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垃圾分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英文名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1]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准公共資源,垃圾分類搬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將入法。[2]2019年9月,大連在每個垃圾分類投放點設督導員。上海成為第一個中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3]

產生原因

生活中的垃圾分類.jpg

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並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

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元至幾百元不等。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生產着垃圾。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塑料瓶類,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資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分類原則

分而用之

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

因地制宜

各地、各區、各社(區)、各小區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能力、居民來源、生活習慣、經濟與心理承擔能力等各不相同。[4]

自覺自治

社區和居民,包括企事業單位,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範,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減排補貼 超排懲罰

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準,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減排越多補貼越多,超排越多懲罰越重,以此提高單位和居民實行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的積極性。

捆綁服務 注重績效

在居民還沒有自願和自覺行動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資源又不足時,推動分類排放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和其他企業介入。但是,僅僅承接分類排放難以獲利,企業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綁服務就能要解決這個問題。將推動分類排放服務與垃圾收運、乾濕垃圾處理業務捆綁,可促進垃圾分類資本化,保障企業合理盈利。[5]

垃圾分類回收說難不難,分而用之實為關鍵,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覺自治行為規範。

分類意義

當前形勢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的數量,改善生存環境狀態,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資驚人,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減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減少污染

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總結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

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種類

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礦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這些垃圾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其它垃圾

其他垃圾(上海稱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大棒骨因為「難腐蝕」被列入「其它垃圾」。玉米核堅果殼、果核、雞骨等則是餐廚垃圾。

衛生紙:廁紙、衛生紙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紙張」,類似的還有煙盒等。

餐廚垃圾裝袋: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遠比餐廚垃圾更難腐蝕。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確做法應該是將餐廚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進「可回收垃圾」桶。

果殼:在垃圾分類中,「果殼瓜皮」的標識就是花生殼,的確屬於廚餘垃圾。家裡用剩的廢棄食用油,也歸類在「廚餘垃圾」。

塵土:在垃圾分類中,塵土屬於「其它垃圾」,但殘枝落葉屬於「廚餘垃圾」,包括家裡開敗的鮮花等。

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上海稱濕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6~0.7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這些垃圾一般使用單獨回收或填埋處理。

主要問題

回收萎縮

國營垃圾回收日見萎縮。我國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收集的國家之一。就拿北京為例:1965年,二環路以內,國營廢品收購站有2000多個。80年代後,其規模嚴重萎縮;1997年,三環路以內的國營廢品收購站僅剩16個。我國如今垃圾分類處理的設備較少,通過機械化分類成本較高,規模有限,不能滿足垃圾分類處理的需要。

拾荒大軍

拾荒大軍取而代之問題多多。8.2萬人的拾荒者,每年從北京「撿走」9.3億元,同時還將廢棄物轉化成為新的資源,客觀上減輕了政府處理垃圾的負擔,減少18億元的處理費用,延長了垃圾填埋處理場的使用壽命。但是,這些民間自發的拾荒者,均是無照經營,缺乏規範、檢驗和約束,致使垃圾在撿拾、收集、運輸、加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他們自身的傳染病發病率也較高。

垃圾道

垃圾道成為百姓的苦惱。北京如今高樓林立,垃圾道成為許多地方的衛生死角,髒亂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蠅十分張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亂翻找,使得居民們每當走過時必捂鼻而過,底層的住戶可就無法逃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敢打開門戶。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辦法的實施。

袋裝垃圾

袋裝垃圾並非長久之計。北京一些地方開始實行封閉垃圾道,用塑料袋裝垃圾定時回收的辦法,以減少垃圾露天堆放對環境的影響。2000年2~5月期間,北京組織了「發展綠色流通,倡導綠色消費」的一次大型綠色消費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使用後的商場購物袋重複使用的占89.91%,其中,充當垃圾袋的占57.05%.

不懂垃圾分類

分類垃圾桶的困惑。北京一些街邊雖然採用了分類垃圾桶,但許多人不知如何進行分類投放,不知道什麼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社區,由於民間環保組織的倡導,也開展了垃圾分類的嘗試,但環衛局的垃圾車又把分類好的垃圾倒到一起運走了,嚴重挫傷了百姓的環保積極性,產生了負面影響。可見,沒有完整的收購、運輸、銷售、加工、成品市場等組織的再利用產業體系的支持,垃圾分類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只能是勞民傷財的空忙。

埋不勝埋,燒不勝燒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垃圾資源化潛力隨着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也不斷增長。在垃圾成分中,金屬、紙類、塑料、玻璃被視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應不低於33%。

解決方法

面對此現狀,首先一定要儘快規範拾荒者的經營行為,加強引導和管理,在使其減少對社會不良影響的前提下,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經營企業的轉變,充分發揮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更加超前的消費者分類回收體系。

操作流程

市民在家中或單位等地產生垃圾時,應將垃圾按本地區的要求做到分類貯存或投放,並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垃圾收集

收集垃圾時,應做到密閉收集,分類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環境,收集後應及時清理作業現場,清潔收集容器和分類垃圾桶。非垃圾壓縮車直接收集的方式,應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內置垃圾袋,通過保潔員密閉收集。

投放前

紙類應儘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

瓶罐類物品應儘可能將容器內產品用盡後,清理乾淨後投放;

廚餘垃圾應做到袋裝、密閉投放。

投放時

應按垃圾分類標誌的提示,分別投放到指定的地點和容器中。玻璃類物品應小心輕放,以免破損。

投放後

應注意蓋好垃圾桶上蓋,以免垃圾污染周圍環境,蚊蠅滋生。[6]

制度原則

垃圾分類必須始於制度設計。具體分析,要重點設計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理順垃圾分類工作的環節及相互關係,做到分工細緻、流程簡化、條理縝密、管理有序。垃圾分類是按一定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必須協調推進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環節,而且,還必須同時推進分類收運環節和分類處理環節。這些環節的主體、作業內容及要求各不相同,應區別對待、理順相互間關係,尤其要理順主體之間的關係。分類儲存和分類投放的主體是公眾,分類駁運的主體是區域管理者,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主體是企業,制度設計應保證這些主體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關係。

其次,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內容,明確主體職責,充分調動公眾和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公眾,包括居(村)民、企事業單位、機團單位,是垃圾分類的行為主體,在享有排放權力的同時,應承擔源頭減量、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繳納排放費等責任與義務,履行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的監督義務,逐步形成自覺、自願、主動與合適排放垃圾的生產生活習慣。

區域管理者是分類駁運的主體,也是區域垃圾分類責任人。垃圾分類應堅持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人制度,有物業管理服務的區域垃圾分類由物業管理服務企業負責,沒有物業管理服務的由經營管理者負責,沒有經營管理者的公共場所由其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垃圾分類責任人應負責組織、管理所在區域的垃圾分類,包括建立垃圾分類運行管理制度,設立指導管理工作專責崗位,制定垃圾分類方案,設置分類排放容器(堆點),負責分類駁運,指導、引導、規範與監督分類投放,計量管理分類垃圾和負責排放費管理。

第三,應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執法監督計劃。垃圾分類啟動之初可考慮只將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開,而且,宜先在管理正規且便於管理的機團單位、農貿市場、商場校園、酒店賓館、物業小區等單位(小區)開展垃圾分類,保證分類垃圾得到分類處理,並通過分類處理體系建設促進垃圾分類長效化。重視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小區)的建設工作,發揮榜樣的示範效應,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區域由小到大、內容由簡到繁和標準由粗到細。

第四,通過強化垃圾的物質利用促進垃圾分類。一是利用現有工業產能強化資源回收利用;二是加速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強餐廚垃圾等易腐有機垃圾的分類處理;三是創新體制和商業模式,重視利益的驅動作用,優化資源配置,融合垃圾資源化處理和產品生產,完善垃圾物質利用的財政補貼機制,理順物質利用流程及產業鏈,完善市場准入退出機制,促進垃圾收運、回收、物質利用多元化和市場化,切實加強垃圾的物質利用,並藉此促進垃圾分類。

第五,合理利用經濟激勵手段,樹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識。獎勵垃圾減量、分類投放和回收利用,懲罰混合排放,嚴懲偷排偷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費徵收機制,鼓勵根據垃圾的污染性、資源性、社會性及其處理成本制定垃圾排放費標準,條件成熟時實施垃圾排放費按類從量計費,激勵公眾自覺自愿地開展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

最後,應加強垃圾分類及分類處理監管。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行政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管和行業協會、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公眾監管等形式,通過督察、檢查、抽查、巡查和審核審計等方法,從實體和程序兩方面對進入垃圾處理行業的事業體和事件進行規範監督。加強垃圾排放總量、排放方法、收費等監管。加強企業准入和退出監管。加強處理設施建設營運及處理成本監管。加強垃圾污染及垃圾處理二次污染監管。加強規章制度及規劃制定、執行與修訂監管。嚴懲偷排偷運、違法經營、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失職瀆職等行為和事件。

頂層設計

住建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計劃投入213億元,到2020年年底,將會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開始普遍推行強制垃圾分類。住建部公布,將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個立法城市。

上海實踐

1999年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編制了《上海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實施方案》,報告首次確定了生活垃圾按照「有機垃圾」、「無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類的標準,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由此展開序幕。

2010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滬府發〔2010〕9號),明確推進生活垃圾全過程分類。

2012年1月,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和市綠化市容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試行)>的通知》(滬建交聯〔2012〕27號),明確了分類標準、收集容器設置、分類標識等規範。

2014年2月,上海市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滬府令〔2012〕14號) (以下簡稱《辦法》),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該《辦法》的制定和實施意味着上海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進入了法制化的新階段。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確定了本市生活垃圾將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的分類標準。且規定:個人不按規定投放垃圾,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單位混裝混運的,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該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閔行志願者輪流值班,指導垃圾投放。[7]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對垃圾分類推進情況的專項監督。該次專項監督以7月1日法規正式施行為節點分成兩個階段。4月至6月底重點監督調研各項準備工作,如宣傳教育、社會動員是否到位;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帶頭開展垃圾分類的情況。7月至10月份監督重點轉至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如硬件設施建設;相關職能部門的履職情況;配套規劃細則的制定及實施。[8]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的分類標準。沒有垃圾分類和未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內等會被罰款和行政處罰。如果個人沒有將垃圾分類投放最高罰款200元人民幣,單位混裝混運最高罰款5萬元人民幣。[9]

產生效果

儘管小區門口放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但仍然各種垃圾混雜、免費發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來裝其他垃圾。在北京、杭州等,垃圾分類試點已經推行了14年,卻未見明顯實效,垃圾或隨意堆放或無處堆放,並對生活區域形成圍困態勢。

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青龍塢山谷間巨大的填埋庫區,十多輛垃圾直運車輛輪流傾倒垃圾,推土和碾壓機械不時在「垃圾山」上穿梭,揮汗如雨的環衛工人正冒着惡臭,協助清潔直運車將散落的固態垃圾和廚餘廢液掃至傾倒平台以下。據了解,1991年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時標高為30米,層層填埋垃圾2019年標高已經超過100米,而165米就是上限。

統計數據顯示,和杭州一樣,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臨垃圾困局。除縣城之外的600多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在海南省部分市縣除鄉鎮鎮墟外,大部分自然村垃圾處理均處於放任狀態。廢塑料袋、塑料編織袋在農村垃圾中占比最大,即使是五指山腹地的水滿鄉亦可見到塑料袋隨風掛滿枝頭的景象。據調查資料統計,海南省每日使用塑料袋約150萬個以上,其中90%以上為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中國大陸90%以上可以利用的廢棄物,卻被填埋或焚燒掉。比如每年15億多噸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的僅有幾千噸,而實現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類。不過,杭州從2000年便成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來不了了之。2010年3月25日再次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對應紅色、藍色、綠色以及黃色四種顏色垃圾桶,並免費提供可降解的廚餘垃圾垃圾袋。垃圾分類已經覆蓋了杭州98%的生活小區,一年93萬噸垃圾進入可回收渠道,但推行情況卻並不樂觀,倒是讓各種顏色的垃圾桶占了風頭。

即使居民分類撿運,但也沒有回收利用的地方。大部分垃圾都有兩個去向,能燒的都送到發電廠焚燒,燒不了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場,這也就意味着前期居民及運輸環節均做了無用功。經費不足也是垃圾分類工作遲遲不能推行的原因之一。有業內人士算了筆賬,以廣州為例,如果持續3至4年,僅垃圾袋就需14億元,以200人配1名指導員計算,廣州市1800萬人,每年需花費40億元。這樣的投入,即便對於發達城市來說,幾乎也是不可想象的。

環衛部門和一些相關專家提出,要真正使得垃圾分類成為長效機制,不僅要「政府重視,財政投入,科技支撐,文化引領,民眾參與」五手聯動,更需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文化、教育等手段多管齊下,共同推進,以此實現全社會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10]

立法過程

2019年6月25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對「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進行了專章規定。[11]

2019年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全國公共機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率先示範作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通知,公布《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價參考標準》,並就進一步推進有關工作提出要求。[12]

國外分類

日本

分類精細,回收及時

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這幾類再細分為若干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為孫項目,以此類推。

可燃類:簡單講就是可以燃燒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膠製片,一般剩菜剩飯,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屬於可燃垃圾。

資源類:報紙,書籍,塑料飲料瓶,玻璃飲料瓶

不可燃類:廢舊小家電(電水壺,收錄音機)衣物,玩具,陶瓷製品,鐵質容器。

粗大類:大的家具,大型電器(電視機,空調),自行車。

有害類:電池、醫用垃圾、對人身體有害的物質。

前幾年橫濱市把垃圾類別由原來的五類更細分為十類,並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手冊,其條款有518項之多。試看幾例:口紅屬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紅管屬小金屬物;水壺屬金屬物,但12英寸以下屬小金屬物,12英寸以上則屬大廢棄物;襪子,若為一隻屬可燃物,若為兩隻並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屬舊衣料;領帶也屬舊衣料,但前提是「洗過、晾乾」。不過,這與德島縣上勝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該町已把垃圾細分到44類,並計劃到2020年實現「零垃圾」的目標。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區擺放着一排分類垃圾箱,有的沒有垃圾箱而是規定在每周特定時間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點,由專人及時拉走。如在東京都港區,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很多社區規定早8點之前扔垃圾,有的則放寬到中午,但都是當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環境或引來害蟲和烏鴉。

管理到位,措施得當

外國人到日本後,要到居住地政府進行登記,這時往往就會領到當地有關扔垃圾的規定。當你入住出租房時,房東也許在交付鑰匙的同時就一併交予扔垃圾規定。有的行政區年底會給居民送上來年的日曆,上面一些日期上標有黃、綠、藍等顏色,下方說明每一顏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往往會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別寫着: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每個垃圾箱上還寫有日文英文中文韓文

人人自覺,認真細緻

養成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兒童打小就從家長和學校那裡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規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員的說服和周圍輿論的壓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謂一絲不苟,非常嚴格: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

廢物利用,節能環保

分類垃圾被專人回收後,報紙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紙」為榮;飲料容器被分別送到相關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廢棄電器被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可燃垃圾燃燒後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註明了其屬於哪類垃圾,牛奶盒上甚至還有這樣的提示:要洗淨、拆開、晾乾、摺疊以後再扔。

在垃圾分類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上世紀60年代的嚴重環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環保技術,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機又促成了最好的節能技術。

美國

垃圾回收作為一種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回收產業正在全國產業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國3個城市巴爾的摩、華盛頓里奇蒙為例,過去回收垃圾每處理1噸需要花40美元,分類處理以後,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創造了5100個就業機會。在美國這3個城市只是很小的一個地區,其垃圾回收不僅節約了處理垃圾的費用,而且創造了5億美元的財富。

被稱為垃圾生產大國的美國,垃圾分類逐漸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

政府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除了在街道兩旁設立分類垃圾桶以外,每個社區都定期派專人負責清運各戶分類出的垃圾。

居民對政府的垃圾分類工作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這不僅表現在他們每個人對垃圾分類的知識耳熟能詳;而且,在這裡為垃圾分類處理出錢,就像為能飲用到潔淨的自來水付費一樣天經地義。

澳大利亞

一般人家的院子裡,都會有三個深綠色大塑料垃圾桶,蓋子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綠蓋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園時剪下來的草、樹葉、花等;黃蓋子的桶里,則放可回收資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

由於規定複雜,因此市政部門每年都會向各家郵寄相關宣傳資料,孩子們更是早早地學會了如何給垃圾分類。幾年前,記者的房東講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時,忘記說要把瓶蓋取下來。這時,她剛上小學的兒子傑森在旁糾正道,一定要將蓋子取下來,否則處理時很危險。

英國

一般來說,每家都有三個垃圾箱:一個黑色,裝普通生活垃圾;一個綠色,裝花園及廚房垃圾;一個黑色小箱子,裝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區政府會安排三輛不同的垃圾車每周一次將其運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園及廚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則回收42種垃圾,如眼鏡、家具等。

其他國家

垃圾分類不僅是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的時尚,也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趨勢。在巴西,許多社區都實行的垃圾分類,這位市長把市政大廳正門口的分類垃圾箱作為該市的榮耀。而附近的二十多個海灘,分類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菲律賓的一些地方,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為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而努力,垃圾分類是這個運動中的主要內容。

不管窮國還是富國,垃圾分類都在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這方面曾經世界領先的中國,這好的傳統卻幾乎丟失了。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也許你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製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

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於是我們便不再吝嗇賣破爛換回的那幾毛錢。勤儉節約,廢物利用,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

中國首批強制垃圾分類城市

近年來,中國正從國家層面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2019年6月,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13]

《通知》提出:

今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到2022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不止是上海,各大城市接下來都將實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