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慕尼黑工業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是歐洲工業革命以來歷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科技大學之一,國際科技大學聯盟成員之一。地處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拜恩州)首府慕尼黑。

學校簡介

慕尼黑工業大學是國際享有盛譽的世界頂尖大學 [1],也是「柴油機之父」狄塞爾,「制冷機之父」林德,「流體力學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學家及社會名人的母校。

近現代以來,慕尼黑工業大學被認為是德國大學在當今世界上的標誌。在世界著名機構以及雜誌的各類排名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常年排名德國理工類大學榜首。

因其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優異的科教質量,慕尼黑工業大學於2006年被德國科研聯合會(DFG)評為首批三所德國精英大學(Elite-Uni)之一,這不僅是德國高校的至高榮譽,還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資金支持,慕尼黑工業大學同時也是德國TU9聯盟大學之一,被德國政府列為「未來計劃」中重點資助和扶植的對象。在德國教育部的大學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業大學已經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特別是在和企業、實業界的產學研對接、合作上成就斐然,蜚聲國際。

迄今為止,慕尼黑工業大學已培養出17位諾貝爾獎得主,20位萊布尼茨獎得主,23位IEEE Fellows。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50位,德國第1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43位,德國第2位;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19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行榜,位居世界第6位。

歷史沿革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前身是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於1868年建立的「慕尼黑皇家拜仁高等技術學校」(Koeniglich Bayer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München),當時是一所綜合技術學校,並於1970年由工學院改名為慕尼黑工業大學。1901年學校獲得頒發博士學位資格,1930年合併魏恩施蒂芬農業與釀造學院(Hochschule für Landwirtschaft und Brauerei Weihenstephan)。1937年由馬克思·施密特(Max Schmitt)設計的新校建築在寧芬堡擴建並一直保存。二戰期間,學校舊址地帶80%被破壞,1946年重建並成立了校辦工廠。加興(Garching)校區於1957年因慕尼黑核反應堆的開工而成立。1967年在伊薩爾河畔的臨床教學中心(Klinikum rechts der Isar)成立醫學院。2004年萊布尼茨中子反應堆作為二期工程在加興建成。化學教授沃爾夫岡·A·赫爾曼(Wolfgang A. Herrmann)自1995年起擔任慕尼黑工業大學校長,他是當今德國一位旗幟鮮明的高校改革者。他於2005年5月10日被學校管理委員會一致推選並第二次連任校長。他的倡議最初始於對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根本性結構變革,後來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的高校也紛紛效仿其新的高校規章制度。2006年慕尼黑工業大學被評為德國官方首批的三所「精英大學」之一,並於2012年再次被評為「德國精英大學」。這不僅是德國高校的至高榮譽,還意味着更多的政府資金支持。

近年來,慕尼黑工業大學連續組建和創辦經濟管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School of Governance,主要依託成立於1950年的慕尼黑政治學院/巴伐利亞公共政策學院Hochschule für Politik München(HfP)- Bavari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辦學)等社會科學院系,不斷拓展學科覆蓋面和辦學實力,努力構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政策導向的社會科學的跨學科融合研究氛圍,研究型綜合性大學[2]建設成就斐然。

專業設置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系科設置主要基於工程科學和自然科學,另外還設有醫學院以及慕尼黑德意志心臟研究中心,體育科學院,以及設立於魏恩施蒂芬(弗賴辛)的營養學,土地規劃與環境科學中心。這些系科的結合使得慕尼黑工業大學享有在歐洲眾多大學的獨特優勢。德國科研聯合會(DFG)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立了12個研究站點,其中很多的研究項目世界聞名。人文科學設立於慕尼黑的另一所大學: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即:慕尼黑大學)

開設的專業有:

高分子材料科學,農學,建築學,土木工程學,土木材料及維修學,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學,釀造與飲料技術,工商管理學(MBA),化學,化學工程學,優化設計學,交流與決策學(MBA),計算機機械學,計算科學與工程,計算力學,消費研究學,電子與信息科學,能源與過程科學,工程物理學,發展與設計學,營養學,地球空間科學,汽車與發動機科學,金融與信息管理學,林木科學,林業資源管理,園藝學,土地測量與地理信息學,地理科學,工業化學,計算機科學,通訊技術學,工程水利學,綜合元件設計,科學運輸系統,核技術,土地管理學,土地利用學,景觀設計與景觀規劃學,食品化學,航空航天科學,機械製造與管理,機械工程學,生物技術數學,數學,機械電子與信息技術,醫學,醫藥技術學,微波工程學,分子生物技術,原子技術,生態學,物理學,生產與物流學,修葺與保存技術,體育教育,體育科學,可續資源管理學,食品工程學,企業管理學,應用數學,交通系統學,環境工程學,環境規劃與生態工程學,經濟計算機學。

著名科學家

魯道夫·狄塞爾(Rudolf Diesel,1858–1913),機械工程師,發明家,中學畢業時以最高分數獲得了獎學金,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1875-1880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工學碩士,1890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

卡爾·馮·林德(Carl von Linde,1842–1934),機械工程師,發明家,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製冷技術先驅,1872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制冷機,並創建林德集團。

迪歐道爾·甘岑穆勒(Theodor Ganzenmüller,1864–1937) ,機械工程師,釀造學家,1883年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後任能源與釀酒設備學教授,20世紀啤酒釀造技術奠基人,蒸汽釀酒技術發明者。

路德維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1875–1953),物理學家,1894年起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流體力學之父」。

魯道夫·拜爾(Rudolf Bayer,1939-)計算機學家,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因發明兩種數據結構而出名:紅黑樹(與Edward M. McCreight合作)和UB-樹(與Volker Markl合作)。

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1903年起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專業,鮑豪斯創始人之一。

海因里希·格貝爾(Heinrich Gottfried Gerber,1832–1912),著名建築師,曾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並任教,1867年發明了橋樑建築史上跨時代意義的靜定懸臂桁架梁橋(格貝爾桁架)。

威利·麥瑟施密特(Willy Messerschmitt,1898–1978),飛機設計師,飛行器設計先驅。1918-1923年於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工學,1930年起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戰M109,M209,M262等戰鬥機的設計者。

路德維希·納茨斯(Ludwig Narziss,1925–),啤酒釀造學家,釀造工程權威著作的作者,是這個專業國際著名的導師。曾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食品與釀造專業。畢業後多年從事專業研究並擔任企業顧問。1956年獲得博士學位,1958-1964年成為德國著名啤酒品牌Loewenbrau首席釀造師。

海爾姆特·簡(Helmut Jahn,1940–), 美籍德裔建築學家,1965年畢業於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1966年前往芝加哥。法蘭克福博覽中心,索尼中心,波恩郵政大廈等著名建築的設計者。

社會名人

羅曼·赫爾佐克(Roman Herzog,1934–),政治家,慕尼黑工業大學顧問,1987年11月-1994年7月任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1994年7月1日宣誓就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7任德國聯邦總統,於1999年6月30日卸任。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 ,德國近代著名作家,1894-1896年間,他參加了慕尼黑工業大學的歷史、藝術和文學課程。由於他那在當代文學中具有日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和《魔山》,獲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

海因里希·沙德伯格(Friedrich Schadeberg,1920–),企業家,1947年起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食品與釀造專業並獲碩士學位,Krombacher啤酒廠創始人。

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1937–),慕尼黑工業大學企業經濟專業碩士,羅蘭貝格國際諮詢集團創始人。

海因里希·馮·皮埃爾(Heinrich von Pierer,1941–),企業家,慕尼黑工業大學管理顧問,1992-1995年任西門子集團董事長,2005-2007年任監事會主席。

諾伯特﹒雷瑟夫,畢業於慕尼黑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修機械工程專業,後轉系攻讀市場營銷管理,長期在寶馬公司工作,2006年9月1日,雷瑟夫正式成為寶馬公司董事長兼CEO。

王小慧(Xiaohui Wang,1957–),中國著名攝影藝術家,1987-1991年在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築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起先後在世界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過20餘種個人攝影集和書籍,其中影響最廣泛的為2001年在英、美、德國出版的肖像攝影專集《從眼睛到眼睛》和中文版《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此書獲上海市優秀圖書獎),以及觀念攝影系列作品集《花之靈》、《本質之光》。曾在多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和畫廊舉辦過20餘次個人攝影展。作品數次獲國際獎項,並為許多機構及私人收藏。1998年入選由英、美、德跨國出版公司編撰的《150年大師攝影作品集》。2001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十世紀文藝圖志·攝影卷》。2002年編入《世界10位女攝影家作品合集》。2001年被上海同濟大學藝術中心及傳媒藝術學院、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現代圖像藝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3年在同濟大學建立藝術工作室,並任上海汽車城安亭新鎮(德國城)藝術總監。

孟立秋(Liqiu Meng),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圖學研究所所長,孟立秋教授當選該校第一副校長,從而成為躋身德國高校管理層的首位華人。孟立秋1988年至1994年就讀和工作於德國漢諾威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年到1998年在瑞典從事科研教學工作;1998年至今在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任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圖學研究所所長,2006年起兼任土木工程及測量學院副院長。

圖書館

慕尼黑工業大學由於其分布三地的校區,其圖書館擁有10個分館,總藏書量超過50萬冊,但一般來說不存在中心圖書館(總館),通過電子檢索可以在任意分館預定所有圖書館的圖書。

教學成果

其他研究領 域還有人工智能、系統工程學、工程學、神經元網絡、導體工程、自動化、生物工程學、食品加工工程、計算機科學、製造業、建築學等高端項目。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歐洲乃至世界很多大學,研究所都有廣泛合作。

慕尼黑工業大學同樣非常重視紮實的基礎教育,其科研人員以最高水準從事研究工作,並將科研成果直接融入教學。由於卓越的科研,高質量的教學,以及與企業緊密聯繫的實踐優勢,慕尼黑工業大學於2009年獲得了德國基金會頒發的德國「優秀教學」最高獎。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畢業生也獲得了德國人力資源界的廣泛讚譽。

交流合作

慕尼黑工業大學和眾多歐洲著名核心企業有着緊密的科研,生產,教育,經濟聯繫,為科研知識儘快流入實踐領域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企業輸送了大量優秀的人才。自2006年起,慕尼黑工業大學得到來自企業合作項目的資助(第三方經費)一直名列德國第一,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社會各界慕尼黑工大校友的回饋。

該校的部分重要合作夥伴如下:寶馬汽車(BMW),大眾汽車(VW),奧迪汽車(Audi),歐洲宇航(EADS),巴斯夫化學(BASF),阿爾塔納生物醫藥(Altana),西門子電氣(SIEMENS),安聯保險(Allianz),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 Museum),德固賽化工(Degussa),德國電力(E.ON),巴伐利亞銀行(Bayern LB),O2通訊(O2),英飛凌半導體(Infineon),豪赫蒂夫建築(HochTief),穆勒日用(Müller),曼牌重卡(MAN),瓦克化學(Wacker),南德化學(Süd-Chemie),羅蘭貝格諮詢(Roland Berger),SAP軟件(SAP),Kuka機器人(Kuka),慕尼黑再保險(München Re Group),魏恩施蒂芬啤酒(Weihenstephan),巴伐利亞抵押銀行(HypoVereinsbank)。

合作院校

慕尼黑工大作為一個倡導教育國際化,人才輸出全球化的大學,和世界上近百所大學有着良好的科教合作關係,其中包括:

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斯坦福大學(美國)

康奈爾大學(美國)

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

喬治亞理工學院(美國)

劍橋大學(英國)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蘇黎世理工學院(瑞士)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維也納大學(奧地利)

聖彼得堡大學(俄羅斯)

悉尼大學(澳大利亞)

東京大學(日本)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同濟大學(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大連理工大學(中國)

視頻

慕尼黑工業大學 相關視頻

慕尼黑工業大學介紹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