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B病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基因組為DNA。EB病毒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症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1]

EB病毒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目前所測EB病毒抗體,主要有針對病毒的衣殼抗原(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

概述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於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並在建株細胞塗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認為該病毒是多種惡性腫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在中國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大多都檢測到有EB病毒基因組存在。本病分布廣泛,多呈散發性,亦可引起流行。病毒攜帶者和病人是本病的傳染源。經口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飛沫傳播雖有可能,但並不重要。發病以15~30歲的年齡組為多,6歲以下多呈不顯性感染。全年均有發病,似以晚秋初冬為多。一次得病後可獲較持久的免疫力。[2]

發病機制

EBV進入機體有3種不同途徑:一是EBV感染人類B淋巴細胞並增生,滲入感染細胞;二是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並整合到染色體內;三是EBV能被滅活後重新產生感染性,按原有方式再感染細胞或者病毒傳入到另一個個體。EBV最初複製部位是口咽部,在B淋巴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內生長繁殖,然後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並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復發感染。

病理病因

發病原因

EBV呈球形,直徑180~200nm,基因組為DNA。屬於皰疹病毒屬,電鏡下其形態結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EBV具有在體內外專一性地感染人類及某些靈長類B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過唾液傳播。無症狀感染多發生在幼兒,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5歲兒童EB病毒vca-lgG抗體陽性率達90%以上。EB病毒對生長要求極為特殊,需在非洲淋巴瘤細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細胞和健康人腦細胞等培養分離。

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感染,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

致病性

EB病毒僅能在B淋巴細胞中增殖,可使其轉化,能長期傳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EBv的基因組,並可產生各種抗原,已確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殼抗原(vca),淋巴細胞識別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產生相應的lgG和lgA抗體,研究這些抗原及其抗體,對闡明EBv與鼻咽癌關係及早期診斷均有重要意義。

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並整合在染色體內。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5歲兒童EB病毒vca-lgG抗體陽性率達90%以上,幼兒感染後多數無明顯症狀,或引起輕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發生原發感染,約有50%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後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而造成全身性感染。並可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復發感染。由EBv感染引起或與EBv感染有關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3]

由EBV感染引起或與EBV感染有關疾病主要有三種: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於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後發病。臨床表現多樣,但有三個典型症狀為發熱、咽炎和頸淋巴結腫大。隨着疾病的發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結。肝脾臟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單核細胞增多,並出現異型淋巴細胞。偶而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如腦炎)。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兒中可呈現致死性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
  • 非洲兒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 多見於5-12歲兒童,發生於中非新幾內亞和美洲溫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好發部位為顏面、齶部。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體,其中80%以上滴度高於正常人。在腫瘤組織中發現EBV基因組,故認為EBV與此病關係密切。

鼻咽癌

  1. 中國南方廣東廣西及東南亞是鼻咽癌高發區,多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HBV與鼻咽癌關係密切,在所有病例的癌組織中有EBV基因組存在和表達
  2. 病人血清中有高效價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lgA抗體。
  3. 一病例中僅有單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腫瘤起始階段已進入癌細胞。

免疫性

抗VCA抗體及抗MA抗體。已證明抗MA抗原的抗體能中和EBV。上述體液免疫系統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卻不能消滅病毒的潛伏感染。一般認為細胞免疫(如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反應)對病毒活化的「監視」和清除轉化的B淋細胞起關鍵作用。

形態特徵

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圓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緻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有識別淋巴細胞上的EB病毒受體,及與細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

檢查鑑別檢查

1、 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病毒基因組和其表達產物(RNA、蛋白)的存在。

2、血清學檢查仍為目前診斷CMV感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1. 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主要用於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的輔助診斷,患者於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lgM型抗體,能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00有診斷意義,但只有60-80%病例呈陽性。
  2. EBV特異性抗體檢測: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熒光技術。
  3. VCA IgM,持續1~2個月,檢出率達100%,是原發感染的最好指標,復發時不出現;
  4. VCA IgG,終身維持,檢出率達100%,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5. EA-D,發病3~4周達高峰,持續3~6個月,檢出陽性率70%,與重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有關;
  6. EA- R,發病幾周後出現,持續數月到數年,可作為免疫受抑患者EBV復活的指標;
  7. EBNA,發病後3~6周出現,延續終生,檢出陽性率100%,可作為原發性感染的指標。

鑑別

本病須與巨細胞病毒感染鑑別。

巨細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細胞病毒(cm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有20%在出生時無任何症狀,但也有出生後不久出現昏睡、呼吸困難和驚厥等,並於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其他症狀有意識運動障礙、智力遲鈍、肝脾腫大、耳聾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等。

引發病症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感染EBV後多數表現為IM。1968年首次發現該病毒是引起IM的病源,後經血清流行病學等研究得到證實。該病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有以下理論依據:

  1. 此種病毒只能在淋巴網狀系統的細胞中生長增殖;
  2. 培養過程中該病毒能刺激淋巴細胞的增生;
  3. 急性期周圍血淋巴細胞可培養出EBV;
  4. 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滴定度EBV的特異抗體,並可長期存在;
  5. 無此特異抗體者對此病易感,而抗體陽性者則不發病。

IM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結腫大,血液系統改變可以累及三系,但主要以白細胞改變較多,大多白細胞總數增高,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

非腫瘤性疾病

  1. 口腔白癍:多發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在病變上皮的上層可檢測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
  2. X染色體相關的淋巴增生綜合徵(XLP):是一種罕見的與X染色體相關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僅見於男孩。EBV感染後常引發致死性IM或惡性淋巴瘤。
  3. 病毒相關性噬紅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症。臨床上主要表現有高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肝功能異常,凝血障礙,外周血常規全血細胞減少、無異形淋巴細胞,骨髓中吞噬紅細胞現象多見。血清學檢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

腫瘤性疾病

  1. Burkitts淋巴瘤:EBV是英國病毒學家Epstein及Barr等在1964年首次從非洲兒童Burkitt's淋巴瘤的細胞中分離出來,與Burkitt's淋巴瘤的相關性勿庸置疑。Burkitt's淋巴瘤分為地方性和散發性兩種。前者主要見於非洲中部的兒童,病變部位多見於頜部,亦見於眼眶、中樞神經系統和腹部,小無裂B細胞為其形態特徵。幾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與EBV有關;而散發的Burkitt's淋巴瘤僅有15%-20%與EBV有關,近幾年又發現了許多與EBV相關淋巴瘤的新亞型。
  2. 霍奇金病(HD):傳統上將其分4型:以淋巴細胞為主型、混合細胞型、結節硬化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其中混合型與EBV關係密切,病毒檢出率可達96%,而結節硬化型及以淋巴細胞為主型的檢出率分別為34%和10%。HD與EBV的關係的密切程度有地域及年齡差別。秘魯、洪都拉斯、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HD中EBV的陽性率高於歐美國家。在中國,90%以上的兒童HD與EBV有關,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病例95%檢測到了EBV,且與組織亞型無關,許多資料顯示,IM的患兒罹患HD的危險性是對照組的5倍。[4]
  3. 鼻咽癌(NPC):NPC是與EBV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研究報道最多的一種,中國南方是NPC高發區,兒童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中由鼻咽原發灶所引起的症狀並不明顯,且病兒對由此引起的不適不懂申訴,Burkitts淋巴瘤:EBV是英國病毒學家Epstein及Barr等在1964年首次從非洲兒童Burkitt's淋巴瘤的細胞中分離出來,與Burkitt's淋巴瘤的相關性勿庸置疑。Burkitt's淋巴瘤分為地方性和散發性兩種。前者主要見於非洲中部的兒童,病變部位多見於頜部,亦見於眼眶、中樞神經系統和腹部,小無裂B細胞為其形態特徵。幾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與EBV有關;而散發的Burkitt's淋巴瘤僅有15%-20%與EBV有關,近幾年又發現了許多與EBV相關淋巴瘤的新亞型。

陰滋病

陰性艾滋病主要是指自稱染上病毒者普遍都有與艾滋病感染極為類似的症狀,但經過多次HIV檢查卻仍顯示陰性,臨床報告顯示他們是「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因此他們自稱是「艾滋病陰性感染者」。

2011年5月6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市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針對60名「陰滋病患者」的研究結果。60名「患者」中,48人病原體檢測呈陽性,33人檢出EB病毒,12人檢出沙眼衣原體(CT),7人檢出淋球菌,8人檢出巨細胞病毒,未發現艾滋病毒,未發現未知病毒。檢測結果與衛生部基本相同。

鍾南山院士強調:「陰滋病」說法並不準確,建議取消。所謂的未知病毒大部分為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非常常見,公眾的興趣集中在未知病毒的探尋,而非疾病本身的治療,恐慌被放大。

其它疾病

除了以上介紹的與EBV關係比較密切的疾病外,還有一些兒科疾病中也查到EBV感染,如:與免疫功能受損有關的平滑肌肉瘤、大細胞間變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病毒性腦炎、格林-巴利綜合徵、再生障礙性貧血、呼吸系統感染等疾病。

G增高,但抗EBNA抗體缺乏,符合EB病毒急性感染表現。

研究檢測

EBv特異性抗體的檢測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熒光技術檢出血清中EBvlgG抗體,可診斷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測出vca-lgG抗體達90%左右,病情好轉;抗體效價不降,因此對鼻咽癌診斷及預後判斷有價值。尤其我國學者大規模人群調查,發現抗ea-lgA效價上升,極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險性,為該癌腫的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手段。

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

主要用於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的輔助診斷,患者於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lgM型抗體,能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00有診斷意義,但只有60~80%病例呈陽性,且少數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體,不過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體經豚鼠腎組織細胞吸收試驗,可變為陰性。

實驗診斷

EBV分離培養困難,一般用血清學方法輔助診斷。

在有條件實驗室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

防治原則

已經有二種疫苗問世,其中之一為中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模接種,以期觀察該疫苗是否能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發病率。

  1. 無環鳥苷(AC)和丙氧鳥苷(DHPG)可抑EBV複製,均有一定療效。
  2. 青年人要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遠離高危性行為,做足保護措施。如果確診為EB病毒,日常生活一定要採取分餐制,每人有專用碗筷,使用公筷夾菜,避免病毒傳播。
  3. EBV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治療,主要為對症用藥。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繼發細菌感染時可酌情選用抗菌藥物治療。
  4.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其劑量如潑尼松30~60mg/d,分次口服,4天後快速遞減劑量,直至停藥。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效不良者,可給予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
  5. 確診有脾破裂者應緊急外科處理。

無環鳥苷丙氧鳥苷阿昔洛韋α干擾素更昔洛韋能抑制EB病毒的複製,但對臨床症狀的改善並無明顯作用。

預防護理

  1. 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禁止隨地吐痰。嚴禁口對口餵飼嬰兒。病人口腔分泌物應專門容器收集、消毒無害化處理。
  2. 預防接種EB病毒疫苗。

目前有二種疫苗問世,其中之一為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 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模接種,以期觀察該疫苗是否能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發病率。

護理

發現EB病毒陽性怎麼辦?

感冒、長期的疲勞不適或者一過性升高都可出現檢測EB陽性的情況。所以不一定就是EB病毒感染,不必因此過分緊張。而且EB病毒在人類的自然感染非常普遍,所以如驗血查到EB病毒的免疫球蛋白G(lgG)抗體陽性並不奇怪。但如果是免疫球蛋白EA(lgA)抗體陽性,就要引起警惕。如果沒有臨床症狀,一般不要太過太擔心,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到醫院檢查。

廣東省是鼻咽癌高發地區。而EB病毒和鼻咽癌密切相關,在廣東EB病毒抗體陽性率占5%-10%,鼻咽癌的檢出率為253/10萬,顯然EB病毒陽性並不說明就一定是鼻咽癌。年齡超過40歲,長期吸煙飲酒者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埔院區耳鼻喉科黨華有如下症狀:持續性鼻塞、流鼻血,聽覺不靈、耳鳴,頭痛、面部麻木,復視,頸部淋巴結腫大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飲食保健

皰疹病毒感染患者吃什麼好?

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於疾病的康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雞蛋等。

不可忽視補充微量元素鋅,多攝取些含鎂的食物,注意補充維B6和葉酸

皰疹病毒感染患者不適宜吃什麼?

長期抽煙、飲酒以及食用辛辣食物,會加重感染疾病的症狀,因此患病後一定不要飲酒。

感染事件

2016年8月,哈爾濱市飛魚游泳俱樂部游泳班的200餘名孩子課後出現高燒不退、眼睛紅腫等症狀,部分孩子還被確診感染EB病毒和肺炎。涉事游泳俱樂部表示,將承擔學員的治療費用。哈爾濱市衛生部門表示,疾控部門已取水樣,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視頻

EB病毒如何治療和預防?

視頻

eb病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