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國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國華(1914年10月-1972年2月21日),原名張富桂,男,江西永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

張國華是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共中央委員。

人物簡介

張國華,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班長、幹事、連政治指導員,紅一軍團巡視團主任,第二師六團黨總支書記,軍團政治教導大隊政治委員,河東遊擊支隊政治總計任,陝南遊擊支隊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戰士話劇團主任,一一五師直屬隊政治處主任,魯西軍區第七支隊政治委員,教導第四旅政治委員兼湖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共河西區委書記,冀魯豫軍區第九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七縱隊副政治委員,豫皖蘇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十八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藏軍區司令員,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委員。

文革時期

1966年5月,全國性的「文革」開始。身為西藏黨政軍主要負責人的張國華,堅決執行中央一系列穩定邊疆的決定和措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減輕內亂傷害,努力維護西藏社會局勢的穩定。他在自身受到衝擊的情況下,仍日夜操勞,調解各派群眾組織的矛盾,勸誡內地來藏學生不要干擾部隊工作、指示學生不要到農牧區和邊境串聯,向周恩來總理提出把阿沛·阿旺晉美等上層愛國人士接到北京加以保護,派出部隊守護布達拉宮等文物古蹟,報請中央將西藏重點古蹟列為國務院文物保護單位等,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下為西藏穩定盡職盡責;同時繼續推動西藏各項工作,致力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強國防和邊境地區建設,使西藏工作在曲折中前進。因積勞成疾,張國華進軍西藏時患上的心臟病復發,在周恩來總理的敦促下到北京治病。張國華從接受進藏任務到「文革」初期調出西藏,共十七年,是他在一個地區、一個崗位上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和成就最輝煌的時期。

1967年後,張國華先後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全面負責軍地工作。在四川派性鬥爭激烈、生產困難、社會動盪的艱難形勢下,張國華力撐危局,以極大的耐心和魄力,在消除派性、平息武鬥、恢復生產、緩和局勢、支調糧油保障北京、上海的供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張國華繼續為中央處理西藏問題獻力,表現出大局意識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受到毛主席的表揚,在接見中多次親切稱呼張國華為「井岡山」[2],彰顯其革命精神。

「文革」混亂的局面,使得張國華在舉步維艱的環境中要處理大量棘手事務,日夜無休,他的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炎等病症反覆發作,但他仍為黨和人民忘我地工作。1972年2月20日,張國華主持會議正在作講話時,心臟病突發,倒在會場上。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立即指示派專家組成醫療組趕赴成都搶救,但終未挽回張國華的生命。2月21日,張國華與世長辭,年僅58歲。張國華逝世後,周恩來總理在重大國事活動中專門抽出時間,親往北京西郊機場迎接張國華骨灰,含淚嘆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時候,他卻過早走了」。毛澤東主席對張國華的逝世深為痛惜,在之後的一次會議安排接見活動時感嘆:「再也見不到張國華了!」

張國華奮鬥一生,南征北戰,一步步成長為軍事政治俱全的開國將軍,主政一方的黨政軍領導,為中國革命特別是為西藏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建功卓著。張國華等革命先輩的不朽勳業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西藏各族人民永遠懷念他!

視頻

張國華 相關視頻

面對軍中情緒複雜的情況,張國華軍長決定親自動員
揭秘:為何要派張國華率領十八軍成為進藏的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