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一谷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李一谷

別名;李一牛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1964年

畢業院校;安師大巢湖藝術學院

主要成就;創立了彩墨動物畫新語境

代表作品;《百牛圖》《九牛圖》《五牛圖》

李一谷,1964年生於安徽,字稷、穀子。號,李一牛。別暑闊步堂、犁硯齋、知牛堂。常用印文牛脾氣、虎為何物、九牛二虎、說風流、牛話古今、力拔山兮。中國當代畫牛名家,師從韓美林 [1]

目錄

簡介

作品以"奮進、祈福、懷舊"的精神品格耐人尋味,別開生面,自成一牛。尤以"多姿率性"的筆墨樣式,實現了從古典寫實到極端抽象的轉換,享有"東方畢加索"的美譽。"群牛萬里行"巡展足跡海內外,屢有拍賣佳績,頗受各界青睞。亞洲藝術科學院授予"中國畫壇傑出貢獻獎"。有評論稱是繼李可染先生的"水牛" 之 後,又一奪目的"黃牛"亮點。

藝術履歷

自幼酷愛藝術,早年結業於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連環畫科,安師大巢湖藝術學院畢業,師從韓美林先生。系瀚海、朵雲軒、西泠印社簽約藝術家,現為中國文藝信息協會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委員、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委、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亞藝聯常務理事、亞藝聯美術家協會會長、香港文藝出版暑藝術顧問、北京北斗金星書畫院委、福建晉江書畫研究院研究員、黑龍江省畫院換鵝畫友會會員、中國安徽知牛畫院院長。其繪事涉獵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篆刻詩賦等領域,尤以擅畫黃牛而聞名遐邇。其《百牛圖》長卷巨製,榮獲吉尼斯亞洲之最。"牛蹄"足跡美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印度、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等國家,並被諸多政要機構作為出訪賓禮。

展事

中國美協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作品展

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全國書畫展

21世紀中國書畫藝術大展

中國現代美術大展

全國書畫名家精品展

中國杭州西湖藝術博覽會作品展

全國當代書畫名人名作精品展

第十四屆新人新作展

中國書畫藝術大展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

香港海內外書畫名家邀請展

第二屆全國名家書畫展

全國畫牛名家展

堯舜杯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香港人民大會堂慶港歸全國書畫展

香港亞太文化交流大展

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美展

首屆安徽美術大展

徽墨百家邀請展

入典

榮寶齋

收藏

詩書畫

中國現代美術大系

中國書畫藏典美術卷

中華翰墨藝術寶庫

現代中國繪畫

中國書畫家

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博覽

中國書畫研究院

中國文聯出版社

中國民族文化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經濟日報出版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中國畫壇100家精英作品集

亞洲藝術

中國畫名家小品集珍

美國維夢國際出版署藏典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

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

21世紀亞洲書畫藝術博覽

中國青年美術家百傑

福建晉江書法研究院

山東紫金閣書畫藝術

李一谷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畫友

安徽省文藝家藝術檔案

中國書畫藏典

中國房地產與藝術

全新世紀中國書畫家評介

中華藝術家精品大典

收藏

中共中央黨校

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

徐悲鴻紀念館

鄭板橋紀念館

中國美協旅遊聯誼中心

王學仲藝術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列館

上海紫珍堂書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區

甘肅天馬畫廊

人民日報社

北京琉璃廠美術館

美國企業家聯盟署

廣西右江書畫院

馬來西亞商社

安徽省文物總店

山東荷澤博物館

國際羲之書畫院

河北濱河美術館

安徽稻香樓賓館

著述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李一谷作品選

國家郵政局出版發行明信片

李一谷畫牛

牛畫家李一谷

牛鄉走出牛畫家

李一谷畫牛藝術

李一谷畫牛全國巡展

當代中國畫家叢譜李一谷畫牛

傳媒

中央電視台

CCTV-2

CCTV-3

CCTV-7

北京電視台

南京電視台

江蘇電視台

河北電視台

南京教科台

邢台電視台

安徽衛視

安徽經視

南京人民廣播電台

南京金陵之聲海外廣播電台

江蘇衛視

網絡

人民網

新華網

中華網

百度

搜狐

李一谷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新浪

谷歌

網易

中國新聞網

新華每日電訊

中國網

騰訊網

中國名家信息網

中國名家書畫網

中國收藏網

中國牛網

華商圖片網

紙媒

人民日報

今日香港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

北京晚報

解放軍報

人民前線報

羊城晚報

金陵晚報

香港中華書畫報

台灣世界論壇報

台灣民主論壇報

中國教育報

中國質檢報

中國婦女報

中國包裝報

中國社會報

中國紀檢監察報

中國財經報

中國環境報

人民代表報

錢江晚報

齊魯晚報

大連晚報

四川晚報

南京時報

南京晚報

河南日報

邢台日報

新安晚報

合肥晚報

江蘇工人報

南京晨報

東方衛報

揚子晚報

安徽日報

李一谷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綠色時報

河南翰園書畫報

地產與藝術

榮寶齋

收藏

美術報

中國書畫報

工藝美術報

中國藝術報

中國藝林報

黑龍江畫友

中華兒女

中國人事報

江蘇科技報

繪畫特色

李一谷嚴藝律己,性情豪邁,儒雅文哲的多面性,在其作品特徵上得以重現,充分體現了一個藝術家所具備的非凡氣質,從而使其藝境更為寬泛。

一谷初始畫牛以"審美取向傳統化,藝術表現現代化,筆墨功夫傳統化,筆墨意識現代化"的經營理念,以牛為師,師法自然,以寫實具象主義的表現手法,把家鄉牛與家鄉景融為一體,從而使作品具有了理性化、生活化、民俗化。其次,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經過反芻提煉(像牛吃草一樣),又在否定着大筆頭大塊面千人一面的陳舊形式,以需見功力且極負難度的線條為主要手段,追求穩健靈動,老辣蒼沉的筆墨語言,克服了水墨動物畫刻、薄、板的弱點。在機敏、智慧的線條變化中,時而略施以色,黑色、水色、連物帶色,色墨相融,表現出骨中有肉、肉中有骨的內在質感,特別是極具個性特徵的"紅鼻子",平添了幾分勞動之餘的嫵媚情懷。

李一谷又是一個藝術上善思的人,近幾年來,他從已有的程式風格中,對風格一詞作出了突出而卓著的詮釋-自由!而自由的本體意義即是生命力的真實存在。他以天真無邪的創造力,連續性的否定着"昨天"的程式,以無數次的實驗與失敗,完善着繪畫的本質意義。即從古典具象主義到現代抽象主義,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他反對一切束縛致力於"黃牛"革新,利用東西方哲學與自然科學的意識,吸取着民族民間的原古養分,從極度的變形與誇張的藝術手法,以驕人的毅力創造出了極有表現欲的藝術格局,享有着"東方畢加索"的美譽。

一谷以心平氣和的藝術心態,變奏着"黃牛交響曲",他嚮往着一種田園之美,一種天籟之音,一種大化之境,努力完善着蒼茫中見靈動率真,飄逸中見灑脫與超然,浩大中見蒼涼雄壯的個性體現,為水墨藝術領域的探索,為動物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諸家話牛

韓美林、劉大為、龍瑞、程大利、劉國輝、陳傳席、賈方舟、郭因、韓瀚、馮大中、馬海方、柳新生、王濤、高馬得、劉寶平、崔進、賈平西、邢慶仁、張谷旻、紀連彬、馬海舟、牛群諸家撰題等。

陳傳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術史論家)

黃牛畫的很有情趣,有特點,角度也好。完全可以這樣畫,堅持下去多出成就…(摘錄)

賈方舟(美術評論家)

李一谷的牛畫的很生動…當他把牛作為一種畫面構成因素來使用的時候,我看到了一種值得肯定的趨向…其目的已不再是表現鄉間的生活情趣,而是以追求繪畫本體的建構為目標。因此,李一谷如果既能從"牛"出發,又能從"牛"出走,走向更為純粹的藝術追求,是更有可能建立自己作為一個現代水墨畫家的獨立品格的。(文摘

李小米(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生)

他把中國傳統繪畫、西方印象主義及民族民間的藝術成分有機的結合,並映像在準確疏散、誇張嚴謹、變形守古的矛盾統一中,尤對古典詩賦、中外音樂、實用美學等方面亦有傾心探究。他在黃牛的表現性上從不掠羅古今前賢,而是有目標性的汲取與分解,從而使自家的"黃牛進出自如"。 (文摘)

賈平西(黑龍江省花鳥畫研究會主席)

一谷的牛形式感很強烈,個性較鮮明,從結構意義上講"黃牛"的表現較有難度。筆墨大膽、色墨交融,讀其作品耳目一新,印象很深刻。(摘錄)

張煜寶(南京文聯書記、常務副主席)

李先生的畫作非常有獨創性,給我們金陵,給我們南京畫壇帶來了清新的氣息。李一谷先生的畫作將對我們皖蘇兩地的文化交流,藝術家之間的合作與學習,肯定是非常有幫助的,將會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摘錄)

李一谷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紀連彬(中國國家畫院創作部主任)

風格很強,可愛生動,特別是"紅鼻子",幾乎成了一個標誌性的語言…是做過一番深入研究的必然結果,很有味道…(摘錄)

王濤(中國美協理事、評委)

一谷畫牛,尊重自然以牛為師,塑造出了簡遠高古、酣暢恢弘的獨特藝術風格,並以獨到的慧心把動物"人性化",傳達出捨棄形似,以物傳神的思想境界,耐人品味。(文摘)

馬海舟(陝西長安風畫院副院長)

李一谷畫牛很美,很有獨到之處,有孩子的稚氣單純執着頑皮衝勁。特別是那非常誘人突出的"紅鼻子",一筆點出了勞動人民現代的特質與風采。從來沒有人這樣專注過這位默默無聞的大英雄-牛,是他,是一谷就這麼牛,就這麼大膽,以牛為主體,不遺餘力,鋪天蓋地,整群整張的描繪牛、歌頌牛、點擊牛的美,李一谷的牛是現代最美的牛。李一谷的牛,一定會走向世界,他要展示中國的現代美牛。(文摘)

劉寶平(中國美術家協會編審)

一谷畫牛具匠心,刻苦深研寫牛勤。墨彩破筆非白趣,一曲春風傳乾坤。(題畫詩)

唐鳳岐(河北美協副主席)

他畫牛筆墨生動、豐厚、充實,追求境界上的恢弘與意趣,景象飽滿,筆意奔放而不浮躁,墨色沉厚而不濁滯,以牛寫情,以情感人,使他的牛充滿了生機。(文摘)

湯雅洪(新聞策劃人資深編輯)

中國歌壇有個李谷一,中國畫壇出了個李一谷。他對牛有着特殊的感情,運用揮灑自如的筆墨,非常靈動的線條,完美的詮釋了牛的品格及精神。其創作的巨製《百牛圖》更加令人注目。(文摘)

楊明(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一谷黃牛氣息畫的很好,與青海的氂牛是有區別的。黃牛的結構更為外露,在表現上,需要較強的造型和解剖能力,一谷做的很到位。(摘要)

陳克永(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

這樣豐富的去處理黃牛是很有意趣的,可愛、清新,同時也極有個性,千變萬化的牛讓人感覺很有新意。(摘要)

朱同(美術報、中國書畫報記者)

李一谷的牛,其種類為黃牛而非常見的水牛藝術形象,有其獨特性,繪畫藝術有實力、有特色。其作品所體現的田園牧歌,自然、舒緩、詩意,是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嚮往與禮讚。別開生面,具有創新性。(文摘)

代表作品

李一谷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知音圖

歲月

聽浩蕩

五牛圖

走過四季

百牛圖

九牛圖

黃土地

聽蟬

春潮

山雨欲來

童謠

風流頌

秋妝

長天秋染勝似春光

孺子牛

唱晚

夏日無風蟬自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