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古拉·萨科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尼古拉·薩爾科齊1.jpg
2010年
第23任法國總統
任期
2007年5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總理 弗朗索瓦·菲永
前任 雅克·希拉克
繼任 法蘭索瓦·歐蘭德
安道爾大公
任期
2007年5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祖安·西西利亞同時在任
總理 阿爾韋特·平塔特
Jaume Bartumeu
Pere López Agràs (代理)
Antoni Martí
前任 雅克·希拉克
繼任 法蘭索瓦·歐蘭德
法國內政部部長
任期
2005年6月2日-2007年3月26日
總理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前任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繼任 François Baroin
任期
2002年5月7日-2004年3月30日
總理 讓-皮埃爾·拉法蘭
前任 Daniel Vaillant
繼任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法國經濟財政部部長
任期
2004年3月31日-2004年11月29日
總理 讓-皮埃爾·拉法蘭
前任 Francis Mer
繼任 Hervé Gaymard
法國預算部部長
任期
1993年3月30日-1995年5月11日
總理 愛德華·巴拉迪爾
前任 Michel Charasse
繼任 François d'Aubert
塞納河畔訥伊市長
任期
1983年4月14日-2002年5月7日
前任 Achille Peretti
繼任 Louis-Charles Bary
個人資料
出生 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1955-01-28) 1955年1月28日(69歲)
22x20px 法國巴黎
政黨 保衛共和聯盟 (2002年以前)
人民運動聯盟 (2002年-2015年5月30日)
共和黨 (2015年5月30日至今)
配偶 瑪麗·多米尼克·庫利奧莉(1982-1996)
西西莉亞·西佳妮爾-阿爾班妮茲(1996-2007)
卡拉·布魯尼(2008-至今)
兒女 Pierre (庫利奧莉生)
Jean (庫利奧莉生)
Louis (西佳妮爾-阿爾班妮茲生)
Giulia (布魯尼生)
母校 巴黎第十大學
巴黎政治大學
宗教信仰 天主教
簽名 尼古拉·薩爾科齊的簽名
網站 官方網站[失效連結]
Sarkozy」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國大陸 薩科齊
臺灣 薩科吉[1]、沙柯吉[2]
港澳 薩爾科齊

尼古拉·薩科齊(法語:Nicolas Sarközy法語:[ni.kɔ.la saʁ.kɔ.zi] 13px 聆聽,1955年1月28日),法國政治家,第23任總統(兼安道爾公國大公),擁有匈牙利希臘猶太血統,法國人民運動聯盟主席。

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敗給社會黨候選人法蘭索瓦·歐蘭德,成為繼1981年德斯坦之後,法國第五共和第二位未能連任成功的總統。

早年生活

尼古拉·薩科齊的父親帕爾·薩科齊是匈牙利人,1944年逃離蘇聯紅軍占領的匈牙利,後作為難民到達法國巴黎,並在那裡工作,迎娶了一個醫生的女兒安德蕾(有法國希臘猶太血統),兩人育有三子,尼古拉·薩科齊排行老二。後兩人離婚。

1978年,薩科齊取得巴黎第十大學法律學學士學位。後於1979至1981年間入讀巴黎政治學院,惟終因英語不及格[3]而未能取得碩士學位,隨即開展其政治生涯。

政治生涯

步入政壇

1978年步入政壇,起先在巴黎西部小城塞納河畔納伊擔任市議員,並於1983年當選為該市市長。

1993年至1995年期間,薩科齊進入右派政府工作,出任預算部長。1999年的歐洲選舉中,薩科齊領導的保衛共和聯盟只獲得11%的選票,一度退出政壇。

2002年的法國總統選舉中,他加入支持當時的總統希拉克連任的陣營,以期再度進入政府工作。希拉克成功連任之後,並沒有任命當時呼聲較高的薩科齊為總理,反而較為意外的任命了拉法蘭。不過失望之餘,薩爾科齊還是出任了作為政府第二首腦的內政部長,主要工作是包括改革法律,和調停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關係。他在擔任內政部長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相對強硬的政策,2005年巴黎騷亂就是在他的指導之下鎮壓平息。在任期間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獲得了不少民意支持,為日後競選總統打下了基礎。

2005年,他在兼任內政部長的同時,當選為國會第一大黨人民運動聯盟的主席,並表示將於2007年競選總統。

總統

薩科齊於2007年參與總統大選。他先於2007年1月14日取得人民運動聯盟參與法國總統大選的黨內代表權,然後在多項調查中一直領先。經過兩輪投票,於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獲得53%選票,擊敗賀雅爾成功當選。

薩科齊代表人民運動聯盟參與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與其他11位總統候選人競選。他在選舉第一輪(4月22日)當中以30%的得票率與居次的賀雅爾(25%),雙雙進入總統大選的第二輪。同年5月6日的第二輪投票,以53%的選票,擊敗47%的賀雅爾,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之第6任總統,亦為法蘭西共和體制以來第23任總統。同年5月16日,席哈克與薩科齊政權交接,正式入主愛麗舍宮

薩科齊2007年就任總統後,中法關係明顯降溫,2008年他高調批評中共處理西藏的手段,以及因為會見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和抵制北京奧運等事件,與中國關係越來越差。但金融危機之後與中國的關係平穩發展,他其後亦積極改善和中國的關係。

2012年5月6日薩科齊連任失敗,在第二輪投票以3個百分點差距敗給左翼的歐蘭德,主因是不少選民無法接受他所推出的緊縮措施,以及愛炫耀浮誇、不接受旁人意見等個人風格,但他的得票率卻顯示他仍有一定的支持度。5月15日正式離任。

卸任後

薩科吉卸任後,因政治獻金問題受到司法調查。他被指控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收取來自法國女首富、歐萊雅集團女繼承人莉莉亞娜·貝當古非法政治獻金。有關消息稱,薩科齊的名字不再包括在貝當古事件出庭人的名單中。薩科齊否認曾經造訪過莉莉亞娜·貝當古,爭取政治捐款。10月7日,來自法國司法部門的消息說,針對前總統薩科齊在2007年競選期間涉嫌收受非法政治捐款的刑事調查已經被撤銷。[4]

薩科齊計劃於2017年再次參加總統大選,他批評奧朗德「完全缺乏領導能力」,「看著今後五年法國將陷入千瘡百孔的危險境地,我在2017年將別無選擇……從道義上講,我不能讓法國人民失望。」 [5][6]

2014年7月1日,薩科齊被國家司法警察總部反腐敗辦公室拘留並接受訊問。這是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宣告成立以來,第一次有前總統因涉嫌違法遭到警方拘留。7月2日,薩科齊因為涉嫌探聽司法機密腐敗,正式開始接受司法調查。[7]

2018年3月21日,薩科齊因被爆料收受卡扎菲的非法獻金而被法國警方拘留,在被關押48小時後獲釋。

爭議

2013年1月,法國軍火商塔基耶廷(Ziad Takieddine)指稱,利比亞前領導人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於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間,曾向薩科齊提供了4000萬英鎊現金用於2007年大選,這筆巨額獻金通過巴拿馬和瑞士帳戶洗白[8]。英國警方隨後在2018年1月根據法國歐洲逮捕令European Arrest Warrant逮捕了被指代表薩科齊清洗利比亞資金的薩科齊助理亞歷山大·德朱里[9]。德朱里拒絕回應法國的傳喚[9]。次月,《中東時報Asharq Al-Awsat》引用消息人士指出,薩科齊聲稱若要改善法國和利比亞兩國的關係,他應該被選為總統,這樣他便包裝好法國聯合航空772號班機空難爆炸案的材料[10] 。3月20日,薩科齊遭到法國警方逮捕,就個人和利比亞的關係接受傳訊,這是他第一次因這件事接受詢問[11][12]。內政部長布萊斯·霍特菲克斯Brice Hortefeux也被警方帶走詢問[13]。隨後,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表示日後審訊若需求,願意出庭作證。他還聲稱一位前利比亞情報人員持有父親和薩科齊2007年在的黎波里開會商討交易的錄音。與此同時,共和黨發表聲明稱全力支持前總統,黨發言人克里斯蒂安·雅各布後來表示對薩科齊的指控有政治動機[14]

評價

個人生活

  • 第一任妻子:瑪麗·多明尼克·庫利奧莉(Marie-Dominique Culioli)
    • 1982年9月23日,薩科齊與瑪麗結婚,育有兩子Pierre(1985-)和 Jean(1987-)。瑪麗的叔叔是薩科齊的政壇生涯導師。後經過幾年分居,於1996年正式離婚。
  • 第二任妻子:塞西莉亞·西佳妮爾·阿爾班妮茲(Cécilia Ciganer-Albéniz)
    • 1989年,薩科齊展開和塞西莉亞的婚外情。1996年10月,薩科齊與塞西莉亞奉子成婚,1997年4月生下幼子Louis。婚後薩科齊夫婦經常相伴出席在許多重大場合,包括助陣薩科齊成為法國總統。2005年,塞西莉亞紅杏出牆,2007年10月與薩科齊離婚,薩科齊因此成為第一個在位期間離婚的法國總統。塞西莉亞與第一任丈夫、電視節目主持人Jacques Martin的婚禮上,薩科齊是伴郎。
  • 第三任妻子:卡拉·布魯尼(Carla Bruni)
    • 2008年2月2日,薩科齊和著名模特、歌手卡拉·布魯尼閃電結婚,育有一女Giulia(2011.10.19-),薩科齊因此成為第一個在位期間結婚和生子的法國總統。

人物性格

像拿破崙一樣拚命工作:薩科齊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先瀏覽當天的報紙,然後吃早餐,再向辦公廳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接下來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會議、約見、招待會,晚上還要把文件帶回臥室。據他身邊的人介紹,他每天都要工作17個小時以上。不過,即使再忙,他每周都要抽時間去跑步。

薩科齊的工作方法也自成一體。2002年剛一就任內政部長,他就開會要求下屬"寫通知須清晰可辨,有新思想"。有一次,他在一份報告上讀到"債務的可承受性令人滿意"等詞句後,異常不滿地對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所長咆哮:"請寫得簡單一點,讓法國人能看得懂!"就這樣,薩科齊把內政部的頭頭腦腦們整治得服服貼貼。但對普通工作人員,他總是和顏悅色,展現的是一副親民形象。同時,他也明白,外面的"民"更要去"親"。幾乎每一周,他除了要面對各階層的數十個約會,還會下一次基層。

2004年3月,薩科齊改任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短短數月,他就使前任梅爾相形見絀。其實,薩科齊的經濟政策與梅爾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總是設法讓人們知道他在做什麼",梅爾的一位前顧問道出了薩科齊的成功秘訣。但是,跟着薩科齊乾的人就沒有了原來的好日子。上司要提高工作效率,手下人自然不敢懈怠。上至次長,下至打字員,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一位顧問就曾苦着臉說:"薩科齊的工作速度讓我們吃不消,我們連周末都沒了!"而薩科齊則說:"抱怨我整天工作?我的任務就是行動!"

幹練強硬的作風一方面為薩科齊積攢了不少人氣,另一方面也讓一部分人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民意調查機構CSA的負責人曾向《巴黎人報》透露,不少選民都因為薩科齊的個性而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他是否有些危險?

與其他溫文爾雅的政客不同,薩科齊鋒芒畢露,毫不避諱自己是個占有欲極強的人,"有個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和願望,想要有不一樣的法國。我希望使法國社會重現活力。"這是他的參選宣言。他還希望加強社會流動,幫助民眾致富,建優質學校,提高工資……最終目的是將法國重塑為"世界典範",與過去的法國"平靜地決裂"。"(希拉克)總統先生求無為,我希望求變。"他了解法國人當前覺得國家正走下坡路的憂慮,毫不猶豫地祭起改革旗幟。其中,最明顯的包括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不再像戴高樂或希拉克般喜歡與美國唱對台戲。

外界評論

媒體評論

歐洲時報:法國人選擇了改革。社論說,在整個選舉之中,薩科奇的個人能力、經濟改革措施等等都是他最受國人信賴之處。但是,應該看到:奇蹟不可能因他的個人的領導能力與幾條改革措施而發生,改革的成功,有賴全社會的集體努力以及對新的以發展為核心的文化的塑造。要重振法國,首先要重振經濟;要重振經濟,又必須重振文化。這種文化的反思能力,才是推動改革的原動力和不可或缺的社會氛圍。一位銳意改革的總統,只有在這種新文化氛圍中才能有所作為。社論指出,法蘭西式的危難之際的改革,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法蘭西民族的寬容與智慧,極高的國民素質,極高的勞動生產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眾多領先於世界的高技術,豐厚的文化底蘊,絕無任何理由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沉淪。法蘭西需要做的只是順應這一歷史潮流,找准在這一潮流中的位置。

專家評論

張智新:薩科齊首先需要在內政方面變革和作為,讓身陷困境的法國從經濟低迷中走出來。薩科齊公開讚賞美國模式,也對英國的經濟復興充滿熱情。他準備對迄今為止無人敢碰的一系列問題發動立法閃電戰,這些問題包括勞動力市場自由化、降低企業和個人稅收、調整公共養老金體系。不過,薩科齊將要直面的這些內政改革,都是法國長期沿襲、積重難返的積弊,從密特朗到希拉克都曾想通過改革而有所作為,但最終都無果而終。薩科齊能否打破堅冰而讓改革成功,恐怕還須拭目以待。

在外交上,薩科齊將一改希拉克對美國敬而遠之甚至大唱反調的做法,在繼續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同時,全力促進法美關係的改善,推動美歐關係的協調改進。美國總統布什在第一時間向薩科齊致電祝賀,白宮發言人也高調做出反應,這一罕見的政治舉動,也為薩科齊將來的外交走向作了一個醒目的註腳。

在對華政策方面,薩科齊將與前任有所不同,但相信不會徹底改弦更張。希拉克執政時期,中法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走向深化,雙邊關係處於近年來最好時期。薩科齊強調改善美法關係和加強美歐聯合,勢必在政治上對中法關係有所影響,在人權和民主問題,特別是對華軍售禁令解除,以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可能會出現若干雜音。

但是,有兩點必須注意的是:一是薩科齊對中法經濟關係有着清醒認識,一心想改變法國內政窘境的他,不可能無視中國崛起帶來的無限機會,相信會理性應對包括經貿摩擦等現實問題;二是此前他曾多次訪華,與中國官方有着密切接觸和良好溝通,諸如聘請華裔作競選顧問、主動親近華人華僑、首開中文競選網站等舉動,都表明薩科齊對中國的特殊情感傾向。所有這些,都應是未來中法關係平穩前進的重要背景與動力。

《回聲報》(Les Echos)預測薩科齊上任後將兌現競選中做出的承諾,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就業率、變革勞動法等經濟領域的改革。

《解放報》在對大選結果的評述中同樣預測薩科齊未來將大力推行改革,並把這位傳統右翼執政黨領導人比作"沒穿裙子的撒切爾"。

《費加羅報》(Le Figaro)把薩科奇的勝出評價為"閃光的勝利",並對薩科奇在今後五年內銳意改革、重振經濟,帶領法國走出低谷做出樂觀展望。

襟抱堂網絡推手團隊認為,從我們中國人的觀點來看,薩科奇似乎不像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領導,其個生生活過於豐富,而且在有些場合的講話過於隨便和主觀,但我們承認,他在中法關係還是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只能說,他是法國的總統,但他也是一個標準的浪漫法國人。

挑戰傳統

2010年7月13日法國內閣會議通過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逐漸延長至62歲。這一法案此前遭到反對黨的阻撓,但不論是為了解決法國自身的財政問題,還是順應歐洲改革趨勢,這一法案正得到越來越多法國人的理解。

根據法國內閣會議發表的公報,退休制度改革將按照循序漸進原則進行,將法定退休年齡每年延長4個月,從2010年的60歲到2018年延長至62歲。同時交納退休金的年限到2013年也將提高到41年,公共部門養老保險金的繳納比例將在10年內從7.85%增加到10.55%,與私營部門拉齊。

另外,政府還建議針對高收入、資本收入和企業收入徵收新稅,保證為社會保險增加40億歐元的收入,以彌補資金缺口。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於2010年9月份提交議會兩院審議。

還有,薩科奇政府內閣成員屢屢曝出受賄醜聞,勞工部長韋爾特也面臨辭職壓力。薩科齊在接受採訪時指責,這一系列醜聞均是為反對退休制度改革而準備的。韋爾特是這次退休制度改革的主要負責人。但薩科奇對韋爾特給予充分信任,稱退休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他希望在2010年10月底之前完成相關改革計劃。

經由密特朗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修改之後的慷慨退休制度,一直是讓法國人引以為豪的重要社會福利。把原本65歲法定退休年齡降至60歲,被當時執政的社會黨視為巨大政績,是法國高福利社會的一顆"明珠"。

不過,近30年來,法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了6年,而經濟增長不見起色,人口老齡化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債務負擔加重的情況下,與大部分歐洲人至少工作到62歲甚至65歲相比,到60歲就安享養老金的法國人顯得"不識時務"。

據悉,法國退休基金會赤字總額在兩年內翻了兩倍,已經達到320億歐元,倘若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到2020年,退休金赤字總額可能會攀升到450億歐元。

薩科齊早就宣布,國庫已經沒錢支付退休金。為了保證赤字當頭的退休系統能夠持續運轉,同時避免國家評級機構降低法國主權債務的3A級別,從退休制度中擠壓經費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不僅法國,整個歐洲高福利制度下的養老體系一直令外人艷羨不已。但隨着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金支出日益龐大,公共財政不堪重負,歐盟各國養老體系正面臨着一個長期性挑戰。

報道稱,歐洲平均每4名工作年齡的人就要"供養"1名65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到2060年,每2名工作年齡的人需要"供養"1名退休人員。與此同時,輪番爆發的危機還令歐盟各國的養老金基金損失慘重,僅2008年私人養老金基金就縮水了20%。

歐盟委員會多次警告,歐盟國家政府必須提高退休年齡,才能確保其社會保障制度免於崩潰。該委員會預計,為保持當前的退休金支付水平,至2060年,歐盟27個成員國必須將退休年齡推遲至60歲至70歲。

因此,除法國以外,身陷債務危機的希臘、德國和西班牙等歐元區國家也在考慮推遲退休時間。但政府這一長期減赤舉措遭到工人的反對,大量工人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美國媒體2010年10月24日報道,法國媒體當天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因為推動備受爭議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支持率已跌至29%,是其2007年上任以來的最低點,也是近幾屆法國總統所獲得的最低支持率。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民意支持率的下降表明,薩科齊原本打算藉助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法國政壇大展拳腳的希望落空。

法國參議院22日以177比153的投票結果通過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若順利完成所有程序,該法案預計在2010年11月15日生效成為法律。

這項改革的反對者們指責政府庇護富人和金融界,而讓普通工人為此付出代價。

法國工會與學生團體2010年10月24日宣布,將再發動至少兩輪全國性抗議活動。燃油業的罷工行動仍在持續,不少工人在煉油廠和油庫進行罷工和封鎖行動,導致法國境內1/4的加油站鬧"油荒"。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前任:
達尼埃爾·瓦揚
法國內政部長
2002年-2004年
繼任: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前任:
弗朗西斯·梅爾
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
2004年
繼任:
埃爾韋·蓋馬爾
前任: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法國內政部長
2005年-2007年
繼任:
弗朗索瓦·巴羅萬
前任:
希拉克
法國總統
2007年5月16日—2012年
繼任:
法蘭索瓦·歐蘭德
前任:
希拉克
安道爾大公
2007年5月16日—2012年
繼任:
法蘭索瓦·歐蘭德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