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明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明徹(512年-578年),字通照南朝秦郡(轄境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南朝武將。

簡介

南齊南譙太守吳景安之孫,南梁右軍將軍吳樹之子。

幼年喪父,本性至孝。侯景之亂時,分糧於鄰居。承聖三年(554年),結交陳霸先於京口,拜戎昭將軍、安州刺史。紹泰元年(555年),隨從周文育征討杜龕張彪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稱帝後,拜安南將軍,隨從侯安都征討王琳,平定華皎叛亂,大敗周梁聯軍,奪取西梁三郡,拜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

太建五年,興兵北伐,大敗北齊軍隊,收復淮南之地,升任司空、車騎大將軍、南兗州刺史,封南平郡公。

太建九年,再度北伐,屢敗北周將領梁士彥。因背疾發作,作戰失利,為北周名將王軌所俘,北周宣帝禮遇有加,拜大將軍,封懷德郡公。

太建十年,憂憤成疾,卒於長安。至德元年(583年),回顧勳勞,追封邵陵縣開國侯。

生平

祖父吳景安,曾為南齊南譙郡太守侯景之亂爆發,秦郡大飢,明徹將糧食分給鄰居。承聖三年(554年)三月,陳霸先京口與吳明徹結交,封他為戎昭將軍、安州刺史紹泰元年(555年),隨周文育征討杜龕張彪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稱帝,王琳不服,起兵作亂。陳霸先以吳明徹為安南將軍,與侯安都率兵征討王琳。吳明徹曾夜襲湓城,被任忠擊敗。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敗,奔亡北齊。王琳移守壽陽(安徽省壽縣),與揚州道行台尚書盧潛,刺史王景顯合守外郭。吳明徹以為壽陽城內人心不穩,再度發動奇襲,以水灌城,壽陽果然陷落,王琳、王貴顯、盧潛等同時被俘。

太建九年(577年),吳明徹北伐,至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以蕭摩訶為前鋒,北齊軍大潰。

太建十年(578年,北周宣政元年)二月,再度出兵呂梁,包圍彭城,以清水灌城。宇文邕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馳援梁士彥,據淮口(今江蘇清水入淮之口)。吳明徹苦於背部之疾,難以作戰,為北周大將王軌所俘,北周對他以禮相待,拜吳明徹大將軍、持節,封懷德郡開國公

大象二年七月廿八日(580年8月24日[1])死於長安,享年67歲,後葬於京兆郡萬年縣的東郊。[2]

軼事典故

吳明徹十四歲時,感慨父親吳樹去世卻沒有墳地,家中又窮得無力籌辦,就努力耕種。當時天下嚴重乾旱,禾苗莊稼焦枯,吳明徹哀痛悲憤,每次到田裡都大哭流淚,仰面向天訴說苦楚。過了幾天,有人從田裡回來,說禾苗已經重新生長,吳明徹懷疑他說的話,以為是哄騙自己,等到去田裡一看,竟然跟他說的一樣。秋天大豐收,足夠安葬之用。

當時有一位伊氏,善於占測墳墓,對他的哥哥說:「你安葬父親的那天,一定有一個乘白馬白鹿的人經過墳場,這是最小的那位孝子將來大貴的預兆。」屆時果然有這一應驗,吳明徹即是吳樹的幼子。

歷史評價

徐陵: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陳頊:雄圖克舉,宏略蓋世。在昔屯夷,締構皇業,乃掩衡、岳,用清氛沴,實吞雲夢,即敘上游。今茲盪定,恢我王略,風行電掃,貔虎爭馳,月陣雲梯,金湯奪險,威陵殊俗,惠漸邊氓。

陳叔寶: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躡足,迄屆元戎,百戰百勝之奇,決機決死之勇,斯亦侔於古焉。及拓定淮、肥,長驅彭、汴,覆勍寇如舉毛,掃銳帥同沃雪,風威慴於異俗,功效著於同文。方欲息駕陰山,解鞍浣海,既而師出已老,數亦終奇,不就結纓之功,無辭入褚之屈,望封崤之為易,冀平翟之非難,雖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絕域,甚可嗟傷。

姚思廉陳書》:吳明徹居將帥之任,初有軍功,及呂梁敗績,為失算也。斯以勇非韓、白,識異孫、吳,遂使蹙境喪師,金陵虛弱,禎明淪覆,蓋由其漸焉。

李延壽南史》:古人云「知臣莫若君」,《書》曰「知人則哲」,觀夫陳武論將,而周、侯遇禍,有以知斯言之非妄矣。若不然者,亦何以驅駕雄傑,而創基撥亂者乎?故瑱、頠並自奔囚,翻同有亂;〈奭斗〉、量望風景附,自等誠臣,良有以也。昭達勤王之略,遠符耿弇;行己之方,頗同吳漢。既眇而貴,亦黥而王,吉凶之算,豈人事也!明徹屬運否之期,當闢土之任,才非韓、白,識暗孫、吳,知進而不知止,知得而不知喪,犯斯不韙,師亡國蹙,宜矣哉。

張預孫子曰:「上下同欲者,勝。」明徹統內不和,而文帝遽令代之。又曰:「出其不意。」明徹乘夜攻王琳。又曰:「兵之情主速。」明徹因敵結營不進,一鼓而禽之是也。

洪邁: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吳明徹當陳國衰削之餘,北伐高齊,將略人才,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訶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摩訶又請潛軍突圍,復不許,遂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皆沒焉。此四人(關羽、王思政、慕容紹宗、吳明徹)之過,如出一轍。

陳元靚:美矣南平,星辰炳秀。服教滋川,謁帝京口。忠盡君臣,孝事父母。祀典頌,洋洋不朽。

趙翼周文育侯安都黃法抃、吳明徹等之於陳,皆御武戡亂,為國家所倚賴。

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吳明徹。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吳明徹亦位列其中。

其他

據《陳書》本傳載:至德元年,陳後主下詔追封吳明徹為邵陵縣開國侯,兒子吳惠覺襲爵。[3]

後事

782年,吳明徹配享武廟。923年退出,1123年恢復配享。

參考文獻

  1.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
  2.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宣政元年,屆於東都之亭,有詔釋其鸞鑣,蠲其釁社。始弘就館之禮,即受登壇之策。拜持節、大將軍、必德郡開國公,邑二千戶。歸平津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廣城之傳,裁見諸侯之客。廉頗眷戀,寧聞更用之期;李廣盤桓,無復前驅之望。霸陵醉尉,侵辱可知;東陵故侯,生平已矣。大象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氣疾增暴,奄然賓館,春秋七十七,即以其年八月十九日寄瘞於京兆萬年縣之東郊,詔贈某官,諡某,禮也。
  3. 詔書原文:「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躡足,迄屆元戎,百戰百勝之奇,決機決死之勇,斯亦侔於古焉。及拓定淮、肥,長驅彭、汴,覆勍寇如舉毛,掃銳師同沃雪,風威慴於異俗,功效著於同文。方欲息駕陰山,解鞍澣海,既而師出已老,數亦終奇,不就結纓之功,無辭入褚之屈,望封崤之為易,冀平翟之非難,雖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絕域,甚可嗟傷。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洒濯,獨此孤魂,未霑寬惠,遂使爵土湮沒,饗醊無主。棄瑕錄用,宜在茲辰,可追封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其息惠覺為嗣。」

參考書目

政府職務
空缺期
前一位相同頭銜:章昭達
南陳司空
576年-578年
空缺期
下一位相同頭銜:司馬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