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愛新覺羅·胤礽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二子,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典、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聖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特命胤礽監國,後清聖祖北征都讓胤礽監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繫於咸安宮,同年十二月被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復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咸安宮。此後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繼位之後將其改名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曆1725年1月27日)幽死於紫禁城咸安宮,享年五十一歲。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有作品見《康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胤礽
出生 (1674-06-06)1674年6月6日
北京紫禁城坤寧宮
逝世 1725年1月27日(1725-01-27)(50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保成、允礽
知名作品 《康熙朝雅頌集》
《晚晴簃詩匯》

目錄

基本信息

本名 胤礽

別稱 保成、允礽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滿族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坤寧宮

出生時間 1674年6月6日


去世時間 1725年1月27日

主要作品

《康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主要成就 康熙朝長期監國理政;代康熙帝郊祀、祭陵等

追封 理親王

諡號 密

葬地 黃花山理親王園寢

人物評價

胤礽是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開講經筵;主持祭祀。緊序有秩;作為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眾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 國才能,這點即使是後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之時仍予以承認。數次監國聽政,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胤礽功不可沒;但長期的養尊處優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而對高度集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對其構成嚴重威脅。君儲、父子之間的悲劇不可避免。皇太子廢而復立、繼而再廢,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廢太子後,雖然並非如他自己所說"毫不介意,談笑處之",但確實不像第一次時那麼痛苦。因為他發現,立太子就難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皇儲爭奪的內鬥。自康熙朝後,雍正帝鑑於太子立廢、皇子紛爭的殘酷性,故另創秘密建儲制度,此後沿用至咸豐朝。 康熙帝:①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 ②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③爾在宮穩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無事,多日悠閒,此可輕易得想乎?朕之恩福蓋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無不告知眾人。爾如此孝順父親,諸事掛念在心,朕亦祝爾長壽無疆,子孫同爾一樣孝順,亦如此恭敬爾。爾諸事稔知恭敬,故寫信寄之。④皇太子並與諸臣巨細問之,此一大暢快事也。⑤皇太子乃極孝順之人,想是見花鳥魚獸,憐惜朕於沙鹵邊陲之勞苦耳。⑥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

乾隆帝:可知建儲冊立,非國家之福,召亂起釁多,由於此即。以我朝而論,皇祖時,理密親王亦嘗立為皇太子,且特選公正大臣,如湯斌者,為之輔導。乃既立之後,情性乖張,即湯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群小復從,而蠱惑。遂致屢生事端。上煩皇祖聖慮,終至廢黜;且即理密親王孝而無過,竟承大統,亦不過享國二年。

白晉:可以說,此刻已23歲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儀表在北京宮廷里同年齡的皇族中是最完美無缺的。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宮廷中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

《清史紀事本末》:①太子性仁弱,率易任情,無矯飾。②胤礽居儲位,會聖祖親征準噶爾,胤礽奉命監國,以性仁弱故,為政務寬大。

徐世昌:(胤礽)詩載文穎,中述祖勤民,其言悱惻,固未嘗有不克負荷之徵,(其詩)亦復斐然可誦。

王鍾翰:在皇太子未廢以前三十多年,康熙外出遠征期間,讓皇太子試之以政者再,太子按章辦事,均無差錯。

史籍記載

史料 作者 時期 《康熙起居注》 不詳 康熙十年(1671年) 《清實錄·聖祖實錄》 不詳 清朝時期 《湯子遺書》 湯斌 清朝康熙年間 《清史紀事本末》 黃鴻壽等 民國初年 《康熙朝滿文奏摺》 不詳 《御製文集》 不詳 《清史稿》 趙爾巽等 民國初年 《晚晴簃詩匯》 徐世昌 民國初年 《清宮述聞》 章乃煒 民國三十年(1941年) 《居易錄》 王士禎 清朝康熙年間 《篤素堂集鈔》 張英 《清暉贈言》 王翬

藝術形象

注:現眾多文學影視作品由於受傳統史學觀念的影響,未正確為歷史人物定位。故在不少作品中懦弱無能的皇太子形象實則是對歷史史實的歪曲與對真實人物的誤解,權當娛樂,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