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晉文侯 | |
---|---|
概要 | |
諡號 | 文 |
政權 | 晉國 |
在世 | 前805年—前746年 |
在位 | 前781年—前746年 |
父 | 晉穆侯 |
目錄
晉文侯
晉文侯(前805年-前746年),姬姓,名仇。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的晉國君主,第十一任統治者。
人物生平
取名為仇
晉文侯,姬姓,名仇,晉穆侯之子,母親姜氏是齊國宗室之女。晉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晉穆侯迎娶姜氏為夫人。晉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當時姜氏懷有身孕,晉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讓他率軍隨王討伐條戎,沒想到晉軍卻慘敗而歸。晉穆侯深以此戰為恥,適逢此時姜氏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晉穆侯便為兒子取名為「仇」,並立其為太子,以示不忘條戎之恥。[1]
奪回君位
晉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晉穆侯去世。按禮制,晉穆侯去世後本應由太子仇即位,沒想到晉穆侯的弟弟殤叔篡位當上國君,史稱晉殤叔。太子仇只好逃到其他諸侯國去避難。晉殤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領其徒眾襲擊晉殤叔,奪取君位,是為晉文侯。
當時西周王朝處在動盪不安之中,荒淫無道的周幽王廢掉太子姬宜臼,而改立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姬宜臼逃到申國,投奔外祖父申國國君申侯。晉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等攻下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和姬伯服。隨後,諸侯們擁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而此時周幽王的餘黨虢石父又擁立周幽王的另一個兒子姬余臣(一說是周幽王的兄弟),史稱周攜王。周平王和周攜王各自稱王,周朝出現二王並立的情形。
經過幾次戰亂的鎬京早已殘破不堪,周王室已無法再在關中立都,於是周平王就決定把都城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但此時王室力量實在太薄弱,已經無法獨自完成遷都之舉。在這緊要關頭,晉文侯會同鄭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護衛周平王完成東遷。
晉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晉文侯殺死周攜王,結束周王室長達十年的二王並立局面,穩定東周初年的局勢,史稱「文侯勤王」。
輔佐天子
晉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樣,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風,成為再造周朝的功臣。周平王為嘉獎晉文侯之功,作《文侯之命》一文,並賜晉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張,彤矢一百,盧弓一張,盧矢一百,馬四匹」,讚揚晉文侯是促成他安於王位的人,勉勵晉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時的賢哲們一樣盡心輔佐王室,繼承列祖列宗的美德,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在晉國史上能獲得周王如此封賞的只有三人,其一是唐叔虞、其二是晉文侯、其三是晉文公。因此《國語》有評價說:「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 , 是晉文侯決定周平王的命運,他也因此獲得輔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權。後來,晉文侯在汾水流域擴張晉國疆土,並得到周平王的承認。
晉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晉文侯去世,葬於今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南的晉侯墓地。晉文侯死後,其子伯繼位,是為晉昭侯。
為政舉措
晉文侯在位長達35年,是晉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國君。在晉文侯統治時期,晉國迅速崛起,出現其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期,為日後晉國稱霸中原奠定堅實的基礎。歷代晉國國君總是拿「繼文紹武」來自勉,「文」指的就是晉文侯,他們將他當作是效仿的榜樣,這足以看出晉文侯在晉國的重要歷史地位。
歷史評價
叔詹:「晉、鄭兄弟也,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夾輔平王,平王勞而德之,而賜之盟質,曰:『世相起也。』若親有天,獲三祚者,可謂大天,若用前訓,文侯之功,武公之業,可謂前訓。」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於是乎小伯,楚蚠冒於是乎始啟濮。」
劉備:「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
王寶明:「昔呂望翼佐聖君,猶享四履之命;文侯立功平後,尚荷二弓之錫。」
史籍記載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晉穆侯
弟弟
妻子
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