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皇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皇鳩

中文學名:山皇鳩
拉丁學名:Ducula badi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鳩鴿科 Columbidae
屬:皇鳩屬 Ducula
種:山皇鳩 D. badia
命名者及年代:(Raffles, 1822)
英文俗名: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山皇鳩 別名大灰斑鳩。前額、頭頂和頭側淺灰色,後頸和翁淡紫紅色。肩、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紫紅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基段黑褐色,具有寬的灰褐色端斑。飛羽黑色,內側次級飛羽同背。大覆羽灰褐色,具淡栗色羽緣。頦、喉及肛周白色,頭兩側和前頸灰色,胸、腹淡葡萄灰色,兩脅和腋羽呈較多灰色;尾下覆羽皮黃色或淡棕白色。 虹膜灰白色,嘴橙紅色或暗橙紅色,尖端暗褐色,腳橙紅色或淡紫橙紅色。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山上的群體每日飛至低地進食。[1]

生態習性

常成小群活動,偶爾也見有40隻左右的大群。多活動在林中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早晨和傍晚常棲於大樹頂端枯枝上沐浴陽光。飛行快而有力,兩翅煽動頻繁,常發出呼呼作響的振翅聲,特別是在大雨到來之前常成群低飛,十分活躍。叫聲深沉,給人以悲哀的感覺,鳴叫時彎腰叩頭。 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以橄欖、烏欖、無花果類為主要食物,也吃其他野果,稍比它頭大的野果也能照樣全果吞下,胃內常見兩三個橄欖核。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在太陽剛出或將下山時,常見高踞於特別高出的枯枝上沐陽光。一般三五隻成小群,偶爾也見有40隻左右的大群。在尖峰嶺見過一次最多約40餘隻一起。榕果及橄欖成熟時則易見其集群至平原活動。 叫聲深沉,給人以悲哀的感覺,似反覆的「ngrum-ngrum-ngrum,叫時彎腰叩頭。飛行快速有力,兩翅煽動頻繁,常發出呼呼作響的振翅聲。特別是在大雨到來之前,常成群低飛,形甚活躍。[2]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開始產卵和遲至8一9月還在產卵的,或許有一部分個體一年繁殖2窩。營巢於深山密林中樹上,偶爾在路旁樹上營巢。巢呈平盤狀,主要用枯枝在樹杈之間堆集而成。每窩產卵1枚,偶爾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大小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

分佈範圍

範圍:印度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及爪哇西部。 分佈:亞種griseicapilla為雲南西南部、南部(西雙版納)以及海南島的地方性常見鳥,於海拔400~2300米的山地森林;亞種insignis於西藏東南部。[3]

保護現狀

我國僅分佈於雲南和海南島。數量稀少,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