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安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侯安都
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字 號 :字成師

民 族 :漢族

爵 位 :西江縣公→清遠郡公→桂陽郡公

官 職 :侍中、征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

出 生 地 :始興曲江

出生時間 :519年

去世時間 :563年

主要成就 :輔佐陳武帝建立陳朝、擁立陳文帝為帝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省乳源縣)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 侯安都出身於始興豪門,[1]早年曾被始興內史蕭子范徵辟為郡主簿,後追隨陳武帝平定侯景之亂,參與襲殺王僧辯,數次擊退北齊軍,輔佐陳武帝建立陳朝,擔任鎮西將軍、南豫州刺史,封西江縣公。
  • 陳武帝駕崩後,侯安都擁立陳文帝為帝,討平王琳,升任為司空,進爵清遠郡公,後改封桂陽郡公,又以平留異之功加封侍中、征北大將軍。
  • 此後,侯安都自恃功高,日漸驕橫,引起陳文帝的疑忌。天嘉四年(563年),侯安都被賜死於宮中,時年四十四歲。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 侯安都年輕時博學多才,精通武藝,在鄉里被視為雄豪之人。後來,始興內史蕭子范徵辟他為主簿。
  • 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作亂,侯安都趁機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550年(大寶元年),始興太守陳霸先起兵援救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侯安都率部眾歸附,隨陳霸先攻打蔡路養,擊破李遷仕,平定侯景,因功被封為猛烈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富川縣子。
  • 554年(承聖三年),陳霸先出鎮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侯安都隨同前往,並擔任蘭陵太守。[2]

隨平王僧辯

  • 555年(紹泰元年),陳霸先密謀襲擊王僧辯,眾將都不知曉,只與侯安都謀劃,令侯安都率水軍直奔石頭城(今江蘇省南京市西部),與陳霸先率領的大部隊在江乘羅落會合。
  • 當時,侯安都的艦船快要到達石頭城時,陳霸先卻停止前進。侯安都非常害怕,趕到陳霸先面前罵道:「今天作賊,已經造成了事實,生死關頭必須趕快決斷,在後邊拖着還想等什麼?如果事情失敗了都得死,走在後頭就能不被砍頭嗎?」陳霸先道:「安都在訓斥我啊。」於是進兵。
  • 侯安都抵達石頭城,棄船上岸,絲毫沒有引起王僧辯軍的察覺。侯安都身披重甲,手執長刀,帶領士兵潛入城內,進逼王僧辯的臥室。這時,陳霸先率兵趕到,與王僧辯在廳堂前交戰,侯安都也從內堂殺出。王僧辯腹背受敵之下,被生擒斬殺。不久,侯安都因功被封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南徐州刺史,並在陳霸先東征杜龕時留守建康。 [3]

屢敗北齊

  • 當時,徐嗣徽趁機引北齊軍占據石頭城,進逼台城。侯安都關閉城門,放倒旗幟,示敵以弱,並下令道:「登上城牆向敵人觀望者斬首!」當夜,北齊軍收兵返回石頭城,侯安都便命士卒暗中打造禦敵器具。次日,徐嗣徽再次率軍而來,侯安都率三百勇士開門出戰。北齊軍大敗,退回石頭城,從此不敢進逼台城。
  • 不久,陳霸先回軍,侯安都奉命率水軍在中流切斷齊軍的糧運,又襲擊秦郡,拘捕徐嗣徽的家人,繳獲他家的輜重。侯安都又把繳獲的琵琶獵鷹命人還給徐嗣徽,並留信道:「昨天到你住處得到這些東西,今天還給你。」徐嗣徽大驚,遣使請和,退回北方。此時,侯安都又襲擊仍占據採石的北齊殘軍,俘獲甚眾。
  • 556年(太平元年),陳霸先命侯安都出鎮梁山(今安徽省和縣南部),防備北齊。此時,徐嗣徽再次入侵丹陽,兵馬到達湖熟。陳霸先召回侯安都,命他到高橋抵禦敵軍。兩軍在耕壇南面交戰時,侯安都率十二名騎兵沖入敵陣,生擒開府儀同三司乞伏無勞,刺傷齊將東方老。
  • 北齊軍越過蔣山(今紫金山),侯安都又與北齊將領王敬寶在龍尾(今紫金山東北)交戰,並命堂弟侯曉與軍主張纂沖陣,結果張纂戰死,侯曉重傷。侯安都飛馬救援,斬殺敵軍騎兵十一人,救出侯曉,搶出張纂的屍體,北齊軍都不敢迫近。
  • 陳霸先在莫府山與北齊軍交戰,侯安都從白下橫擊敵軍後部,大敗敵軍後,又率兵追到攝山(今棲霞山),因功進爵為侯,增食邑五百戶。不久,侯安都進號平南將軍,改封西江縣公。[4]

南破蕭孜

  • 557年(永定元年),侯安都出鎮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幫助豫州刺史周文育討伐蕭勃。侯安都尚未趕到,周文育便已斬殺蕭勃,生擒歐陽頠等將,只有余孝勱蕭孜仍舊占據豫章。蕭孜二人各自占據一城,並布置船艦,在河流兩岸布下陣勢。
  • 不久,侯安都抵達,當夜便燒毀敵軍戰艦,並與周文育聯合進攻,登岸作戰。余孝頃切斷了他們的後路,侯安都便令士兵多砍松木,紮起柵欄,逐步推進,因此連戰連捷。蕭孜只得出降,余孝勱則逃到新吳,並將兒子留作人質。侯安都因功被封為鎮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5]

西討王琳

  • 同年五月,侯安都與周文育會兵武昌,西討王琳。出征前,王公大臣都到新林餞行,侯安都卻在過橋時連人帶馬跌入水中,當時都認為是不祥之兆。侯安都抵達武昌,王琳部將樊猛棄城而走,周文育也從豫章趕到。這時,侯安都得知陳霸先受禪稱帝的消息,嘆道:「我們這次一定會失敗,師出無名啊!」
  • 當時,侯安都與周文育互不統屬,又因部下爭鬥,關係非常不好。軍隊到郢州(今湖北省武漢市)後,侯安都因怒圍城,卻難以破城,而王琳已趕到弇口(今武漢市西南)。侯安都便捨棄郢州,到沌口(今武昌)抵禦王琳,結果因大風不能進軍。
  • 王琳占據東岸,陳軍占據西岸,兩軍對峙數日後方才交戰,結果侯安都、周文育等人都被生擒。王琳用長鏈將他們鎖住,命親信宦官王子晉看守。
  • 558年(永定二年),王琳出屯白水浦(今九江市西面),侯安都趁機向王子晉許以厚賂。王子晉便在晚上以乘船釣魚為名,將侯安都、周文育、徐敬成三人送上岸。侯安都三人藏在深草之中,步行返回營地。
  • 侯安都三人回到朝中,向皇帝請罪,陳霸先將他們赦免,官復原職。不久,侯安都擔任丹陽尹,又出任鎮西將軍、南豫州刺史。 [6]

討平余孝勱等

  • 559年(永定三年),侯安都代替周文育討伐余孝勱以及王琳部將曹慶眾常愛,並自宮亭湖出兵,追擊常眾愛。這時,周文育被部將熊曇朗殺害。侯安都便回軍攻取大艦,途中又生擒王琳部將周炅、周協
  • 當時,余孝勱之弟余孝猷本欲投奔王琳,見周炅被擒,便向侯安都投降。侯安都又進軍禽奇洲,大破曹慶、常眾愛等,燒毀他們的船艦。 [7]

擁立文帝

  • 同年六月,武帝陳霸先駕崩。侯安都回軍剛到南皖(今安徽省懷寧縣),便與臨川王陳蒨一同回京,並與群臣商議欲立陳蒨為帝。當時,陳蒨謙讓不敢繼位,皇后(即宣皇后)又因衡陽王陳昌的緣故不肯下令,群臣都猶豫不決。侯安都道:「如今天下尚未平定,哪有時間等尚在遠方的衡陽王,臨川王有大功,應當共同擁他為帝。今天的事,後應和者斬首!」說罷按劍上殿,讓皇后交出玉璽,並親手解開陳蒨的頭髮,讓他到陳霸先靈前致哀。同日,陳蒨繼位,是為陳文帝,任命侯安都為司空、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
  • 不久,王琳兵進柵口,陳軍出屯蕪湖。當時陳軍大都督雖是侯瑱,但是調兵遣將、籌劃治理等事,大多由侯安都安排。後來,王琳兵敗逃奔北齊,侯安都又進軍湓城(今江西省九江市),討平王琳餘黨。
  • 560年(天嘉元年),身陷北周的衡陽王陳昌返回江東。陳昌自恃是陳霸先嫡子,在途中給陳文帝寫信,言辭非常不客氣,要求文帝讓位。陳文帝很不高興,對侯安都道:「太子就快回來了,我只好找個地方當藩王去養老。」侯安都回答道:「自古以來從來沒有被代天子,臣不敢奉詔。」要求親自去迎接陳昌。結果,陳昌在渡漢水時墜江而死,侯安都則進爵清遠郡公。同年,侯安都改封桂陽郡公。[8]

討平留異

  • 561年(天嘉二年),侯安都東討東陽太守留異。留異原以為陳軍必由錢塘江溯江而上,不料侯安都卻出其不意,由陸路經諸暨從永康出兵。留異大驚,率部逃奔桃枝嶺(今浙江省縉雲縣),在山谷口豎柵築城,組織防禦。侯安都築連城進攻,並身先士卒,身中流箭仍面不改色的指揮作戰,又順着山勢修建大堰。
  • 562年(天嘉三年)夏,連月大雨,雨水漲滿堰壩。侯安都率大艦入堰,用拍艦擊毀城上樓堞,留異與次子留忠臣逃奔晉安(今福建省福州市)。侯安都俘虜留異家眷,凱旋而歸,被封為侍中、征北大將軍,仍回鎮京口。 [9]

賜死宮中

  • 自從平定王琳後,侯安都自認為功勞蓋世,大肆招聚文武之士,訓練騎射,品評詩文,還引褚玠馬樞陰鏗蕭摩訶裴子烈等為賓客,家中動輒聚集千人。部下將領也大都不遵法度,遇到追究便尋侯安都庇護。陳文帝對此很不滿意,侯安都卻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驕橫。
  • 後來,侯安都陪文帝飲宴,問道:「現在比起當初作臨川王時如何?」文帝不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問。文帝無奈,只得答道:「這雖是天命,也多虧了侯公的幫助。」宴會結束後,侯安都又向皇帝借用供帳水飾,打算與妻妾在殿堂上聚會。文帝雖然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心中更不高興。次日,侯安都在宮中大宴賓客,自己坐在皇帝的位子上。
  • 當初,重雲殿失火,侯安都擅自帶將士闖入殿內,文帝對此很不滿,便對他有了戒備。後來周迪造反,文帝不顧朝中大臣的建議,改派吳明徹前去討伐,並數次派使者去侯安都部下處巡視探查。侯安都得知後,心中不安,便派別駕周弘實向舍人蔡景歷打聽宮中之事。蔡景歷將此事奏知文帝,稱侯安都謀反。
  • 563年(天嘉四年),陳文帝任命侯安都為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將他召回建康。同年六月,文帝在嘉德殿宴請侯安都,在席間將他收捕,囚禁在西省,又將他的部下召集到尚書朝堂,奪下兵器後釋放,並將蔡景歷的表文公布,宣布侯安都罪狀。次日,侯安都被賜死,時年四十四歲。不久,文帝下詔,命厚葬侯安都,寬赦他的家眷。
  • 571年(太建三年),陳宣帝追封侯安都為陳集縣侯,命其子侯亶嗣爵。[10]

人物軼事

  • 陳武論將:陳霸先曾宴請眾將,當時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三人都在座。三人在敬酒時,各自誇耀自己的功勞。陳霸先道:「你們都是良將,但是都有缺點。杜公志向遠大可惜見識不明,對下屬過於親昵,對尊長則驕橫無禮,誇耀自己的功勞卻不知道掩飾自己的短處。周侯交友不考慮對象,同人談心總是太過深入,身處危險之中,對人卻沒有猜疑和防範。侯郎行事傲慢放誕不知收斂,輕浮急躁率性而為。這些都不是保全自身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後來,這些話都應驗了。[11]

人物評價

  • 姚思廉:侯安都情異向時,權逾曩日,因之以侵暴,加之以縱誕,苟曰非夫逆亂,奚用免於亡滅!昔漢高醢之為賜,宋武拉於坐右,良有以而然也。 [12]
  • 李延壽:① 安都工隸書,能鼓琴,涉獵書傳,為五言詩頗清靡,兼善騎射,為邑里雄豪。② 古人云「知臣莫若君」,《書》曰「知人則哲」,觀夫陳武論將,而周、侯遇禍,有以知斯言之非妄矣。
  • 趙翼周文育、侯安都、黃法抃吳明徹等之於陳,皆御武戡亂,為國家所倚賴。[13]
  • 蔡東藩:陳文帝之殺侯安都,幾似宋文帝之殺檀道濟,然道濟功多罪少,殺之適足以見宋文之失,安都功雖足稱,而慢上不法,罪亦匪輕,況擠溺衡陽,害及故儲,使陳文帝成不友之名,殘忍性成,不死何為?綱目稱殺不稱誅,似猶為安都鳴冤。竊謂安都之死,實由自取,惟陳主誘令入宴,伏甲加誅,殊失人君賞罰之大經,綱目書法,所以不能無咎於陳文耳!

人物紀念

  • 侯安都墓:位於桂頭鎮陽陂村沙湖嶺。<ref>《陳書·侯安都傳》:父文捍,少仕州郡,以忠謹稱,安都貴後,官至光祿大夫、始興內史,秩中二千石。
  • 侯司空廟:(岷山三公廟),俗稱上司廟,位於侯安都墓北一公里處。
  • 風烈樓:舊址在風度南路與井巷交叉口,原名文奎樓,供奉魁星。重修後改祀麥鐵杖、侯安都,抗戰時被炸毀。

史籍記載

  • 《陳書·卷八·列傳第二》 [12]
  • 《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梁紀二十二》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陳紀一》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八·陳紀二》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九·陳紀三》

參考資料

  1. 《陳書·侯安都傳》:世為郡著姓。
  2. 《陳書·侯安都傳》:隨高祖鎮京口,除蘭陵太守。
  3. 《陳書·侯安都傳》:安都至石頭北,棄舟登岸,僧辯弗之覺也。石頭城北接崗阜,雉堞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帶長刀,軍人捧之投於女垣內,眾隨而入,進逼僧辯臥室。高祖大軍亦至,與僧辯戰於聽事前,安都自內閣出,腹背擊之,遂擒僧辯。紹泰元年,以功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南徐州刺史。高祖東討杜龕,安都留台居守。
  4. 《陳書·侯安都傳》:高祖與齊軍戰於莫府山,命安都領步騎千餘人,自白下橫擊其後,齊軍大敗。安都又率所部追至攝山,俘獲首虜不可勝計。以功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給鼓吹一部。又進號平南將軍,改封西江縣公。
  5. 《陳書·侯安都傳》:安都至,乃銜枚夜燒其艦。文育率水軍,安都領步騎,登岸結陣。孝頃俄斷後路,安都乃令軍士多伐松木,豎柵,列營漸進,頻戰屢克,孜乃降。孝頃奔歸新吳,請入子為質,許之。師還,以功進號鎮北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
  6. 《陳書·侯安都傳》:還都自劾,詔並赦之,復其官爵。尋為丹陽尹,出為都督南豫州諸軍事、鎮西將軍、南豫州刺史。
  7. 《陳書·侯安都傳》:孝勱弟孝猷率部下四千家欲就王琳,遇炅、協敗,乃詣安都降。安都又進軍於禽奇洲,破曹慶、常眾愛等,焚其船艦。眾愛奔於廬山,為村人所殺,餘眾悉平。
  8. 《陳書·侯安都傳》:初,昌之將入也,致書於世祖,辭甚不遜,世祖不懌,乃召安都從容而言曰:「太子將至,須別求一蕃,吾其老焉。」安都對曰:「自古豈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詔。」因請自迎昌,昌濟漢而薨。以功進爵清遠郡公,邑四千戶。……其年,改封安都桂陽郡公。
  9. 《陳書·侯安都傳》:天嘉三年夏,潦,水漲滿,安都引船入堰,起樓艦與異城等,放拍碎其樓雉。異與第二子忠臣脫身奔晉安,安都虜其妻子,盡收其人馬甲仗,振旅而歸。以功加侍中、征北大將軍,增邑並前五千戶,仍還本鎮。
  10. 《陳書·侯安都傳》:太建三年,高宗追封安都為陳集縣侯,邑五百戶,子亶為嗣。
  11. 《南史·侯安都傳》:初,武帝嘗與諸將宴,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為壽,各稱功伐。帝曰:「卿等悉良將也,而並有所短。杜公志大而識暗,狎於下而驕於尊,矜其功不收其拙;周侯交不擇人,而推心過差,居危履嶮,猜防不設;侯郎慠誕而無厭,輕佻而肆志。並非全身之道。」卒皆如言。
  12. 12.0 12.1 陳書:侯安都傳 .國學導航.2014-01-26
  13. 廿二史札記:卷十二 宋齊梁陳書並南史 .國學導航.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