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令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令紀
圖片來自奇摩新聞

張令紀,(日語:張 令紀),1869年2月28日-1922年1月25日,是日本的一位土木工程師,是桃園大圳設計者[1] [2]

簡介

張令紀,是台灣桃園大圳設計者,亦曾參與土壟灣水力發電所(今高屏發電廠六龜機組)工程[3]

興建於日治時代的桃園大圳,是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在北中南興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不但為桃園農業帶來發展,也跟歷史文化生態息息相關,可說是桃園的生命線。但其實設計師不是大家習知的八田與一,而是一位韓裔日籍的天才技師,他名叫「張令紀」。

百年來,台灣水利界都深信不疑,桃園大圳的設計者是日本人八田與一,然元智大學講師林煒舒、助理教授李曉菁兩人,9日共同發表的「百年迷霧:桃園大圳的設計者是八田與一?」研究調查,有重大發現應是負責桃園埤圳工程日籍韓裔的技師張令紀。張令紀疑因參與大圳隧道工程,1920罹患肺病、過勞而死。研究調查,即是進行會誌重整中的重大發現,也是首度發表,將使和桃園大圳有關的歷史發展跟文獻,深受影響。

生平

張令紀在1869年2月28日出生於大日本帝國本州山陽道(山口縣)吉敷郡山口町(今日本山口縣山口市),為士族 (日本)出身[4]。其祖父為朝鮮族(在日朝鮮人),曾至長州藩工作,後入籍日本[4]

因家境貧窮,張令紀從京都的高等學校畢業後即擔任中學教師,3年後離職,存了一點積蓄後才得以考上京都帝國大學[4]

1900年(明治33年)大學畢業,翌年3月6日擔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技師,1908年12月12日擔任臺灣總督府工事部技師,負責籌劃全臺水利工程之設計,翌年10月擔任總督府土木部技師、專管水利工程技師[4][5]

1915年11月獲授大禮紀念章[4][5]

桃園大圳

桃園臺地因地勢高大,僅能以開鑿埤塘的方式灌溉農作物。但埤塘只能儲存天然雨水,若遇乾旱即會乾涸[6]台灣總督府希望能引大嵙崁溪(今大漢溪)之水灌溉桃園台地,並於1907年啟動「桃園埤圳工事」,然因雪山山脈地質破碎脆弱,活斷層密布,故遲遲無法動工興建[5][7]

1916年,張令紀接任桃園埤圳工事主任,並在同年12月動工興建桃園大圳[4][5]。因桃園台地地勢較高,張令紀選擇從大嵙崁溪上游「石門峽」(今石門大壩)引水,使高海拔的河水能夠灌溉大部分的桃園田地[7]。但取水地點相當偏遠,且須開鑿山壁,建造導水隧道以便將河水引至八塊厝(今桃園市八德區),工程艱鉅[7]

張令紀計畫在大圳建造8條總長約15公里的導水隧道,其中第三號隧道長達4,937公尺,為當時亞洲最長的隧道[5][7]。為建造該條隧道,張令紀募集金瓜石北埔等地的礦工開挖山壁,之後又從新屋莊(今桃園市新屋區)、觀音莊(今桃園市觀音區)、龍潭莊(今桃園市龍潭區)、楊梅莊(今桃園市楊梅區)、平鎮莊(今桃園市平鎮區)等地招募工人[5]

1917年4月,大圳工程出現技術問題,張令紀因此被總督府派赴歐美各國視察,一年半後回臺,期間由莊野卷治接任主任[5][4]。回臺後開始撰寫二本出國考察報告書,提倡引入西方國家的大型機械與先進技術,拉高水利工程的執行效率。時任臺灣總督府工事部技師長堀見末子堀見末子在其回憶錄中表示該兩本報告書是張令紀以「一生懸命」之精神寫成[4]

1919年(大正8年),張令紀擔任臺灣總督府技師,同年7月調任「八塊厝(今桃園市八德區)、中壢附近埤圳工事主任技師」(即為桃園大圳總工程師)[4]。堀見末子形容張令紀個性「耿介正直」,身形瘦瘦乾乾,不擅長和人交際,因喜歡在工地現場實地工作,故頻繁往來各地的水利施工現場[4]。張令紀亦熱愛閱讀,藏有2,000冊書籍,從美國帶回的英文圖書就有400多本[4][5]

因過勞加上長期待在隧道內工作,導致張令紀患上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肺病)[7]

1920年9月7日,張令紀以肺病為由,向總督府申請退休,退休後開始撰寫〈合眾國的灌溉事業〉、〈臺灣治水計畫說明書〉、〈復命書〉等三篇書籍、論文[5][4]

1922年1月25日,張令紀因肺病去世,享年53歲[8]

身後

張令紀過世後,其妻張敬子將張令紀所收藏的1500本書籍贈予山口縣立圖書館,成立「張文庫」,1959年,張敬子又將張令紀所收藏之380餘本圖書捐給張文庫[4]

1989年,古川勝三所著之《愛臺灣的日本人:八田與一的生涯》一書出版,書中表示八田與一為桃園大圳的設計者,該書隨後獲授日本土木學會著作獎直木賞等文學獎項,使其受到大眾及學者廣泛引述[4]。而堀見末子曾於生前寫有許多回憶稿件,堀見在1966年過世後,其女堀見愛子委託專業人士整理其生前著述,後於1990年出版《堀見末子土木技師—台灣土木的功勞者》一書。

2018年,桃園農田水利會為編纂《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至國立臺灣圖書館調閱該書,發現桃園大圳自測量至完工的階段,八田與一皆在臺南建設臺南水道,桃園大圳的設計者實為張令紀[4][9][10]

參考文獻

  1. 水利史重大發現!桃園大圳設計者應是日籍韓裔技師張令紀,ETtoday地方新聞| ETtoday新聞雲,2019-09-09
  2. 專欄生活】桃園大圳其實是他設計的一生懸命的天才技師張令紀,奇摩新聞,2022-08-28
  3. 林炳炎. 《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資料中心. 1997-03. ISBN 9799579719772.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林煒舒. 〈擘畫桃圳—張令紀與桃園陂圳的修建〉. 《桃園文獻》. 2020-03, (第9期).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林煒舒. 〈張令紀與桃園大圳的建造〉 (PDF). 《臺灣學通訊》. 2020-09-10, (第118期). 
  6. 李國玄、黃茂榮、林一宏、塗治濤、塗立琪 (編). 《桃園縣文化景觀類文化資產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2007-08. ISBN 978-986-01-1079-1. 
  7. 7.0 7.1 7.2 7.3 7.4 邱求慧. 〈【專欄生活】桃園大圳其實是他設計的 一生懸命的天才技師張令紀〉. 《民報》. 2022-08-28. 
  8. 蔡龍保.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 (PDF). 《興大歷史學報》. 2007-11, (第19期) [2022-09-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9-08). 
  9. 〈林煒舒:八田與一不是桃園大圳的設計者〉. 蘋果日報. 2019-10-12 [202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8). 
  10. 楊淑媛. 〈水利史重大發現!桃園大圳設計者應是日籍韓裔技師張令紀〉. ETtoday新聞雲. 2019-09-09 [2022-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