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接吻是指兩人的嘴唇互相接觸,表達親愛、歡迎、尊敬等含義。
吻不單只是單純的唇與唇之間的碰觸,有時接吻還運用唇、舌、牙等。接吻大多用於情侶之間示愛,[1]表達愛意的行為。
目錄
基本解釋
表示親愛、歡迎、尊敬而接吻。
行為名詞
接吻,是一種古老而風行的示愛方式,也是一種甜蜜的享受,世界上不同民族都樂於接受它。接吻能給人一種愛情的美感,情人之間只有開始接吻才能真正體會愛情的甜蜜滋味。現代心理學告訴人們,93%的女子都盼望情人吻她,而男性也喜歡去吻自己所鍾愛的女子,因而接吻是男女之間共同的需求和願望。接吻還伴隨着熾熱真摯的愛情和喜悅的心理情感體驗,它有助於產生和諧愉快的積極情緒。接吻,是人類之間相互表達友善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也是人類物種繁衍進行時的一種特殊狀態。[2]
本能說
瑞士心理學博士、解剖學研究所研究員弗蓋爾·哈林教授認為,人類具有高於其他動物的一切生存本能。哺乳類動物不需要學習就具有的反應,人類都有。如嬰兒期的吸吮行為。美國的丹·卡林斯基發現,鳥類以嘴哺含的本能人類也有。早在原始人類時期,人類飲食不用碗筷和羹匙碟盤,母親都是利用口對口的方式,把嚼碎的食物餵入嬰兒的口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配合舌頭的壓力和嘴的動作,這就非常類似於鳥類的餵食方法。這種本能的母愛演變是親吻的起源。按照這種觀點可以對接吻作這樣的解釋:由於人們都有本能的遺傳「密碼」,或嬰兒時吸吮實踐的「記憶」,因而對於接吻,可謂無師自通。戴斯蒙·英里斯對這種現象解釋說:這種方法今天看來似乎不衛生,但作為一種哺育嬰兒的本能,人類保持延用了百萬年。這種原始人本能的接吻顯然是現代人類接吻的起源......
人類遺俗姿勢
所謂遺俗是指前代遺留下來的習俗,接吻「本能說」所涉及到的吸吮方式與嘴對嘴餵食方式,在人類繁衍歷程中,作為一種遺俗習慣一直沿續使用着。西方許多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人類遺俗姿勢」是現代人類接吻的起源。戴斯蒙·英里斯認為嬰兒吃奶的動作是人類遺俗姿勢中最為重要的,對親吻的渴望,實際上是「朝向母親懷抱的返回」。
首先,吃奶的舒適感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恆久不變的印象。母親以親密的方式讓嬰兒吸吮乳頭,使嬰兒嘴裡含着一個溫暖柔軟的東西,從中還能吸出一種又甜又溫暖的液體,使嬰兒舌頭嘗到甜味,嘴唇感觸到柔軟之物,於是在其生活中增添了一種基本的舒適感--一種原始的親密行為。
在以後的成人生活中,人們會渴望回復這種親密之情,原來的吸吮行為將會在多種偽裝形式或角度出現。並延伸出許多口部安慰動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接吻。
事實上,對於沉湎於情意纏綿中的情人情侶來說,嬰兒般的行為模式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它倒退到吸吮母親乳房時所獲得的那種嘴部的舒適感、美妙感。由此可見,人類親密的身體接觸行為的這種「回復」表現,說明了吮吸遺俗姿勢是接吻的起源。對於身臨其境,體驗到這種「回復」感的人來說,對這種接吻起源說最容易接受。
身體分化說
在柏拉圖對話集的「會飲篇」中,柏拉圖通過會飲者的口敘述了自己對於愛的哲學觀。其中也包括了關於吻的起源哲學,會飲者之一阿里斯托芬贊成身體分化說,在分化的身體之間產生愛。相愛,就是分開的原本統一的實體,重新聯接起來的企圖。根據神話傳說,以前人類是一種特殊的動物,樣子是「圓球」形的,有四隻手和四條腿,兩副面孔,四隻耳朵,個個力大無比,智慧過人。有一次,奧林匹斯山的主神宙斯發現了這些粗野形象的兩性人,生怕他們的力氣愈來愈大,有朝 一日會威脅天上群神的安全。於是,宙斯決定把人體劈成兩半,「每一半都渴望着自己的另一半重新結合」,他們「互相擁抱,互相親吻,渴望再長在一起」。
意識說
許多生理學家認為,口是生命之門,口唇為門扇。一個人即使目盲耳聾又損鼻,只要留住口,則不但呼吸無礙,還可攝取食物以維生。所以用口唇去觸及他人,是愛與敬意的直接表現。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接吻起源於性虐待狂和遠生時代食人肉的習慣,這也可歸為「意識說」。按照這一理論,現代的親吻是很接近食人肉的樣子,只不過變得文雅一些罷了。但是還有人另外考證,接吻起源於人類早期生存意識的習性。按美國丹·卡林斯基說,穴居人由於缺乏鹽分而常常舐朋友的面頰,這樣逐漸演變,發展成為接吻。
所有權說
愛斯基摩人對自己的所有物都會先舐一下,以此一「吻」為符咒,藉以排斥別人之染指。舐吮的原因系各人的唾液都有獨特的氣味,而未開化的嗅覺,極為發達。所以,把自己的氣味移到對方後他人一聞便知「名花」屬誰了。文明人嗅覺之所退化,有人說是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分,未開化的人吃糖不多,所以嗅覺可與動物相比。
醫療說
未開化時代的人,以為患病,尤其是精神錯亂,是因邪魔鑽進體內所致。所以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巴拉圭人、澳大利亞及南非土著人,現今仍對病人予以接吻,想藉此吸出邪魔。此習俗後來演變成彼此關懷問候和交換情誼的表現。
碰鼻說
還有些人認為,親吻與古代互相摩擦鼻子的習慣有關。荷蘭婦產科醫生維爾德在1726年所著的《完全的結婚》一書里提到:「日本人、中國人、越南人都不接吻。他們不用嘴,而用鼻子頻頻相碰」。費蓋爾·哈林在他的《愛的剖析》中說:除上述者外,蒙古人和愛斯基摩人甚至緬甸人也有相互擦鼻的風俗。所謂「嗅」是指這一風俗與一些動物的互相嗅聞相一致,比如在西藏一些部落里,男女之間不說「吻我一下」,而是說「聞我一下」。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參與接吻動作的感覺器官有三種:觸覺、味覺和嗅覺。但對於白種人來說觸覺的作用最大。黃種人與白種人相比較,嗅覺的作用要大些。所以,在東、西方,在不同的人種、民族和國家、地區,接吻的起源可能分為觸覺型和嗅覺型兩大類。
其實,中國人早在歐洲人啖毛飲血磨鼻子之時,就已有了接吻的禮俗。中國文物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龍王廟的漢墓中發現的男女接吻圖可以佐證。時下不少國人們以為接吻是仿效洋人的時髦,殊不知,這正是自己的祖宗早已有之的一種習俗。
由此可見,關於接吻說法,涉及人的感覺器官、心理需要、生理反應和意識、**需要等各個方面。接吻的出現,是社會高度進化發展的特徵,是以具體的感情和精神省略為轉移,表達各種內容的親昵手段和交流感情的方式,是**文明萌芽的代表,是人類對性本能的豐富--接吻本身對促進性激情有一定幫助。通常,男女通過接吻可以增進感情的交流和融合。紐約州立大學動物行為學家尼庫洛松前不久提出對接吻的最新見解:接吻的根本目的在於像麻藥一樣傳遞使人生癮的物質以及追求與對方以化學形式的自然結合。而所謂「愛」,實際上就是迷戀於化學物質,特別是迷戀對方的皮脂的一種行為。這大概是最新的關於人們對接吻樂此不疲的解釋吧!
接吻常識
1.口氣清新最重要
親吻時,他/她的鼻子距離你的嘴只有幾毫米,如果不想伴侶被自己發臭的嘴「熏着」,吃完大蒜、洋蔥、韭菜,喝完咖啡,抽完煙,你都應該漱口,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刷個牙或嚼嚼口香糖。
2.嘴別張太大
女性親吻時,習慣微啟朱唇,這對男性而言是個挑戰。其實親吻就該循序漸進。慢慢打開伴侶的嘴,不斷擴大唇舌的糾纏,更容易激發女性性慾。
3.姿勢要多變
改變親吻的節奏和姿勢,可以增加吻的趣味性,讓伴侶沉迷其中。親吻時尤其忌諱保持一個姿勢不變,這不但會引起壓迫疼痛,還易讓人生厭。
4.手別亂摸
也許你覺得邊吻邊撫摸對方,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但這裡有個前提,就是你摸得對路。親吻時,你應該溫柔地撫摸愛人的上臂、後背和脖子,而不是粗魯地摩擦對方的頭髮。
5.舌頭別亂動
舌吻的技術含量非常高,用得不好,就會充滿攻擊性。一般在親吻時,讓兩人的舌尖有些輕柔、間斷地接觸即可,千萬不要用舌頭舔對方的牙齒。
6.收着點口水
多數女性都略有潔癖,若被吻得滿臉口水,就會感覺噁心。
7.親吻時別想着性
吻不是性愛的固定「前奏」。更多時候,吻是維繫兩人情感的橋樑,是顯示親密的信號,是無聲地表達「我愛你」。婚姻中,伴侶應該時不時地親吻一下彼此。心,也失去了進一步纏綿的興趣。
8.閉上眼睛享受
視覺是人們感知世界的第一渠道。但在親吻時,你應該閉上眼睛,用心靈去體會這剎那的溫存。更重要的是,親吻時,彼此間的距離微乎其微,缺點會被放大,反而不美觀。
9.對自己的吻有信心
不要老追問伴侶,自己吻得如何。因為即使他/她心有埋怨,也不會直接告訴你。
10.吻也需要學習
吻是一門技術,經常練習親吻,能明顯提高你的吻技,讓伴侶欲罷不能。
激吻會增加血液荷爾蒙的水平,減少1~2分鐘壽命。
危害
傳染疾病
接吻是好事,但是也得注意,通過接吻還能傳染一些疾病。比如說--急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和咽炎等受寒引起的疾患。還能傳染感冒和皰疹病毒。口炎。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潰瘍。髒手傳染的痢疾。開放性肺結核。
通過血液傳染的病毒感染,像B型和C型肝炎和引發艾滋病的人體免疫缺陷病毒。除了B型肝炎,這些病毒不會通過唾液傳染,但也不能說百分之百保險,因為保不住哪一方嘴裡有小傷口。
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血液的病毒性疾病,還被稱為「接吻病」,會傷害脾和淋巴結。
唾液中不會有毛滴蟲,因此滴蟲病只會通過性交途徑傳染。淋病也如此。可梅毒完全可以傳染,特別是在伴侶口腔粘膜有下疳的情況下。
還有一些倒霉鬼在接吻過程中愛打噴嚏、臉紅、哭泣,甚至喘不過氣來。那是因為這些「嬌氣包」對伴侶唾液中的活性物質過敏。碰到這種情況,只有換上過敏性稍弱的伴侶,或服用抗阻胺藥。
跟那八類人接吻會染病
醫學統計顯示,每一次嘴唇接吻,有超過270種不同的細菌經由吻者的口腔相互傳送。不過幸而95%左右的細菌對身體 健康 無大傷害,但個別人會對對其中5%的細菌缺乏抵抗力,就很容易染上疾病。特別是在口腔存在一些疾病的情況下,細菌更容易傳播及自身受到感染!
和以下8種人接吻要小心疾病互相傳播喲!!
口腔健康、口腔清新,可以盡情享受親吻的甜蜜。但是口腔專家建議,有下列8種口腔問題的人易通過接吻傳染疾病。
讓我們看看你和他是否在下列黑名單中:
牙齦出血的人。你的牙齦出血,那麼就可能傳播口腔及血液系統的疾病,並且牙齦出血即表示牙齦或者牙周狀態的粘膜屏障破損,也容易感染對方的口腔細菌及傳染病。要知道, 皮膚 及粘膜屏障,是保護人體的第一次層屏障,和鎧甲一樣,耐防止外界的污染、感染等等!
艾滋病就是個最直觀的例子。如果你口腔潔淨粘膜完好無破損,對方也一樣,那麼實際和艾滋病患者接吻也是相對安全的。
口腔潰瘍的人。這類人和上面的情況一樣,也是存在之類的問題,並且有些嚴重的潰瘍會和腫瘤相混淆。
牙齦腫痛的人。牙齦腫痛即表示有炎症,本身口腔的致病菌就多,從而增加相互感染幾率。
牙列不齊、歪牙、齙牙的人。這類人牙列不齊,容易堆積細菌及結石,口腔細菌數量相對很多。當然,也有牙齒不齊但自身清潔很好,很乾淨的,那麼就注意接吻時不要把嘴巴碰爛就可以了!
牙齦萎縮的人,牙齦呈灰暗色。牙齦萎縮本身就是牙齦或者牙周疾病的表現。牙齦晦暗,不是牙結石太多,炎症較重,就是有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其它系統性疾病,也是需要注意的。
有口臭的人。口臭實際是口腔疾病的一種表現,比如牙齦炎、牙周病。實際口臭的原因是細菌大量繁殖導致的酸性及化學物如吲哚美欣,及硫化物等等出現的氣味。
有蛀牙的人。蛀洞也是大量細菌的藏身之地。
有牙龈炎及牙周病的人。实际前面所说的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等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口腔疾病的表现,在这里具体再说说是强调它的常见性和重要性。牙龈炎、牙周病,口腔粘膜屏障基本都是不完整的,即自身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丧失,不但会向对方传播疾病,自身也会很容易被感染。
以上這8種人,口腔里有大量病菌,接吻會「交換」這些病菌。如果一方攜帶傳染性病毒,另一方趕上牙齦出血或者口腔潰瘍,這就比較危險了,這些傳染性病菌通過牙齦出血口,潰瘍創口進入血液,很容易傳染對方。
接吻病
接吻無法避免跟對方的唾液接觸,很自然會「交換」雙方口腔內經常存在的細菌。如果口腔沒有潰瘍,身體又健康,抵抗力足的話,細菌就不容作惡,口腔中的細菌可「和平共處」。可是,如果接吻太激烈,咬傷嘴唇或牙肉,其中一方的抵抗力又弱的話,便有可能出現「接吻病」,造成口瘡、喉嚨發炎,甚至入血後引起致命的壞血病。食物中有無數細菌存在,通過進食,口腔也會「吸收」細菌,一有機會,便加以散播。
年輕人接吻太頻繁,會染上「急性接吻病」。接吻病,學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後體內出現抗EBV抗體。一種接觸傳染性病毒(Epstein-Barrvirus),主要因親密接觸如:接吻、分享食物或咳嗽而傳染。
事實上,這種常見於年輕人身上的疾病,也被稱為「接吻病」(KissingDisease)。「急性接吻病」,這是常見於年輕人身上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狀。這種「接吻病」是由病毒感染,透過口水、飛沫散播,屬於急性的毒性細菌傳染病。一般如果對方帶菌,不論口腔有沒有潰瘍,親嘴後24小時,另一方會被感染。此菌往往在年輕人身上發病,原因不是年輕無抗體,而是他們的接吻太頻繁,容易受感染。
醫生說,接吻時間不應太長;如果身體不適,如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時,最好少接吻。看着剛出生的小寶寶,爸爸媽媽總忍不住又親又抱,但這些親密舉動,可能會讓寶寶感染致命細菌。除了經大人的手和口腔,B型鏈球菌還存在母親子宮頸內,寶寶被垂直感染的話,會出現腹瀉、發高燒等類似感冒症狀。對付B型鏈球菌,用抗生素治療,很快可痊癒,不過一定要儘早醫治。這種「接吻病」通常是通過口水、飛沫散播。一般地講,如果對方帶菌,不論口腔有沒有潰瘍,接吻之後的24小時,另一方就會被感染!
視頻
我們為什麼要接吻
參考文獻
- ↑ 【接吻的作用】接吻的意義生育幫
- ↑ 發親是指什麼愛問知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