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喹諾酮(英語:quinolone)類抗生素是一大批廣譜殺菌劑的成員,它們具有與4-喹諾酮類物質有關的雙環核心結構。它們用於人類和獸醫學,以治療細菌感染以及畜牧業。幾乎所有使用的喹諾酮類抗生素都是氟喹諾酮類,氟喹諾酮類的化學結構中含有氟原子,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均有效。一個例子是環丙沙星,它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抗生素之一。
目錄
醫療用途
喹諾酮類藥物通常用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並廣泛用於治療與導尿管相關的醫院獲得性感染。 在社區獲得性感染中,僅當存在多藥耐藥的危險因素時或在其他抗生素治療失敗後才建議使用。 然而,對於可能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急性腎盂炎或細菌性前列腺炎病例,推薦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一線治療。由於鐮狀細胞病患者從沙門氏菌發展成骨髓炎的風險增加,因此氟喹諾酮類藥物是「首選藥物」,因為它們能夠進入骨骼組織而不會與之螯合,正如眾所周知的四環素那樣。
氟喹諾酮類藥物在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治療指南中尤為突出。
兒童
在大多數國家,氟喹諾酮類藥物僅在狹窄的情況下才被批准用於兒童,部分原因是觀察到氟喹諾酮治療的幼年動物的骨骼肌肉不良反應發生率很高。在英國,嚴格限制兒童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處方。由於持續存在的安全隱患,在英國,僅在囊性纖維化感染中吸入性炭疽和假單胞菌感染才被許可使用。在一項對712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中左氧氟沙星與阿奇黴素或頭孢曲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比較的研究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兒童中有6%發生了嚴重不良事件,而使用比較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中出現了4%的嚴重不良事件。治療醫師認為這些藥物中的大多數與研究藥物無關或可疑地相關。左氧氟沙星組有2例死亡,但均與治療無關。在2011年9月20日美國FDA兒科藥物諮詢委員會向美國FDA不良反應報告系統的自發報告包括肌肉骨骼事件(39例,包括5例肌腱破裂)和中樞神經系統事件(19例,包括5例癲癇發作) )是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之間最常見的自發報告。在此期間,代表112,000名兒科患者填寫了13萬張左氧氟沙星的兒科處方。
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與其他抗生素類別相比,氟喹諾酮類藥物對兒童的危害很小或沒有。如果感染是由耐多藥細菌引起的,或者當替代治療選擇需要腸胃外給藥且首選口服治療時,兒童使用氟喹啉可能是合適的。
不良影響
儘管典型的藥物副作用反應為輕度至中度,但有時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盒裝警告
2016年,美國FDA指出,如果有其他治療選擇,那麼嚴重的副作用通常會超過對急性鼻竇炎,急性支氣管炎和單純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益處。2008年,FDA在所有氟喹諾酮類藥物上添加了黑框警告,建議增加肌腱損傷的風險。FDA在2016年發現,全身性使用(通過口腔或註射劑使用)「致使潛在的永久性嚴重副作用」可能涉及肌腱,肌肉,關節,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2018年增加了對低血糖和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
肌腱
喹諾酮類藥物可導致肌腱炎和肌腱破裂的風險較小; 2013年的一項審查發現,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人中,肌腱損傷的發生率在0.08%至0.20%之間。60歲以上的人群和同時服用皮質類固醇的人群中,這一風險似乎更高;在男性,患有既往關節或肌腱問題,患有腎臟疾病或活動活躍的人群中,這一風險也可能更高。一些專家建議運動員避免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如果發生肌腱炎,通常會在一個月內出現,最常見的肌腱損傷是跟腱。原因尚不清楚。
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影響包括失眠,躁動和極少見的癲癇發作,抽搐和精神病。還觀察到其他罕見和嚴重的不良事件,並有不同程度的因果關係。
主動脈夾層
氟喹諾酮類藥物可增加主動脈中罕見但嚴重的眼淚的發生率。高危人群包括那些患有主動脈瘤,高血壓,某些遺傳疾病(例如馬凡氏綜合症和埃勒斯-丹洛斯綜合症)的人以及老年人。對於這些人,只有在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可用時才應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
結腸炎
艱難梭菌性結腸炎可能與使用任何抗菌藥物有關,尤其是具有廣泛活性的抗菌藥物,例如克林黴素,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氟喹啉治療的風險與廣譜頭孢菌素的風險相似或小於。氟喹啉的給藥可能與特別有毒力的梭狀芽孢桿菌菌株的獲得和生長有關。
其他
更普遍地,氟喹諾酮類藥物可以耐受,典型的藥物副作用為輕度至中度。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反應,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以及頭痛和失眠。售後監測發現與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所有成員相關的各種相對罕見但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在美國,「黑匣子」警告的主題是肌腱問題和神經系統疾病重症肌無力症狀加重。
歐盟2018年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全面審查得出結論,它們與嚴重的副作用有關,包括肌腱炎,肌腱破裂,關節痛,四肢疼痛,步態障礙,與感覺異常相關的神經病,抑鬱,疲勞,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聽力障礙,視覺,味覺和氣味。開始氟喹諾酮治療後48小時內可能會發生肌腱損傷(尤其是跟腱,以及其他肌腱損傷),但在停止治療後可能會延遲數月。
接受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人的總體不良事件發生率與使用其他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的人的總體發生率大致相似。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的人經歷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比用頭孢菌素或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的人更為頻繁,但比用青黴素,克林黴素,磺酰胺或萬古黴素。
氟喹諾酮類藥物通過阻斷電壓門控性鉀通道來延長心臟的QT間隔。延長QT間隔可導致致命的扭轉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但實際上,這種現象相對罕見,部分原因是處方最廣泛的氟喹諾酮類藥物(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僅最小限度地延長了QT間隔。
急性用藥過量可能發生的事件很少,包括腎衰竭和癲癇發作。易感人群,例如兒童和老人,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更大。
毒性機理
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毒性機制被歸因於它們與不同受體複合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中樞神經系統內對GABA a受體複合物的阻斷,從而導致興奮性毒性作用和氧化應激。
互動
含有多價陽離子的產品,例如含鋁或鎂的抗酸劑,以及含有鈣,鐵或鋅的產品,都會導致口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口服吸收顯著降低。與氟喹諾酮類藥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藥物包括硫糖鋁,丙磺舒,西咪替丁,茶鹼,華法林,抗病毒藥,苯妥英,環孢菌素,利福平,吡嗪酰胺和環絲氨酸。
對苯二氮卓依賴的個體服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能會導致急性苯二氮卓戒斷症狀,因為喹諾酮類藥物會從其結合位點取代苯二氮卓類藥物。氟喹諾酮類對細胞色素P450具有不同的特異性,因此可能與這些酶清除的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從最大程度地抑制P450到抑制最小的順序是依諾沙星>環丙沙星>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禁忌症
癲癇,馬凡氏綜合症,埃勒斯-丹洛斯綜合症,QT延長,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或中風的人不推薦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在運動員人群中最好避免使用它們。懷孕期間使用氟喹諾酮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除非沒有其他安全的替代抗生素,否則應將其禁忌。然而,一項薈萃分析研究了妊娠早期使用喹諾酮的妊娠結局,發現畸形風險沒有增加。由於有損害肌肉骨骼系統的風險,它們在兒童中也是禁忌的。但是,並非絕對禁止在兒童中使用它們。對於某些無法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嚴重感染,可以合理地使用它們。也不應該將喹諾酮類藥物用於對藥物類別過敏的人。
氟喹諾酮類的基本藥效基團或活性結構是基於喹啉環系統。在C 6處添加氟原子將後代的氟喹諾酮與第一代喹諾酮區分開。自那以後,已證明不需要添加C6氟原子來作為此類抗菌活性的必需品(大約1997年)。
抗生素濫用和細菌傳染性
由於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會鼓勵多藥替代品的傳播和對抗梭菌感染的發生,因此治療指南通常建議在嚴重程度替代的感染以及有危險因素的患者中盡量減少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和有人建議不要將氟喹諾酮類藥物用作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一線藥物,建議將大環內酯或強力黴素作為一線藥物。耐藥肺炎鏈球菌工作組建議僅在嘗試了其他抗生素類藥物並轉換無效後,或者在證明具有糾正性的肺炎鏈球菌的情況下,才將氟喹諾酮類藥物用於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門診治療。
涉及到喹諾酮類在靜電界的廣泛使用,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對喹諾酮類藥物的糾正性也會迅速發展。在歐洲。
這些處方中有將近一半(42%)用於已通過美國FDA批准的疾病,例如急性支氣管炎,中耳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接受一項由醫療模式,它們通常被處方用作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醫學疾病,例如急性呼吸道疾病。
某些類型的外排泵可以降低細胞內喹諾酮濃度的作用。在革蘭氏陰性細菌中,質粒介導的抗性基因產生可以與DNA促成。最後,DNA促旋酶或突變替代酶IV關鍵部位的突變會降低它們與雙諾酮的結合親和力,從而降低藥物的有效性。
作用機理
喹諾酮類藥物通過防止細菌DNA解開和復製而發揮抗菌作用。具體來說,它們抑制II型拓撲異構酶,迴旋酶和拓撲異構酶IV的連接酶活性,後者切割DNA引入超螺旋,其連接酶活性被破壞,釋放出單鍊和雙鏈斷裂的DNA,導致細胞死亡。臨床上使用的大多數喹諾酮為氟喹諾酮,其氟原子通常在6位或C-7位連接到中心環系統。其中大多數以-oxacin後綴命名。
喹諾酮類是化學殺菌藥物,通過乾擾DNA複製來消除細菌。喹諾酮類抑制細菌DNA促旋酶或拓撲異構酶IV酶,從而抑制DNA複製和轉錄。拓撲異構酶II也是多種喹諾酮類藥物的靶標。在其C-7位含有芳族取代基的藥物表現出對II型真核酶的高活性。第一和第二代氟喹諾酮類藥物選擇性抑制拓撲異構酶II連接酶結構域,而完整保留兩個核酸酶結構域。這種修飾與拓撲異構酶II在細菌細胞中的恆定作用相結合,通過完整酶結構域的核活性導致DNA片段化。第三和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對拓撲異構酶IV連接酶結構域的選擇性更高,因此具有增強的革蘭氏陽性細菌覆蓋率。
細胞攝取
氟喹諾酮類藥物易於通過孔蛋白進入細胞,因此通常用於治療細胞內病原體,如嗜肺軍團桿菌和肺炎支原體。對於許多革蘭氏陰性菌,DNA促旋酶是目標,而拓撲異構酶IV是許多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目標。不認為真核細胞含有DNA促旋酶或拓撲異構酶IV。但是,關於喹諾酮類藥物是否仍對健康細胞的DNA產生這種不利影響存在爭議。此類化合物已顯示抑制線粒體DNA的合成。
藥理學
氟喹諾酮類的基本藥效基團或活性結構是基於喹啉環系統。喹啉環上的各種取代導致了許多氟喹諾酮藥物的開發。在C-6處加氟原子使後代的氟喹諾酮與第一代的喹諾酮區別開來,儘管已知的例子在保留抗菌活性的同時省略了該原子。
歷史
儘管正式不是喹諾酮,但萘啶酸被認為是第一種喹諾酮藥物。它於1962年推出,用於治療人類的尿路感染(UTI)。嘗試在合成氯喹的過程中,喬治•萊瑟(George Lesher)及其同事在餾出物中發現了萘啶酸。因此,萘啶酸被認為是喹諾酮家族所有成員的前身,包括通常被稱為氟喹諾酮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代。自從引入萘啶酸以來,已經合成了10,000多種類似物,但只有極少數被發現進入臨床實踐。第一代還包括其他喹諾酮類藥物,例如哌啶酸,草酸和西沙星,這些藥物於1970年代問世。事實證明,它們只是對萘啶酸的邊際改進。
這些藥物被廣泛用作許多感染的一線治療,包括非常常見的感染,例如急性鼻竇炎,急性支氣管炎和單純性UTI。關於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導開始浮出水面,FDA於2008年7月首次向氟喹諾酮類藥物添加了黑盒警告,以增加肌腱炎和肌腱破裂的風險。 2011年2月,警告中增加了重症肌無力患者症狀惡化的風險。 2013年8月,該機構要求對標籤進行更新,以描述發生不可逆性周圍神經病變(嚴重神經損傷)的可能性。
2015年11月,FDA諮詢委員會根據新的安全性信息,討論了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細菌性加重和單純性UTI的風險和益處。新的信息集中在同時發生的兩個或多個副作用上,這些副作用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害。諮詢委員會得出結論,對於這些類型的簡單感染,與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相關的嚴重風險通常超過了採用其他治療方案的患者的收益。由21個成員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絕大多數建議對容器使用更強的標籤警告,因為這種副作用很少見,但有時甚至具有破壞性。
在2016年5月12日,FDA發出了藥物安全通訊,建議僅當由於潛在的永久性,致殘性副作用共同導致沒有其他選擇時,才應將氟喹諾酮類藥物保留用於這些條件。藥品安全通訊還宣布了所需的標籤更新,以反映這一新的安全信息。FDA在2017年7月對標籤進行了另一次更改,加強了有關可能造成不良反應的警告,並將這些藥物限制用於急性鼻竇炎,急性支氣管炎和單純性UTI的二線治療。
世代
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是在1962年引入相關但結構上不同的萘啶家族萘啶酸開始用於治療人類UTI之後開始的。嘗試合成氯喹啉抗瘧劑氯喹的嘗試中,喬治•萊斯爾(George Lesher)及其同事在化學餾出物中發現了萘啶酸。萘啶酮和喹諾酮類抗生素通過抑制DNA釋放事件來防止細菌DNA複製,並且可以抑菌和殺菌。
喹諾酮類藥物可根據其抗菌譜分為幾代。一般而言,較早的藥劑比較窄的藥劑光譜更窄,但是沒有標準用於確定哪種藥物屬於哪一代。唯一適用的通用標準是在第一代稅目中將此類中的非氟化藥物(喹諾酮類)歸類。這樣,取決於作者採用的方法,文獻中存在很大的差異。第一代很少使用。經常開出的藥物有Avelox(莫西沙星),Cipro(環丙沙星),Levaquin(左氧氟沙星),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它們的通用等效物。
第一代
氟尿嘧啶(獸用)
- 草酸
- 羅沙星
與結構相關的第一代藥物,但正式不是4-喹諾酮類藥物,包括西沙星,萘啶酸,和吡iro酸,哌mid酸
第二代
第二代類別有時又細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 環丙沙星
- 氟沙星
- 洛美沙星
- 納地沙星
- 諾氟沙星
- 氧氟沙星
- 培氟沙星
- 魯氟沙星
與結構相關的第二代藥物是依諾沙星,但正式不是4-喹諾酮。
第三代
與第一代和第二代不同,第三代對鏈球菌有活性。
- 巴洛沙星
- 格列沙星
- 左氧氟沙星
- 帕唑沙星
- 司帕沙星
- 特氟沙星
與結構相關的第三代藥物是妥蘇沙星(Ozex,Tosacin),但正式不是4-喹諾酮。
第四代
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用於DNA促旋酶和拓撲異構酶IV。這種雙重作用減緩了抗藥性的發展。
- 克林沙星
- 加替沙星
- 莫西沙星
- 西他沙星
- 普魯沙星
- 貝西沙星
- 地氟沙星
吉非沙星和曲伐沙星是兩種與結構相關的第三代藥物,但正式地不是4-喹諾酮類藥物(已從臨床使用中移除)。 開發中:奧澤沙星
獸醫用途
喹諾酮類藥物已廣泛用於畜牧業,幾種藥物具有獸醫特有的用途。
- 達氟沙星
- 地氟沙星
- 恩諾沙星
- 伊巴沙星
- 馬波沙星
- 奧比沙星
- 沙拉沙星
用藥安全
喹諾酮類藥物發展到現在,共有4代產物,第一代藥物因生物利用度低,抗菌譜窄,療效不佳等原因較少用於臨床。目前國內常用的喹諾酮類藥物包括: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實驗室及臨床研究均發現,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其側鏈不同位置(C5、C7、C8位)的取代基密切相關。其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側鏈間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光敏反應
有國外研究者通過對已報導的喹諾酮類藥物光敏反應分析發現,患者直接或間接暴露於陽光(例如:陽光通過玻璃照射或樹蔭等)後發生的不良反應表現為陽光暴露區域的皮疹、瘙癢、蕁麻疹、水皰等,並且50歲以上或皮膚敏感者暴露後更易發生。由於口服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普遍,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避免發生光敏反應至關重要。用藥期間及停藥後24小時內,應避免暴露在陽光或者人工紫外光下,如果不可避免接觸到陽光或紫外線,那麼就需要做好防護工作,如定時塗抹防曬霜,穿長袖立領衣服、戴遮陽帽等。對於藥師,我們在給患者調配這類藥物時,一定要做好用藥教育,詳細告知患者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2.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常見,尤其老年人群更為明顯,其中樞神經系統毒性的作用機理尚不明確,可能與抑制γ-氨基丁酸受體有關。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8%,症狀可見神志改變,抽搐、癲癇樣發作、短暫性視力損傷、頭痛頭昏和睡眠紊亂等。如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以上描述的不良反應,首先及時停藥,必要時調整抗菌藥物。其次觀察症狀變化,如不能緩解或症狀加重,可對症治療。
3.消化系統不良反應
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多在口服時發生,靜脈給藥也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厭食、噁心(占1.5%~2%)、腹脹、腹瀉、嘔吐(占3%~5%),但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存在差異,其平均發生率5%,最高達10%~13.4%。這種反應往往與劑量有關,當左氧氟沙星口服劑量小於600 mg/d,胃腸道反應發生率較低,當劑量大於800 mg/d,則發生率較高。最嚴重的病例是消化道出血。目前常用口服藥中,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口服利用率很高,達90%以上,若出現以上胃腸道不良反應,可以在用餐後直接服用,給藥需間隔30分鐘以上,可以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環丙沙星口服利用率相對較低,如口服不能耐受,可考慮改為靜脈用藥或換用其它藥物。碳酸鈣片,氫氧化鋁片,硫糖鋁製劑,多種維生素製劑,鈣劑等可與氟喹諾酮類藥物發生螯合反應,會減少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活性。因此這類藥物應至少在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前2小時或後2小時服用。
4.肝臟毒性
動物試驗提示,長期高劑量使用可有明顯肝毒性,以靜注尤為嚴重,肝腫脹、膽汁淤積甚至肝細胞壞死。氟喹諾酮類應用於臨床,人體可出現肝功能生化指標升高,如血清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升高,停藥後可逆轉。也可見有鞏膜和皮膚黃染,偶見有肝炎、膽汁滯留或肝衰竭。不能長期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否則會引起肝臟損害,如確需長期使用,應定期檢測肝功能。
5.泌尿系統不良反應
泌尿系統腎毒性反應少見,腎臟損害表現為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值升高;大劑量應用可出現結晶尿,蛋白尿,血尿,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增高等,嚴重時出現水腫及間質性腎炎,甚至繼發腎衰。因此,腎功能不良者慎用,老年人因肝腎功能不同程度降低,應慎用。除莫西沙星外,其它藥物在口服或靜脈用藥期間,應注意多飲水,保持24小時排尿量1200ml(3瓶礦泉水量)以上,以避免結晶尿的發生。除莫西沙星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患者,在用藥前應監測患者腎功能,嚴格按照肌酐清除率調整用藥劑量和頻次。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應告之患者及時就醫,不要自行購藥服藥,以免加重腎臟損害。
6.循環系統不良反應
這類反應雖然報導較少,但也應引起高度重視,使用後可使血小板減少,淋巴細胞和中性白細胞減少,產生溶血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主要症狀為血壓升高或下降,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循環衰竭,心房纖顫,心肌梗塞,嚴重者可致心跳停止。於曾經有過或現並發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門診患者在用藥前應詳細告之醫生相關並發病史,以幫助醫生調整用藥方案。住院患者用藥過程中應定期監測心電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發現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Fluoroquinolone氟喹諾酮這類抗生素,常用來治療人體呼吸道、中耳炎、眼睛、腎臟、泌尿道、子宮、細菌性赤痢、葡萄球菌等疾病,食藥署統計至少80萬國人口服或注射相關藥劑,種類達117種,治療患者多連美國食藥局,都不敢貿然停用,醫師提醒這類抗生素,連續吃3天以上就有發病風險,尤其患有血管疾病者。 臺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FDA它的建議是說,如果你有高血壓,或者是大血管有膨大有主動脈瘤,或者是你有先天基因缺,比如像馬凡氏症候群,埃當二氏症候群容易產生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這些患者,才需要特別避開。」[1]
7.局部刺激症狀
注射給藥時,可出現靜脈炎、局部組織水腫等反應,局部刺激的發生與注射速度和藥物濃度有關,降低用藥濃度及減慢給藥速度,可減少其發生。靜脈滴注氟喹諾酮類藥物時,左氧氟沙星應至少滴注1小時以上,莫西沙星應滴注至少1.5小時。
8.軟骨毒性
動物實驗表明,氟喹諾酮類藥物對未成熟關節軟骨(骺關節複合物)有毒性作用,由此推斷,氟喹諾酮類藥物對兒童及未融合骨骺的青少年產生軟骨毒性而影響生長發育。因此,該類藥物禁用於哺乳期和妊娠期婦女,及18歲以下少年兒童。
隨著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廣泛應用,氟喹諾酮類藥物還會發生一些不常見、特殊的不良反應,如腮腺及乳房增大等,易被忽略。因此,藥師應深刻認識和熟練掌握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的特徵,不僅可確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應用該類藥物,而且有利於捕捉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的早期信號,早發現、早處理,避免或減輕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對患者所造成的傷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