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的布達拉宮及其周邊建築物的總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此建築群在1994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並在2000年、2001年擴充至大昭寺與羅布林卡

概要

拉薩是古代吐蕃的首都,也是西藏宗教及政治上代表達賴喇嘛的駐在地。因此,拉薩是吐番文化、藏傳佛教及西藏文化的中心。拉薩布達拉宮及其周邊建築的建築樣式對中國的文化存有相當的影響力。不丹北京都有受此影響的建築物存在。

歷史沿革

自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作為王宮,在此劃立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來往於周邊各國的使者,或與鄰邦結成姻親關係,加強吐蕃與周邊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吐蕃社會的繁榮。布達拉宮成為當時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顯赫。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當時稱紅山宮,整個宮堡規模宏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千座宮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後來因宮殿遭雷擊引起火災和戰亂,公元九世紀,吐蕃王朝解體,紅山宮逐漸廢圮。公元9-17世紀八百年中,由於西藏長期的政治割據,以及歷代的薩迦,帕竹,噶瑪政權都未曾高都拉薩,紅山宮一直未能重興,成為一處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藏傳佛教噶當教派高僧瓊布扎色,噶舉教派楚布噶瑪巴德辛協巴,絡魯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舉行過講經等佛事活動。17世紀中葉,蒙古和碩特部首固始汗領兵進入西藏,推翻了噶瑪丹瓊旺布政權,於公元1642年,由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教合一政權。拉薩又成為西藏政治、宗教、經濟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並將政權中心移至布達拉宮。從此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居住和進行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1]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桑結嘉措於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紅宮配套建築群,基本形成布達拉宮的建築規模。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又在白宮東側增建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築。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1934至1936年間修建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與紅宮結成統一整體。從17世紀開始的布達拉宮重建和增擴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經過1300多年的修建歷史,布達拉宮形成現在的規模。整個建築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達1117米,大小房間二千餘間。布達拉宮作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駐錫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內部主要由達賴喇嘛宮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權機構三大部分組成。布達拉宮白宮頂層為達賴喇嘛宮殿,分東、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達賴喇嘛的生活起居處,書房,經堂等,又有議政、會客等場所。布達拉宮內擁有包括達賴喇嘛靈塔殿在內的各類佛殿38個,還有規定擁有175名僧人的殊勝僧院一個,主要從事達賴喇嘛的佛事活動。過去西藏噶廈政權的重要職能機構也都設在布達拉宮,宮內的東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場所。布達拉宮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寶庫,宮內珍藏的各類歷史文物和工藝品數量繁多。據初步統計,現有玉器瓷器、銀器、銅器、綢緞、服飾、唐卡共7萬餘件,經書6萬餘函卷[2]

除建築獨特外,也是一座西藏文化博物館

布達拉宮除建築獨特外,也是一座內涵豐富的西藏文化綜合博物館

貝葉早已絕跡於印度,布達拉宮仍存有完整的梵文貝葉經,讓人得以一窺吐魯蕃時期印度佛教的輝煌。歷代朝廷贈送的精美瓷器和緙絲織錦,已成為鎮宮至寶。寺院牆壁上的華美壁畫,描畫了當時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擴展了西藏壁畫的表現題材。風格多樣的唐卡顯露出西藏不同傳統畫派的技法差異。細膩寫實的贊普與達賴喇嘛肖像彩塑秉承了西藏雕塑的現實主義傳統。工藝精湛的金銅佛像,體現了藏族造像藝術的發展軌跡。

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亦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寺院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形制模仿古印度那爛陀寺而建。大昭寺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以唐代木刻浮雕最為著名。大昭寺釋迦殿的木構件,門楣雕刻了精美的紋飾和人物。廊柱為金剛撅狀,柱面為蓮花浮雕,托木兩端則為飛天、花草及人面臥獅的浮雕。這些木雕是七世紀寺院初建時的作品,具極高的藝術價值。大昭寺的造像以釋迦牟尼金銅像最為著名,來自各地的朝聖者不辭勞苦來到拉薩,就是要在這尊佛像面前還願。

由於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極富歷史及宗教意義,因此先後在1994、2000和2001年分別入選「世界遺產名錄」。[3]

視頻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相關視頻

拉薩布達拉宮,世界上海拔最高,宮殿城堡寺院於一體的建築
【布達拉宮】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