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密市哈密瓜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哈密市哈密瓜協會成立於2020年07月22日,註冊地位於新疆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解放東路卓越花都,法定代表人[1]為王超。經營範圍包括技木服務、人才培養、評估鑑定、農業投資土地流轉託管、股份合作、林果業投資、各類信息採集、哈密瓜產業發展、種植、包裝、銷售。

相關資訊

新疆哈密瓜:用創新續寫「甜蜜事業」

「遠方的客人快下馬,請你嘗塊哈密瓜……」在第十六屆哈密瓜節的主場地新疆哈密市伊州區花園鄉卡日塔里村,歌曲《請你嘗塊哈密瓜》久久迴蕩着。在活動現場,來賓們不僅能品嘗到香甜的哈密瓜,還能品嘗到哈密瓜干、瓜酒及哈密瓜飲料等產品。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電商平台買到正宗的哈密瓜,以及用哈密瓜精深加工的產品。

哈密地處敦煌與吐魯番之間,是新疆的東大門。在這裡,瓜以地得名,地以瓜聞名。近年來,哈密市以提升哈密瓜栽培管理技術為抓手,持續調整優化哈密瓜的品種結構,並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哈密瓜精深加工產品,引進自治區內外企業延鏈補鏈哈密瓜產業,加大品牌塑造力度,推廣提升哈密瓜附加值,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用創新續寫「甜蜜事業」。

做強基地 提純復壯優品種

哈密瓜在哈密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其色如晶玉、風味獨特、品質優良,暢銷國內外。依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光熱資源,在當地瓜農精心培育下,造就了豐富的哈密瓜文化。如今,哈密已成為全國哈密瓜生產基地與集散中心,被譽為「中國甜蜜之都」,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從1993年第一屆哈密瓜節展出25種哈密瓜開始,通過不斷研究和改良,哈密瓜[2]已實現種植和培育技術的飛躍。今年哈密瓜節上,256個品種集體「亮相」,向各地遊客展示哈密瓜的龐大「家族」譜系,其中包括傳統老品種、雜交新老品種和禮品小型瓜等四大類。哈密市農業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郭艷霞說:「經過多年哈密瓜種質資源的保護、提純復壯,我們保留了能展現地方特色的一些品種,比如拜鮮克奇、加格達、黑眉毛等。同時也選育出了一些適合規模種植的品種,比如「新密25號」「西周蜜25號」「西周蜜17號」等,為哈密瓜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起到推動促進作用。」

「我們合作社歷時4年培育出的『金玉滿堂』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這個品種的哈密瓜最便宜的賣到了100元一個。」哈密市伊州區老瓜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宏遠介紹。

哈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浩說:「我們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持續調整優化哈密瓜的品種結構,培育哈密瓜早中晚熟的不同品種,延長哈密瓜的上市期,形成哈密瓜一年四季均衡上市;推行哈密瓜的綠色栽培模式,按照特色、綠色、有機的要求,提高哈密瓜的品質;示範推廣哈密瓜栽培新技術,全力促進哈密瓜產業的提質增效。」

做深加工 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本屆哈密瓜節上,安慕希AMX新疆哈密瓜酸奶銷售火爆。村民亞力坤·尼亞孜種植的哈密瓜搭乘安慕希「快車」走進深加工車間,「變身」為哈密瓜口味的酸奶。亞力坤說:「能喝到自己種的哈密瓜做成的酸奶,很開心。」

6月14日,伊利集團「安慕希AMX新疆哈密瓜酸奶原產地溯源之旅暨新品發布會」舉辦。發布會上,伊利集團供應商與新疆當地哈密瓜企業共同簽訂了哈密瓜採購合作意向書,實現原料產地直采。產地直采一方面保證了產品原材料的品質與風味,另一方面也為當地果農提供了一條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渠道。

新疆哈密市哈密瓜協會會長魏芳表示,此次與伊利集團的合作,雙方的共同目標是推動新疆哈密瓜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這一舉措將會極大地提高哈密瓜瓜農的積極性,相較於商品瓜而言,瓜農的收入也將顯着提高。

近日,在哈密市新哈果品有限公司位於伊州區南湖鄉的哈密瓜制干基地,工人們正忙着將新收購的哈密瓜削皮切片,加工成哈密瓜干。

哈密市新哈果品有限公司是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20年,公司在南湖鄉投資建設的哈密瓜制干基地,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通過深加工製成哈密瓜干。

目前,全市共有6家哈密瓜生產、加工企業,生產哈密瓜干、瓜酒、瓜醬、瓜醋等產品,延長了哈密瓜產業鏈;哈密瓜種植專業合作社35家,已創建「天山密王」「塞外香妃密」等鮮食哈密瓜品牌和「爵封」哈密瓜酒、「新哈農場」哈密瓜干、「唱歌的果」凍干哈密瓜等加工產品品牌。

近年來,哈密市在哈密瓜產業多元化發展上下功夫,堅持把哈密瓜產業鏈延伸和品牌打造作為重點工程,積極引導哈密瓜精深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發哈密瓜新產品,引進自治區內外企業延鏈補鏈,多渠道促農增收。

做活市場 拓寬渠道增收入

「來看一下,皮薄肉厚,脆甜多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甜……」7月12日,南湖鄉農民田紅娟利用支架和手機,在自家近100畝的瓜地里開啟了一場直播帶貨。通過鏡頭,她展示了哈密瓜的生長環境、採收狀況,並不斷和直播間的網友互動。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化、農村網絡的普及,哈密的瓜農們利用「互聯網+農業」「農產品+電商」的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田紅娟是哈密瓜種植大戶,經營着700多畝的哈密瓜地。一直以來,她都是以「客商+瓜地」的傳統模式進行哈密瓜銷售。今年在哈密市電子商務協會的引導下,她將直播平台從灶台轉向田間,短短半個月,在電商平台上帶貨13場次,截至目前,銷售額近萬元。

哈密市伊州區佳祥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劉章明也緊跟潮流,以「老瓜農」的形象,出現在了抖音直播間,為哈密瓜愛好者「傳經送寶」。

哈密市伊州區佳祥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坐落於南湖鄉,目前,合作社已有127畝出境哈密瓜種植果園的種植「身份證」,成為哈密市首座拿到海關註冊登記的哈密瓜出境果園。

6月21日,劉章明的380噸哈密瓜,利用冷鏈集裝箱貨車運輸到廣西後,通過憑祥口岸銷往東南亞。使哈密地產的哈密瓜在持有原產地證書的情況下實現首次出口。目前,哈密市伊州區佳祥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國內國外共銷售哈密瓜3000餘噸。如今,劉章明又化身「直播達人」,用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知識,將哈密瓜推廣給網友。

哈密市電子商務協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邀請自治區內外帶貨達人、培養本土網紅、引導農民直播等多種途徑,大力推廣本土農副產品,助力鄉村振興。哈密瓜上市以來,哈密市電子商務協會通過線上渠道共銷售4.36萬單。

哈密瓜是哈密傳統的名優特產,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知名度。近年來,哈密市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堅持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產業特色更加明顯、產品質量更加優良的原則,走園區化、精品化、產業化發展模式,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鼓勵農民種植哈密瓜、辣椒等高產高效的經濟作物,全力打造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全市哈密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已經形成相對集中、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商品哈密瓜蔬菜基地。

哈密瓜產業緣何得以做強?當地堅持以科技創新和對外開發為支撐,以培育哈密瓜深加工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延伸產業鏈、拓展產業發展領域,拉高產業聚集度,穩步擴大種植面積,改造提升加工業,全力打造精品名牌,鞏固哈密瓜產業的國內國際市場,逐步形成以哈密瓜精深加工產品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

哈密市着力挖掘傳承哈密貢瓜種植技藝,弘揚和發展哈密瓜歷史文化;着力保護好哈密瓜種質資源;加快建立完善哈密瓜標準體系,推進哈密瓜產業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加快哈密瓜保鮮與冷鏈運輸應用研究,不斷延長哈密瓜貯運期,提高經濟價值;圍繞哈密瓜精深加工,努力形成哈密瓜全產業鏈。哈密市始終堅持以瓜為媒,本着「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不斷提高哈密瓜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推動哈密瓜產業高質量發展。

視頻

哈密市哈密瓜協會 相關視頻

新疆哈密的哈密瓜
160720-消費主張-新疆哈密的哈密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