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液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液系統,組成機體的系統之一,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脾臟等器官,以及通過血液運行散布在全身的血細胞。負責血細胞的生成、調節、破壞。[1]

[]

簡介

機體含有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和溶解在水裡的各種物質總稱為體液,約占體重的60%。體液可分為兩大部分:存在於細胞內的稱為細胞內液,約占體重的40%,存在於細胞外的稱為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存在於組織細胞之間的組織間液(包括淋巴液和腦脊液),約占體重的16%,另一類是血液的血漿(約占體重的4%)。 血液是結締組織的一種,由血漿和血細胞兩部分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中溶解有多種化學物質。按容積計算,血漿占55%,其中包括:水(91%)、蛋白質(7%)、脂質(1%)、糖類(0.1%)、無機鹽類(0.9%)、代謝產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成分

血漿 血漿中蛋白質有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三類。白蛋白在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中有重要作用。球蛋白與抗體產生有關,纖維蛋白原參與血液凝固。 生理鹽水 在血漿中由無機鹽形成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由血漿蛋白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的總值為兩者之和。0.9%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紅細胞在此溶液中大小、形狀不變,故稱為生理鹽水。 水腫 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會脹大,破裂,發生溶血,故低滲溶液不能用作靜脈輸液。血漿膠體滲透壓在保持血液與組織液間的水平衡中有重要意義。血漿蛋白減少時,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吸水力減少,水分瀦留於組織間隙,引起水腫。 血糖 血漿中所含的糖類主要是葡萄糖,簡稱血糖。其含量與糖代謝密切有關,正常人血糖含量比較穩定,血糖過高稱高血糖,或過低稱低血糖,都導致機體功能障礙。 血脂 血漿中所含脂肪類物質,統稱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等。這些物質是構成細胞成分和合成激素等物質的原料。血脂含量與脂肪代謝有關,也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響,血脂過高對機體有害。

紅細胞

紅細胞是血球當中最多的一種,是邊緣較厚,中央略凹的扁圓形細胞,直徑7~8цm。細胞質中含有大量血紅蛋白而顯紅色。 紅細胞是在骨髓中製造的,發育成熟後進入血液,衰老的紅血球被脾、肝、骨髓等處的風狀內皮系統細胞吞噬和破壞,平均壽命120天。 紅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輸氧及二氧化碳,這主要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實現的。 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及二氧化碳能力。與氧結合的血紅蛋白稱為氧合血紅蛋白,色鮮紅。動脈血所含的血紅蛋白大部分為氧合血紅蛋白,所以呈鮮紅顏色;與二氧化碳結合的血紅蛋白稱為碳酸血紅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紅蛋白的結合都不牢固,很易分離。 在氧分壓較高肺內,靜脈血中的碳酸血紅蛋白解離,並與氧結合轉變為氧合血紅蛋白;而在氧分壓較低的組織內,動脈血中的氧合血紅蛋白解離,並與二氧化碳結合轉變為碳酸血紅蛋白,紅血球依靠其血紅蛋白的這種特殊性而完成運輸氧及二氧化碳的任務。

白細胞

無色呈球形,直徑在7~20цm之間。經複合染料染色後,可根據其形態差異和細胞質內有無特有的顆粒分為兩大類五種細胞。 1、粒細胞 根據顆粒的着色性質不同又分為(1)中性粒細胞;(2)嗜酸性粒細胞;(3)嗜鹼性粒細胞三種。 2、無粒細胞又分為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兩種。白細胞是機體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禦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能力很強,它們可以通過毛細血管的內皮間隙,從血管內滲出,在組織間隙中遊走。吞噬侵入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和一些壞死的組織碎片。 中性粒細胞內的顆粒為溶酶體,能消化其所攝取的病原體或其他異物。 單核細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內僅生活3~4天,即進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組織轉變為巨噬細胞。變為巨噬細胞後,體積加大,溶酶體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強。但其吞噬對象主要為進入細胞內的致病物,如病毒、虐原蟲和細菌等。巨噬細胞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免疫功能。此外,它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衰老與損傷細胞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