類排架。柳亞子很欣賞胡道靜的圖書館調查報告,在定稿後,還破格把它作為通志館期刊抽印本,取名為《上海圖書館史》出版。上海市通志館到1937年「八一三」時結束,柳亞子和他的同儕,利用圖書館若干圖書文獻,出版了兩本《上海研究資料》,四期《上海市通志館期刊》和三部《上海市年鑑》。
校對史書
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底,日本侵略軍侵占了上海華界,柳亞子困居法租界,自題寓所為「活埋庵」。撫今思昔,他又揀起舊時有興致的南明史和抗清的民族志士史可法、吳易、夏允彝、夏完淳和陳子龍等故事,但是見於吳江早已淪陷,無法運用所藏圖書文獻。他通過當年南社和通志館關係,向收藏頗多的胡樸安、朱希祖借閱。一天,柳亞子買票觀看劇作家阿英創作的《碧血花》(《葛嫩娘》),這是一部以南明志士復明抗清為題材的話劇,歸後讚揚不已,與素不相識的阿英寫了一封長信,此後兩人訂交,幾乎天天信件來返,討論南明史事。阿英將自己收藏的幾十本南明史圖書相借,柳亞子憑着固有的版本學知識,對這些史料分別作了考信。他還從隱名蟄居的鄭振鐸處借得善本《南疆逸史》,竟閉門抄寫了20天,將全書 56卷抄寫完畢。1940年12月,柳亞子離開上海到香港,將這些南明圖書,抄本,以及所著述的《南明記事史綱》《南明后妃宗藩傳》等多種攜帶了去。他把在九龍寓所的藏書室稱為「羿樓」,寓意「后羿射日」故事。這時,他又陸續收集,遂使所藏南明史料達幾百種。柳亞子對此非常興奮,其中若干本本得來不易,如廣東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補輯本抄件,經他考訂,乃是後人據正本補綴而編的。蓋晚明史書在清季均乃禁書,300年裡沒有人敢刊刻印刷,因而彌足珍貴。當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侵占九龍,羿樓所藏圖書不及帶走,柳亞子後來在廣西桂林每每談及,不勝惋惜,尤其是這部《皇明四朝成仁錄》,了無去向。他很清楚此書的稀罕,他掌握了其餘幾部傳抄本的去向,其中一部是中山大學九龍書庫的朱希祖寄存;還有一部是廣東順德風雨樓藏書中散佚出來的,已歸屈的後人。柳亞子經努力終於在屈大均後裔處抄到藏書目錄,又得悉朱希祖藏本還有副稿在重慶可供借抄,他真是高興極了。
柳亞子仍對佚失的南明文獻念念不忘。他在桂林四個月期間,很多精力放在為南明史籍做提要、整理等事宜。開始,他據自己在《筆談》寫的《一年來對於南明史料的工作報告》,為九龍羿樓所失的部分書籍做提要,又托熊佛西赴廣西省圖書館查找香港《大風》新年號雜誌,上面有他寫的《我的南明史料研究經過》,按圖索驥,寫了《續憶劫灰中的南明史料》,為《南疆逸史》《小腆紀年》等書做提要,但仍不夠,再托熊佛西自廣西省圖書館借用謝國楨《晚明史籍考》。他視此書為「研究南明史料的一把鑰匙」。柳亞子就是據該書,舊夢重溫,以所列書目為本,凡是羿樓所舊有的,都把它寫成題跋。他用了半個月時間,終於寫完了《羿樓舊藏南明史料書目提要》117種。
捐獻藏書
1950年秋,柳亞子從頤和園喬遷到北長街89號新居,他把書房取名為「上天下地之廬」,後又將從家鄉黎里和上海帶來的南明史料和南社圖書文獻,捐贈給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特為開闢研究室,柳亞子很是高興。在與柳無忌的信中還提及:「在北京的書,我把後明史料《南社文庫》《革命文庫》都捐給北京圖書館了。他們替我騰空了一間房子,把這些書放着,算是我的特別研究室。我隨時可以去看,非常滿意。」當時柳亞子還計劃編寫一部《南明史》。
1950 年底,柳亞子又南下,在上海向陳毅市長提出:「要將自己在上海及吳江鄉下的藏書全部捐獻給政府,由國家來保存。」陳毅欣然同意,由上海文管會組建陳乃乾、尹石公等七人小組清點裝箱,此間黎里藏書就有木箱300餘只,內貯書籍四萬四千餘冊,柳亞子往來信札400餘包。其中各種版本圖書、報刊由上海圖書館庋藏。在此同時,他又動員老友朱希祖之子朱偰,希望將朱希祖所藏南明史料捐與國家。朱偰遂將家藏南明史料最珍貴部分整理五大箱,交與柳亞子,全部捐獻北京圖書館。
柳亞子捐獻的圖書,在五、六十年代上海圖書館就作了整理,那些庋藏的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的出版物,因其稀罕的文化價值,被厘定為一級藏品特藏。柳亞子的信件文札被編成《書信輯錄》,198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柳亞子誕生100周年紀念時,上海圖書館又編選、影印了《柳亞子先生手札》,「既反映先生思想活動之一斑,亦體現時代風雲之特點」,還舉辦了「柳亞子先生在上海」的展覽會。
早年喜搜集文學書籍,後又收藏書畫、印章及30年代前後文獻資料。晚年枕酣典籍中,網羅吳江人著述達千餘種。1950年10月,將其故鄉吳江縣黎里鎮舊宅中的藏書全部捐獻國家,計有書籍44 000餘冊,還有其私人信札400餘件。潛心於南明史研究,自1919年就開始搜集南明史料,所藏南明史料頗富,有《南明史料書目提要》,著錄南明史料圖書數百種,並將藏書處名為「羿樓」。與錢杏邨、胡樸安、鄭振鐸等友誼甚篤,愛好相宜。藏書室名有「磨劍室」、「笑隱樓」、「靈風別館」、「更生齋」、「上天入地室」等。有《磨劍室藏革命文庫目錄》,著錄書籍皆為辛亥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之書刊。病故後,家屬將手稿遺著20餘種、所藏圖書7萬餘冊全部獻給上海圖書館、蘇州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

相關視頻

柳亞子對政協人事安排不滿,到處發牢騷,要回吳江當隱士

參考文獻

  1. 柳亞子詩詞全集,漢典詩詞.2001-01-01,2014-02-14
  2. 北厙鎮志 >> 第二十卷(叢 錄)第二章(北厙四大望族) 吳江通 吳江檔案局,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