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太子參非參也,它是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其性微溫而味甘、苦,入心、脾、肺三經,具有補肺益氣、健脾生津的功效。

中醫常用於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等。《本草從新》還認為它能「大補元氣」。

現代醫學認為它富含皂苷、果糖等,有抗衰老、抗疲勞、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太子參又叫孩兒參,其意思是「太子」都吃不壞,或孩兒都吃不壞,是秋日養生的常用藥材。

【別名】:孩兒參、童參、雙批七、四葉參、米參

【性味】:甘;微苦;性微寒。

太子參的功效

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作用,太子參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改善人體的心功能。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用於脾虛體弱,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1]

名家論述

①《本草從新》:"大補元氣。"

②《本草再新》:"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

③《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

④《江蘇植藥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衰弱。"

⑤《中藥志》:"治肺虛咳嗽,脾虛泄瀉。"

⑥《陝西中草藥》:"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後體虛,肺虛咳嗽,脾虛腹瀉,小兒虛汗,心悸,口乾,不思飲食。

太子參的作用

太子參作用很多,主要是對小孩子最好。

第1步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乾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有補氣生津的作用。

第2步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

第3步與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長處在於藥性十分平穩,適合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故特別適宜嬰幼兒食用。

第4步對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補益脾胃)也有一定的幫助。

第5步清補之品太子參,功效力薄似人參。清熱生津又養胃,少力自汗醫心悸。被稱為「補虛藥,補氣藥。」。

第6步現代醫學認為它富含皂苷、果糖等,有抗衰老、抗疲勞、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太子參的食用方法

太子參食譜

第1步黨參熟地燉豆腐:黨參,太子參,熟地大棗各10g,蝦米10g,豆腐50g,香菇10g,鹽,味精適量的。把大棗去核,香菇發好切絲;將太子參,黨參,熟地,大棗加適量的水,小火煮半小時,去渣留汁;將豆腐切塊和蝦米,香菇放進鍋里,小火燉20分鐘,放進藥汁,放鹽,味精調味。

功效:補氣健脾、滋陰養血

第2步太子參燉鵪鶉:鵪鶉去毛和內臟,洗乾淨入鍋備用。鍋上火,注入清湯,加入太子參,薑片,蔥段,鹽,醬油,料酒各適量的,燉至鵪鶉熟時,撒味精調味就可以。

功效:益氣補脾、和中健體

太子參黃精煮雞湯

太子參,黃精各15g,山藥30g,姜少量,雞一隻。所有食材一同放進涼水鍋里,熬煮燉熟,出鍋前放鹽調味。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開胃

太子參奶

燉盅內放15克太子參與適量的水,隔水煮沸,再以小火燉約25分鐘取汁。牛奶250g煮沸拌入參汁,加白糖攪拌均勻飲用。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回50g。

功效:滋補氣血,比較適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病人。

太子參荷葉粥

材料:太子參15克、炒扁豆30克、荷葉10克(或干品1張煎碎)、粳米200克。

做法:將太子參、炒扁豆、荷葉、粳米洗淨,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清熱祛濕,調適心情,安撫暴躁情緒。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瘦肉750克。

製法:瘦肉洗淨,切厚塊;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淨。用料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之功。適宜氣虛肺燥而見咳喘氣短、口乾咽干、咳嗽者飲用。

太子參玉竹燉豬瘦肉

藥材稍浸泡,漂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如用白糖參代之則不加入生薑片,一起下燉盅,加入冷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沸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太子參或以白糖參代之配伍玉竹燉豬瘦肉,氣味清潤可口,有養陰潤肺、健脾生津的功效,是秋日常用的養生湯飲,尤其是白糖參更是小兒、女士和中老年人的食療佳品。

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克、紅棗7枚、太子參10克。  

做法:將黃芪、紅棗、太子參加適量水煮30分鐘,每晚臨睡前或清晨空腹時代茶給孩子喝。

功效提示:這款湯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太子參的治病驗方

自汗:太子參9g,浮小麥15g。用水煎服。

小兒出虛汗:太子參9g,浮小麥15g,大棗10枚。用水煎服。

心悸:太子參9g,南沙參9g,丹參9g,苦參9g。用水煎服,每天一劑。

肺虛咳嗽:太子參15g,麥冬12g,甘草6g。用水煎服。

神經衰弱:太子參15g,桃仁,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g。煎服。

益氣固腎:太子參15至18g,放到碗裡,加黃酒,適量的紅糖,隔水蒸汁。每日三回,口服,每日一劑。可治勞力損傷,神疲無力,食少納呆,脈細弱。

潤燥補虛:太子參,生地,白芍,生玉竹各9g。用水煎服。可治病後虛弱,傷津口乾。

視頻

參考文獻

  1. 蘋果綠 > 中藥大全.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 2013-01-31. 

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0509550464&di=76aa48ebdecad9a50a6826c668078888&imgtype=0&src=http%3A%2F%2Fszyyj.gd.gov.cn%2Fimg%2F0%2F161%2F161301%2F26494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