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曼玲 | |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
出生 | 1935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張金玲 |
職業 | 京劇藝術家 |
知名於 | 功底紮實,藝術精湛 |
知名作品 |
《三擊掌》 《玉堂春》 《孔雀東南飛》 《六月雪》 《拾玉鐲》。 |
張曼玲,戲劇家。她於1951年入戲曲實驗學校(後名中國戲曲學校)插班學習青衣、花旦、刀馬旦,得王瑤卿、筱翠花、華慧麟、程玉菁等名家傳授。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人物簡介
姐姐張曼君為京劇旦角演員。她於1951年入戲曲實驗學校(後名中國戲曲學校)插班學習青衣、花旦、刀馬旦,得王瑤卿、筱翠花、華慧麟、程玉菁等名家傳授。常演《三擊掌》、《玉堂春》、《孔雀東南飛》、《拾玉鐲》、《棋盤山》等劇,在《牛郎織女》劇中,既能飾織女,又能演潑辣旦嘎氏,極有光彩,顯露了演劇才華;在《三打祝家莊》中扮李媽一角,也很生色。畢業後,留本校實驗劇團任演員。在新戲《洪母罵疇》中飾洪妻,以其瀏亮清朗的嗓子唱程派腔,仍具韻味,異於一般。又從王吟秋學了《火焰駒·打路》、從李世濟學了《陳三兩爬堂》,演出得到行內外的首肯。自此專攻程派。畢業後,留本校實驗劇團任演員。期間得王吟秋、李世濟、顧森柏等指導,後調入中國京劇院四團,並拜趙榮琛為師,並得到顧森柏的指點。
人物經歷
常演劇目:《三擊掌》、《玉堂春》、《孔雀東南飛》、《六月雪》、《賀後罵殿》、《三娘教子》、《荒山淚》、《鎖麟囊》、《碧玉簪》、《陳三兩爬堂》等,她還主演了新編古代戲《大明魂》、《甘棠夫人》和整理劇目《鎖陽城》,同時在現代戲《紅色娘子軍》、《紅嫂》、《彩虹》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演唱的新劇中,對程腔有所發展。
人物榮譽
2017年12月28日,張曼玲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評審意見
張曼玲工京劇程派青衣。張曼玲宗程派藝術,功底紮實,藝術精湛。由於她唱做全面,在傳統戲的繼承上,有其突出的成績。此外,在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上,也有其鮮明特點,她所創作的作品中,有的已經普及全國,成為程派的保留劇目,得到社會和行業內的高度認同。張曼玲不僅繼承傳統紮實,並能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她藝術的獨特個性。張曼玲師承譜系清楚,所傳授弟子眾多,其中優秀者已成為劇院的藝術骨幹。根據張曼玲的藝術貢獻和傳承成績,經過評審組評審,該申報人張曼玲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活動
1983年3月17日,農曆癸亥年二月初三日:紀念程硯秋逝世25周年演出舉辦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文化局、中國劇協北京分會、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聯合主辦紀念程硯秋逝世25周年的紀念活動,自3月16日至3月22日連續演出了7場12個程派劇目。馬彥祥為紀念活動委員會委員,並觀摩了紀念演出的全部劇目。
參演人員:新艷秋、趙榮琛、王吟秋、李世濟、李薔華、江新蓉、林玉梅、張曼玲、呂東明、鍾榮、王學勤、王鳳蓮、張麗麗、李海燕、劉桂娟。
參演劇目:《鎖麟囊》、《六月雪》、《春閨夢》、《荒山淚》、《三擊掌》、《武家坡》、《玉堂春》、《碧玉簪》、《文姬歸漢》、《大登殿》、《青霜劍》、《賀後罵殿》。
1986年3月23日,農曆丙寅年二月十四日:中國京劇院1986年赴滬演出
即日起中國京劇院二團在人民大舞台演出。由孫岳、齊嘯雲、張曼玲、李鳴岩、高牧坤等演出《劫魏營》、《李陵碑》、《珠簾寨》、《姚期》、《將相和》等。
1990年10月,農曆庚午年: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演出
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演出,大陸與台灣京劇演員首次同台合作。
參加者:有大陸的杜近芳、李世濟、梅葆玖、譚元壽、張春華、葉少蘭、劉長瑜、景榮慶、吳鈺璋、梅葆玥、王樹芳、于魁智、張學津、孫毓敏、馬長禮、俞大陸、張曼玲、馬玉璋等(中國京劇院、天津京劇團、戰友京劇團和北京京劇院共130人)和台灣的郭小莊、王海波及香港名票李尤婉雲等,陣容硬整,劇目眾多。
張曼玲飾劉蘭芝
劇目有:
《紅鬃烈馬》(于魁智,許嘉寶等)
《四郎探母·交令出關》(于魁智等)
《徐母訓子》(王晶華,于魁智)
《文昭關》(于魁智)
《打金磚》(于魁智)
《玉堂春》(李世濟)
《霸王別姬》(郭小莊,景榮慶)
《淮河營》(張學津)
《黃金台》(馬長禮)
《借扇》(董文華)
《洪羊洞》(孫岳)
《紅娘》(孫毓敏)
《紅樓二尤》(孫毓敏)
《金玉奴》(孫毓敏)
《霍小玉》(孫毓敏)等。
1991年3月8日,農曆辛未年正月廿二日:中國京劇院1991年赴津演出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京劇晚會第一場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宮邀請中國京劇院來津演出了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京劇晚會,中青年演員通力合作,共演出了5台傳統京劇專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馮志孝,于魁智,陳真治,張曼玲,高牧坤,於萬增,張嵐,孫桂元,李舒)
1991年3月12日,農曆辛未年正月廿六日:中國京劇院1991年赴津演出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京劇晚會第五場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宮邀請中國京劇院來津演出了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京劇晚會,中青年演員通力合作,共演出了5台傳統京劇專場。
演出劇目
《白門樓》(於萬增)
《春秋亭》(張曼玲)
《烏盆記》(于魁智,陳真治,鄭岩)
2006年3月14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十五日,上午:尚長榮收顧謙為徒、張曼玲收周婧為徒、王晶華收張蘭為徒,中國京劇院在北京晉陽飯莊,為三名青年演員組織集體拜師儀式。顧謙、周婧、張蘭分別鄭重拜尚長榮、張曼玲、王晶華為師。院、團主要領導紛紛到場,吳江院長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對於老師們的厚望,三位青年演員均表示要抓住這絕佳的機會,好好學戲,不負這難得的師生緣分。
2006年12月6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十六日:紀念白登雲誕辰百年活動舉行。
紀念白登雲誕辰百周年活動在華僑賓館舉行,100多位京劇界人士再次追憶了這位著名京劇鼓師。
本次活動由中國戲曲學院和中國京劇院舉辦,當天的活動規模不大,但來的人不少,100多位藝術家將會議室幾乎坐滿。從第一排向後望去,可以看到手捧的鮮花和花叢間隙的縷縷白髮。景榮慶、李金鴻、姜鳳山、歐陽中石、張曼玲等平日裡很少露面的藝術家也冒着寒風趕來。福州、上海、石家莊、台灣的10多位白登雲的弟子聽說此事後,也都趕到了北京。
2007年11月7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廿八日,10時:閻世善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閻世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
在閻世善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中國戲曲學院、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的領導及閻先生的生前好友與同仁、富社的師兄弟與學生近200人為其送行,其中有張春華、曹世才、遲金聲、譚元壽、杜近芳、謝銳青、劉秀榮、楊秋玲、李韻秋、張曼玲、蘇稚、陳麗華、劉琪、李維康、沈健瑾、鈕驃、蕭潤德、葉蓬等。
與張國榮的忘年交
張曼玲是1993年陳凱歌導演電影《霸王別姬》時,認識張國榮的。當時她和丈夫史燕生分別為飾演程蝶衣的張國榮擔任形體指導和擔任這部影片的京劇顧問。原本以為劇組拍完影片就各奔東西了,沒想到的是,短短不到一個月的相處後,使得張國榮與他們夫婦成了忘年之交。張國榮生前曾經7次到北京來看望這兩位京劇的老師。[1]
第一次見面,張國榮已經在酒店的大廳等候了,令張曼玲老師沒想到,他是這麼一個很自然、很大方、很親切的年輕人。一開始張曼玲老師都叫他「張先生」,後來張國榮說:張老師,我是您的學生,不要這麼稱呼我,叫我名字「國榮」好嗎?一直到到後來就叫他「國榮」。在教的過程當中,張國榮很用功學,張曼玲老師覺得他很有悟性,很有靈氣。只要幫他扶着劍、拉山膀,他馬上就有京劇的這種感覺,這種程式的東西、動作,而虞姬的這種人物的氣度馬上就出來。
張曼玲老師說,張國榮他好像都覺得,沒有把這些東西放在話下,他都沒覺得是負擔,他覺得我都能夠承受,能夠適應。張曼玲老師回憶說:有一天,在台上他要 抹紅指甲,他說張老,您幫我抹這個,我就給他拿那個指甲油抹,但是呢,我究竟是年紀大了,我總覺得,我怕抹不好,因為這一抹了以後,抹不好你還得重來什麼的,然後抹抹抹。。。他知道好像是我在不好意思的,他要讓我給他塗指甲,又怕我拒絕,他說好啦,我知道了張老,這個是這麼抹,我自己來。 後來我一看他自己來,我就把宋小川叫過來,我說小川你幫他弄一弄。他就覺得。。。從小的地方他都能夠猜到你心裡頭。。。不給別人添麻煩。
一開始劇組是為張國榮安排了替身,但他說不要的,我自己練。他自己練,自己走,走得非常好,他天天練,有時候吃着吃着飯。。。這個下了工了,在北影一塊兒吃飯,坐在這位子上,他都跟張老師 「咬耳朵」:張老,我今天這個動作您看怎麼樣?我說你這個動作不行,你還得練,還有點欠火候(笑),他說了,張老你放心,明天,我一定今天回去好好練,明天我一定按你的要求去做。第二天來了,馬上就先來了,先給張老做這個動作。每次都把張老給驚的,說不得了啊,一宿之間哪,一夜之間哪,你就變樣兒了,刮目相看啊。就是這個打扇子,就這麼一個動作,就這些東西,比如說,他要不這樣弄,他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京劇要求「圓」,這些東西,他做得非常好。
有一次張老看到張國榮在壓腿。她的先生就問張國榮說:哎呦,國榮你太累了,你這麼早就練,你的臉都。。。看他臉練得特別通紅,就問他,他說沒事,我出汗了,練的。後來才知道,他發高燒了,39度多,他還在堅持練。
張國榮感念恩師對自己的教導,曾兩度邀請他們去香港遊玩。第一次是他的演唱會,還有一次是他生日。他慢慢地拿張曼玲老師和他的先生史燕生,好像是父親跟母親這樣去對待。細節的地方,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必須坐在老師旁邊,必須讓老師坐在上座,他布菜、添菜、盛飯,簡直就跟照顧老人一樣的,他不會讓老師去坐計程車或者是坐地鐵,車接車送的,有時雖然有些距離,他一定要開車去接。 上車的時候他扶着車門怕老師碰頭。。。 下了車時,開車他下來,說我是您的車夫!開開車門,把老師攙出來。送她回去的時候,送到樓上說老師晚安,開車走。他但又不是那麼虛虛假假特意地去表現,就那麼真實,很自然。[2]
1998年8月,張曼玲的丈夫史燕生被查出患了癌症,張國榮得知後專門飛到北京看望老師。 張曼玲老師回憶說:那個時候我的先生呢,他已經到了癌症的晚期,張國榮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從香港特為看我的老伴兒,讓宋小川陪同,我住在和平里5樓,他去了,上午10點去的,我的房間臥室也很。。。也就11平 方吧,他搬了我們家一個挺高的一個板凳,坐在我老伴兒的床前,他不吃東西了,已經進食很困難了,他就跟他開玩笑,笑很親切地說史老頭兒,你跟我一塊兒吃,給他盛的那個做的很簡單一個雞蛋羹,他說咱們倆一人一半兒,你吃一口,我吃一口,看咱倆誰吃得多,就哄我老伴兒吃飯,坐在板凳 兒上就給他吃,你一定要多吃,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就安慰他。完了我們就在那兒忙活,他就一直沒離開他,從上午10點一直到下午4點,陪着聊天,陪着讓他開心,讓他高興。我的老伴兒從來沒有哭過,這個舉動,我的老伴兒哭了,嗡嗡地哭。他就像自己的孩子對待自己的老人,這樣耐心,這樣親切,這樣自然!
1999初張曼玲的孫子出世了,新生命的到來給這個剛經歷了巨大悲痛的家庭帶來了一絲歡樂,張國榮聞訊,也特地趕來向老師道喜,並拍下了這張照片。
每次去北京無論多忙,張國榮都要跟老師們見一面,去喝點咖啡呀,喝點茶呀,或者吃頓飯哪, 跟他們在一塊交流,問候近來的身體情況、工作情況,家長里短的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次張曼玲夫婦受邀到香港去看他的演唱會,也到林青霞家裡去聚會,林青霞就跟她說:張老師,像國榮這樣的人品,在我們演藝圈裡不多。[3]
此後數年,張國榮只要有機會到北京,就一定會來看望我們,直到他「走」。
視頻
參考資料
- ↑ 張曼玲:我與張國榮的忘年交, 搜狐網, 2017-07-23
- ↑ 張曼玲憶張國榮:我就一做京劇的,他圖我什麼?他對我好是真心的, 新浪看點, 2017-12-26
- ↑ 張曼玲憶張國榮:我就一做京劇的,他圖我什麼?他對我好是真心的, 新浪看點,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