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海上自衛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海上自衛隊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日本海上自衛隊

外文名 日本海上自衛隊

現役兵員: 3萬人

現役艦艇: 160艘

現役戰機: 100架

日本海上自衛隊(英語: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縮寫:JMSDF)是隸屬於日本防衛省的特別機關,地位上相當於他國海軍,即日本國海上武裝力量。

日本海上自衛隊前身是日本帝國海軍。由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故1947年日本憲法中聲明日本國軍事武裝力量僅用於自衛。1952年4月26日,設立日本海上警備隊。1954年,設立日本海上自衛隊。

截至2022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之一、亞太地區第二大海軍、全球第三大海軍,海軍艦艇總噸位位於世界最一流行列。[1]

發展沿革

戰後初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敗,日本帝國海軍被勒令解散。按照1946年頒布的《日本國憲法》,日本將放棄武力,成為一個和平國家,但不久爆發的朝鮮戰爭的爆發,卻使得日本很快又重新武裝起來。隨着舊金山和約以及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簽訂,如何在和平憲法的框架下重新武裝日本排上了議事日程。其中,為了籌備編制新日本海軍的搖籃,在原海軍大將野村吉三郎的倡議下設立了一個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曾經擔任過海軍軍務局長的原海軍少將山本善雄負責,以10名原海軍人員、海上保安廳職員為委員,和14名委員輔佐而組成,負責接受從美國借貸而來的艦艇,並召集乘組員,進行訓練和編制,事實上它便成為日後重建日本海上力量的骨幹組織。

1952年4月26日,一個被稱為海上警備隊的特殊機關在日本海上保安廳中成立。這個機關的主要任務就是接收並使用從美國借貸的艦艇。而這個機關在不到3個月後的8月1日從海上保安廳分離出來,被稱為保安廳警備隊。同年11月12日,美國與日本簽署了船艇借貸協定,同意向日本出借18艘1450噸塔科馬級護衛艦和50艘(後追加3艘)300噸級登陸支援艇(LSSL),日本分別稱為楠級警備船以及百合級警備艇,這些艦艇是日本戰後最早的水上戰鬥艦艇。

正式成立

1954年7月1日,日本頒布了防衛廳設置法與自衛隊法,因此,保安廳警備隊也隨之改名為防衛廳海上自衛隊。因此,日本將成立海上自衛隊前身的海上警備隊的那一天,作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成立日。雖然這支海上力量是以全面依存美軍的狀態開始的,但僅到1956年4月日本自己便建成了戰後最早的水面作戰艦艇春風號驅逐艦。這艘1600噸的驅逐艦以戰前的白露型驅逐艦為原型,並參考了美國的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外觀上明顯兼具日美兩國艦艇之風。到了1960年6月,日本又建成了戰後最早的親潮級常規潛艇

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使命便是協同美國第七艦隊蘇聯太平洋艦隊對峙,其最為主要的使命便是反潛以及水雷作戰。這些使命也成了海上自衛隊的發展基調,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以及水雷作戰能力也達到了世界最強的水平。從1958年到1976年這18年間,日本海上自衛隊完成了第一次到第四次防衛力整備計劃,建成了包括4艘別具一格的直升機驅逐艦、天津風號護衛艦與太刀風級驅逐艦等現代化艦艇,基本上已經趕上了世界艦艇的先進行列。同時還引進了當時比較先進的P-2海上巡邏機以及海王反潛直升機的生產線,大大充實了岸基航空力量,並開始部署了艦載航空兵力。

而此後的各次被稱為防衛計劃大綱的建造計劃中,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着實力的擴大,海上自衛隊的組織也進行了調整。根據大綱,作為主力艦隊,共建立4個護衛隊群,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八艦隊,即一支以直升機驅逐艦為核心的,擁有8艘水面艦艇與8架反潛直升機的機動反潛艦隊。此外還擁有10個基地防禦用的護衛艦隊,也就是所謂地方隊。其他還有6支潛水艦隊、2個負責水雷作戰的"掃海隊群"、16個陸基反潛航空隊。主要兵力維持在水面艦艇60艘、潛艇16艘、作戰飛機220架的水平。

冷戰末期

冷戰末期,日本又建成了引人矚目的金剛級驅逐艦,成了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宙斯盾系統艦艇的國家。宙斯盾系統是為了對付蘇聯可能對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而開發的防空系統。然而隨着冷戰的結束、日本經濟的蕭條,海上自衛隊的預算受到了相當的影響,艦隊組織也發生了大規模的縮減。比如地方隊從10個先是減為7個,而後又減少為5個,掃雷群減為1個,航空隊也調整到了9個。

不過,雖然在組織上看來海上自衛隊的數量在減少,但是由於其艦艇更新換代比較快,艦艇的總噸位卻一直在攀升。比如1990年的艦艇總數為170艘,標準排水量31.9萬噸,而2011年儘管數量變為143艘,但是標準排水量則達到了45萬噸。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9年竣工的航母型的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有具有攔截彈道導彈功能的第二代宙斯盾艦愛宕級驅逐艦、具有直通甲板的大型登陸艦大隅級登陸艦、裝備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的新型潛艇蒼龍級潛艇等。而航空力量中,除了更新現有主力機種P-3C外,新一代日本國產反潛巡邏機P-1已經基本成型。

當代現狀

冷戰結束之後,針對朝鮮不斷試射彈道導彈等新問題,海上自衛隊開始大力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的新武器。 海上自衛隊的巡航區域,已經超過當年《波茨坦公告》規定的12海里領海線。自從海灣戰爭後的波斯灣掃雷行動首次出國之外,在所謂的非戰爭軍事活動方面,海上自衛隊早已經邁出國門。2009年6月19日,由於索馬里海盜的猖獗,日本制定了《應對海盜法》。由此,海上自衛隊不僅派遣艦艇前往亞丁灣護航,而且還以吉布提為活動據點,作為P-3C飛機的基地。此舉開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式常駐海外先河,其影響之深不言而喻。而且,隨着美國海軍規模以及活動範圍的縮小,日本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也將越加依賴海上自衛隊自身,因此其遠隔千里之外的海上交通線,也成為海上自衛隊的巡航範圍。

進入新世紀後,在最新防衛大綱中,日本海上自衛隊總體兵力與基本配置有了重大調整。大綱中首先提出了"統合機動防衛力量"這個概念,並將整體兵力的重心向西南方面轉移。原先保持16艘潛艇的兵力計劃在十年之內一舉劇增為25艘,主力水面作戰艦艇由47艘增至50艘,作戰飛機約350架。2010年至2020年,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建成服役,其單艦滿載排水量達27000噸。

2019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決定向中東派遣海上自衛隊,前往阿曼灣執行情報收集任務,其派遣的依據是僅憑防衛相命令即可實施的《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

2020年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綜合戰力繼續大幅提升。日本海上自衛隊截至2022年已建成服役12艘蒼龍級潛艇,日本海上自衛隊共計劃建造14艘蒼龍級潛艇,維持日本海自潛艇部隊的強大戰力。2020-2021年,2艘摩耶級「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相繼建成服役,其單艦滿載排水量達10500噸,裝備128單元VLS。2022年初期,全球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大鯨」號建成服役,「大鯨」號的標準排水量為3000噸,能搭載70名船員,造價約800億日元,相當於44億人民幣。不僅如此,2020年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分別通過了針對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進行大規模改裝,使其成為航空母艦的議案。現階段2艘出運級直升機驅逐艦都已完成航空化改造,正式升格為艦隊航空母艦,可搭載28架F-35B戰鬥機。2025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就可正式成為亞洲第三個邁入「雙航母時代」的強國。另據日本海上自衛隊2022年6月23日發布的推文,第5艘最上級護衛艦矢矧號的命名及下水儀式在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舉行。隨後矢矧號將進入裝配舾裝階段,並在2023年底交付和調試。截至2022年10月,共有4艘最上級護衛艦建成服役。

總體而言,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展至今,已有很大規模,綜合實力強大。但是由於《和平憲法》及《美日安保協定》、《舊金山合約》等條約的限制,日本註定無法擁有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攻擊型海軍。這一點上,大洋彼岸的英國皇家海軍無疑具備着很大優勢。

組織架構

現海上幕僚監部是海自的統帥機關,相當于海軍參謀部(軍令部)。主力部隊全部編為自衛艦隊,相當於舊海軍的聯合艦隊,地方隊進行警備與支援,另外還有其它後勤與業務部門。海上幕僚監部下轄總務部、人事教育部、防衛部、揮通信情報部、裝備部、技術部、監察官、首席法務官、首席會計監查官、首席衛生官。

海上自衛隊下以自衛艦隊(護衛艦群、航空集團、潛艇艦群、掃海艦群、情報業務群、海洋業務群、開發業務群、特別警衛隊)和五個地方隊(橫須賀地方隊、吳地方隊、佐世保地方隊、舞鶴地方隊、大湊地方隊)為主體,另編教育航空集団、練習艦隊、組織通信隊群、海上自衛隊警務隊、潛水醫學練習隊、補給隊、東京業務隊、東京音楽隊。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