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德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星德山

中文名稱;星德山

外文名稱;Xing De Mountain

地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

海拔;842.5米

星德山,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內,地處常德桃源、石門、張家界慈利三縣邊沿,熱市、廣福橋、蒙泉三鎮的"三三"交界處。是點綴在省道1801線至常慈公路上的一顆明珠。星德山旅遊資源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四奇"---奇觀、奇松、奇石、奇峰,尤其以奇觀最為突出,所以功能定位在以觀賞和體驗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為主。美麗的星德山高842.5米,與慈利道教聖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且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道教名山。

序言介紹

地理文脈

美麗的星德山高842.5米,與慈利道教聖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且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德山上的星子宮,雕刻精湛

歷史資料

星德山更是歷久彌新的道教名山,人稱"道興紫覆之地",與譽為"中國南武當"的慈利縣五雷山隔山相望,互為犄角,山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綿延數十公里。據學者考證,此地的宗教活動"始於唐而盛於明"。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道教名師張道會慧眼獨具,在此潛心修行,修築了三元宮,並將星子山改名為星德山。後香火日盛,信徒擴展至鄂西南、湘西北兩省十八縣。

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桃慈二縣官員奉詔修靈宵行宮,三元宮易名為靈宵宮,以後又經幾代道人數度擴建,形成了以星子宮為主體的古建築群。因此山紫砂岩開採便利,所以古建築皆為石結構,石牆、石階、石門、石瓦、石柱、石樑雕刻精美,珠聯璧合。星德山現存的星子宮、寢宿殿、火工殿、王爺殿、百子堂、南天門等建築,風格統一,結構嚴謹,蔚為大觀,為湖南乃至國內所罕見,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與歷史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和道教發展脈絡的活化石。

星德山中古墓眾多,張道會大師仙隕後就葬在星德山中,他被後世住持的道士尊為師祖。一代代的道士真人享年不一,最後卻同眠在這塊洞天福地,碑碣佇立於蔥鬱之間,遺骨掩埋在沃土之下,青山渺渺為伴,絕壁懸懸相鄰,沐天地靈氣,納日月精華。不知是青山有幸,還是先人得福?

明、清兩代,道教在沅澧流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在當時的桃源,南有桃花源的桃川宮,北有星德山的星子宮,均是首屈一指的知名道觀。每年古歷"三月三"、"八月十五"等黃道吉日,兩地進山朝拜問卜的香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可謂盛極一時。[1]

民國時期因戰亂頻繁,百業凋蔽,道教亦由盛及衰,星德山風光不再。1943年常德會戰時,日軍第十一軍十三師團數萬人沿慈利進犯桃源,國民革命軍73軍43團在星德山駐防,並在一險要處築有工事,當年曾有數千民眾為免遭殺戮,躲藏在此山避難。解放初期,星德山香燈寂然,神容黯淡,但殿宇尚未荒廢。"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的狂風驟雨刮遍神州,星子宮古建築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精美的碑碣、神像、雕塑毀於一旦,殘垣斷壁,幾近荒涼。人文景觀破壞殆盡的同時,自然環境亦受到一定的影響,古木遭伐,水土流失,山腳山腰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被梯級開發,墾荒種植了大片的經濟林。至上世紀80年代初,隨着宗教活動的全面解凍,此地香火才逐漸升溫。90年代起因桃花源、張家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星德山風景區的開發價值也凸現出來,民間資金的陸續投入,石級游路被重新整固,部分古蹟也得以修復。2002年,星子宮被列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入口景觀景區

該區位於景區入口處,是星德山風景區與外界銜接的區域,也是遊客集散、中轉中心。規劃在該區建設綜合停車場、入口特色生態大門(與道教有關)、管理接待服務,迎賓綠廊(綠化景觀組成,由此進入綠色世界)等景點,掩映綠色之中。

星子宮

是座古色古香的道觀。明初,道教名師張道會在星德山頂峰築宮,明洪武三年(1370)建成,明末再度擴建。宮有3重大殿,6間偏殿;兩廂有火工殿、寢宿殿、問事殿、三生殿及觀星壇、望月樓、百子堂等建築群。

百子堂--摸鞋之處

聽說百子堂是朝山者"摸鞋"之處,痴心求子之人祈望在黑洞中摸得一雙鞋,視為真神祖師惠賜"麒麟"的福音。此景可以讓那些求子心切的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安慰。

道家齋宴館

道家齋飯與道教文化具有很深的淵源,齋飯是道士日常飲食和香客信士用朝山進香的主要食物。以道教哲理融於日常飲食起居,增智開慧。教齋飯戒葷腥,忌食兔、、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蒜等刺激食物,而以自然食物為主。其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和果實(山內採摘和道士種植),諸如鹽干筍、鹽干鷹咀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菇、黃精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主要來源於香客貢送的芝麻油、豆油等)。道教齋飯形成特點主要是素菜葷做,皆以素菜為原料,如麵筋、豆乾、蕨菜等各類野菜等做成魚、兔、牛肉、豬肉等葷菜造型並冠以葷菜之名,故曰素菜葷做。

風景觀賞區

兀立山巔崖峰的千年古松,虬枝蒼勁,迎來送往,不卑不亢,可以讓遊客大飽看松之眼福,即便不去黃山也行。 峰西捨身岩上的企人石,似鵝似人,根部與底座脫節,似飛欲墜。相傳女媧補天,遺石至此。

望奇峰

峰北一谷之隔的山脊,如雄獅猛撲前方擱淺的石船,形成"雄獅撲舟"的佳景,脊嶺上,有一座酷似靈龜的金龜峰巍巍盤踞。任腳下悠悠的山嵐在深長的山澗里奔涌、浮沉,默默守望着千年的風雨,像入定的老僧。

絕壁映山紅

掛在懸崖峭壁上迎風起舞的一叢叢映山紅,是星德山怒放的精魂,也是山民為生存抗爭而幻化的碧血飄飛的彩霞,可以讓春季遊星德山的遊客觀看絕壁映山紅奇觀。

觀奇岩--七星岩和星子岩

山頂懸崖下的七星岩,每年秋冬季節的一定時辰,與天上北斗七星對映交輝,構成天地聯景的奇觀,所以可以利用此特點與廣東肇慶的七星岩(位於星湖)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讓遊客感受不一樣的山地七星岩。原來星德山又名星子山,傳說山頂上的星子岩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從天庭穿雲破霧掉落下來的一顆巨星,可以利用這個文化傳說來做,增加看點。

步行石街

星德山的石階或藏在草叢,任山里雜花野草掩埋,或費心修築,寬闊平整。不管如何,它都是一條帶你遠離俗世的通道。驢子們拖着疲累的腿,登上九九八十一,又九九八十一級石階,一仰頭,星德山還在遙不可及的雲邊靜候。

相關視頻

常德星德山--最年輕的道長隱居在此

參考資料

  1. 星德山簡介 , 百度 201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