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嶗山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1]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等 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雲雖高,不如東海嶗。」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地理位置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

地形地貌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其山體的態勢是以嶗頂為中心,向東北、東、東南、南、西等五向分支放射,東部和南部陡峭,西北部連綿起伏。在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5]。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

氣候類型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

自然資源

植物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動物

嶗山山區的野生動物,大體分為獸類、鳥類、海洋生物類和淡水魚類。1930年青島市政府公布准許獵狩之野生動物有「野豬、狼、兔、狐狸、野貓、鼬鼠等」。1949年後,嶗山的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黃鼬等。1930年鳥類專家壽振黃對嶗山的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記載了等250餘種。1983年嶗山縣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對嶗山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嶗山共有鳥類230餘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據1984年就225種鳥類進行的調查,計有留鳥15種、夏候鳥85種、冬候鳥18種、旅鳥107種。

水資源

嶗山有攔蓄的地上水約3.17億立方米,地下水約1.12億立方米,扣去重複量0.9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3.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際變化大,地區分布也不平衡。據1956~1983年27年的記載,年平均徑流深度為349.9毫米。1964年最大徑流量為4.493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42倍。1981年最小徑流量為0.9052億立方米,僅占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8.6%。地下水由於各區域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其類型分布及運動規律都有明顯差異。第四紀鬆散層孔隙水含水組主要分布于山前、河肩地帶,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基岩風化構造裂隙孔隙水,由於局部殘積層較厚,溝谷下切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嶗山礦泉水發源地。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礦產資源

嶗山域內蘊藏大量花崗岩,另有少量白堊土及雲母,其他礦藏甚微。明代黃宗昌《嶗山志》中僅記有試金石、綠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試金石、高山石、綠石、海綠石、五色石、田橫島石(可琢硯)、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

主要岩石有墨綠色花崗岩白堊土氟礦錳鐵礦硅礦雲母礦石棉沙金麥飯石綠石

建設歷史

1982年嶗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名勝景區之一。

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3年成立了嶗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嶗山林場及時調整經營方向,從以營造防護林為主轉向以風景林為主。

2001年嶗山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幹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

旅遊特色

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布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靈樹

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一棵糙葉樹。因樹幹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山茶,為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1979年,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麼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 嶗山風景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暖溫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整的落葉松、赤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太平宮外兩株300多歲的赤松,虬枝盤龍,華冠蔥蘢,又因襲太平宮創始道長劉若拙「華蓋真人」道號,為「華蓋迎賓」景觀。

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 「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 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奇雲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正如著名詩人賀敬之賦詩讚曰:「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與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景區圖庫


參考來源

  1. 嶗山風光, zol論壇,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