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花旦,傳統戲曲中旦角的一種,扮演天真活潑或放蕩潑辣的青年女子。在有些劇種里,女性角色除老旦、彩旦外,統稱「花旦」[1]。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所謂裝旦,即今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點破其面,謂之花旦。」 清昭槤《嘯亭續錄·鶯花小譜》:「近日京都優人以 四喜部 為第一,花旦姿首美者甚多。」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是拿手的是花旦。」
目錄
演釋
花旦,興起於元雜劇。多扮演熱情、機智的女性,如關漢卿《救風塵》中的趙盼兒。其後的"崑山腔"中,稱為"貼旦"。崑曲(劇)中,至今還有"一、二、三、四、五、六、貼"之說。即為老旦、正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閨門旦與貼旦。貼旦還兼演娃娃生,如《認子》中的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員魏長生到北京,引進蹺功(即腳上綁木質小腳,模擬纏足行走),更成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當屬國劇"四大名旦"中"荀派"創始人荀慧生,以及創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於連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閨門旦、大小花旦獲譽;於先生以演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稱絕。
四個扮演不同年齡、身份、性格之劇中人的"行當"。花旦,是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舊稱和。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蕩的中、青年女性。影視界所稱的"當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這樣角色的演員,想來是從國劇借用的稱謂。
分類
花旦中,又有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的分支。閨門旦,扮演的是還沒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內向、靦腆的,與正旦接近,如"荀(慧生)派"戲《勘玉釧》中的俞素秋、《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鳳還巢》中的程雪娥,盡管多由"梅(蘭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歸入閨門旦中。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劇、鬧劇中愛說愛笑、好打好鬧的人物。不唱"皮黃",而唱"南鑼"、"吹腔"、"柳枝腔"等民間小調,用嗩吶伴奏。如《小上墳》、《小放牛》、《打麵缸》、《打花鼓》中的女性。潑辣旦,扮演的是舉止放蕩、說話鋒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雲、《烏龍院》中的閆惜姣、《巴駱和》中的馬金定。刺殺旦,有兩種認識:一是說刺殺別人的;一是說被別人刺殺的。前者如《雙釘記》中的白金蓮、《雙鈴記》(也稱《馬思遠》)中的趙玉、《殺子報》中的徐氏;後者如《戰宛城》的鄒氏等。
青衣與花旦的區別
青衣是夢,在乎歲月;
花旦是酒,成於歲月;
原是花旦,逐漸青衣。
說起青衣和花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娛樂圈裡就常用「四大花旦」和「四大青衣」用來對明星譽稱。
但是,在中國傳統的歷史上,青衣和花旦卻是兩個風華卓絕,風情萬種又帶有像謎一樣色彩的角色 傳統戲曲中,一般都有生、旦、淨、醜四個扮演不同年齡、身份、性格之劇中人的「行當」。
青衣,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旦行的一種[2]。
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青衣以唱功為主,可以稱得上戲曲中的「唱腔實力派」。
所以,娛樂圈常把演技實力派的女演員贊為「青衣」,
所謂:花旦易有,青衣難得。
青衣是夢,在乎歲月;
花旦是酒,成於歲月;
原是花旦,逐漸青衣。
青衣與花旦同屬旦角行當,從劇中年齡可分別,青衣大多是結婚後的婦女,如賢妻良母,從青年到中年,《武家坡》的王寶釧;花旦是未出嫁的花樣少女,比青衣更年輕一些,如《紅娘》的主人公歲數再大一點的就是老旦,也屬旦角行當!
青衣和花旦的衣著也不一樣,比如青衣扮相,顧名思義,身著青色外褂,也可以是黑色,一般命運坎坷,如《蘇三起解》女主人公;花旦大多是小家碧玉,在京劇舞臺上更多的是未出閣的丫鬟,天真爛漫,俏皮可愛,衣服顏色鮮豔,如粉色、鵝黃等,如《花田錯》等。
視頻
參考資料
- ↑ 花旦詞語解釋 / 花旦是什麽意思.漢語網
- ↑ 青衣與花旦的區別在哪呢?. 2018-07-01. 頭條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