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球與環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球與環境》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原名為《地質地球化學》,創刊於1973年,為一份報道中國國內外地質地球化學最新研究進展的情報刊物。

截至2016年9月,《地球與環境》編委有34人。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1]顯示,《地球與環境》出版文獻量5582篇、總下載次數712361 次、總被引次數25174 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12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16。

辦刊方針

《地球與環境》立足高起點,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其他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為依託,報道中國環境地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發展動向和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

歷史沿革

1973年,《地質地球化學》創刊,為一份報道中國國內外地質地球化學最新研究進展的情報刊物。

1997年,轉為報道中國地質、地球化學領域最新科研成果的學術性期刊。

2004年,《地質地球化學》更名為《地球與環境》。

2017年1月1日起,凡經《地球與環境》刊審定錄用的稿件(錄用定稿)均將首先在該刊網絡版上首發。

《地球與環境》主要報道與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地球大氣-生物土壤-水-岩石圈層之間物質運移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以及人類、生態系統和地球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主要包括:

(1)表生環境中物質分布、遷移、交換與富集的過程與機制;

(2)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

(3)危險或影響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

(4)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礦物和岩石[2]材料;

(5)(古)地質環境的數據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6)地質環境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

(7)其他。

《地球與環境》涵蓋的主要學科有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水文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環境氣象學,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古氣候與古環境,環境與健康;設有「研究成果」、「專題綜述」、「應用研究」、「實驗研究」、「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問題討論」等欄目;主要讀者為廣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環境監測管理等單位從事環境地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教學師生,以及分析測試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等。

人員編制

截至2016年9月,《地球與環境》編委有34人。

《地球與環境》為CA化學文摘(美)、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源期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收錄,全文入編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資訊),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以及「北京人天書店」。

研究發表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地球與環境》出版文獻量5582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地球與環境》總下載次數712361 次、總被引次數25174 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12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16。

視頻

地球與環境 相關視頻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的科學儀器——地球與環境科學
史家小學地球與環境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