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崗頂前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崗頂前地(葡萄牙語:Largo de Santo Agostinho),是澳門崗頂(古稱磨盤山)的一個廣場,座落於澳門半島南部風順堂區靠近新馬路的小山崗[1]。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前地面積雖不大,但卻擁有豐富的人文與宗教景觀。其內的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均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建築。另外,社會服務慈善團體澳門明愛以此地為會址。近年,崗頂前地鋪上波浪圖案葡萄牙風格碎石和小食亭,更增添了廣場的歐陸氣色。

崗頂前地伸延道路可通向議事亭前地(東方斜巷)、福隆新街、龍嵩街、紅窗門街與天通街,其附近也是一區警察局總部與匯業銀行行政中心所在地。而葡文名稱則意為聖奧斯定前地。

基本內容

在澳門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著名建築選用的建築材料裝飾塗料都非常考究,特別是在色調的搭配上常常給人驚喜!前地的路面就是用葡國彩色石材鋪設而成的,那是葡萄牙人不遠萬里從葡國通過海路運到澳門的,主調為黃、灰、青等,石材被鑲拼成精美的波浪形、太陽花圖案,是觀賞性與裝飾性極強的特色組合,令人賞心悅目!何東圖書館聖奧斯丁教堂的正面以黃色為主調、崗頂劇院正立面和聖若瑟修道院整體以綠色為主調,在墨綠色門窗和紅色坡屋頂的襯托下,令立面看上去線條清晰、雄偉、高聳、高雅![2]使每幢建築在以黃色為主調的整體氛圍中,既和諧共融又突顯個性。與正立面不同的是崗頂劇院的側立面,沿巷的九個羅馬拱形墨綠色大百葉落地大窗,在突出主體屋面效果地同時,更表現出一種意式風格建築的凝重和渾厚氣度。

歷史事件

  • 1586年:興建了聖奧斯定敎堂(俗稱龍嵩廟)。
  • 1859年:興建崗頂劇院。
  • 1894年:何東在此興建何東圖書館。
  • 1900年:詩人丘逢甲寓居崗頂時,留下《澳門雜詩》十五首。

視頻

崗頂前地 相關視頻

澳門世遺:崗頂前地悠閒歐陸情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