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新城王貽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詩贈新城王貽上》是清初錢謙益的一首詩。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國史,他於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2]。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收藏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3],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築「絳雲樓」,收藏宋元孤本書於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 |
風輪持大地,擊揚為風謠。吹萬肇邃古,賡歌暢唐姚。 朱弦泛漢魏,麗藻沿六朝。有唐盛詞賦,貞符匯元包。 百靈聽驅使,萬象窮鎪雕。干燈咸一光,異曲皆同調。 彼哉諓諓者,穿穴紛科條。初盛別中晚,畫地成狴牢。 妙悟掠影響。指注窺釐毫。瓮天醯雞覆,井月痴猿號。 化為劣詩魔,飛精入府焦。窮老蔽蔀屋,不得瞻泬寥。 正始日以遠,詞苑雜莠苗。獻吉才雄驁,學杜餔醨糟。 仲默俊逸人,放言訾謝陶。考辭競嘈囋,懷響歸浮漂。 江河久壅決,厬潏亦騰囂。幺弦取偏張,苦調搜啁噍。 鳥空而鼠即,厥咎為詩妖。喪亂亦云朊,詩病不可瘳。 譬彼膏盲疾,傳染非一朝。嗚呼杜與韓,萬古垂斗杓。 北征南山詩,泰華爭岧嶢。流傳到於今,不得免傲嘲。 況乃唐後人,嗤點誰能跳。窮子抵尺壁,凍人裂復陶。 熠耀點須彌,可為渠略標。昌黎笑群兒,少陵訶汝曹。 嗟我老無力,掩耳任叫呶。王君起東海,七葉光漢貂。 騏驥奮蹴踏,萬馬喑不驕。識字函雅故,審樂辨簫韶。 落紙為歌詩,絳雲卷青霄。自顧骨骼馬,創殘臥東郊。 敢雲老識路,昏忘慚招邀!河源出星海,東流日滔滔。 誰跖巨靈掌,一手堙崩濤?古學尚根干,流俗沸螗蜩。 偽體不別裁,何以親風騷?珠林既深深,玉河復迢迢。 方當剪榛楛,未可榮蘭苕。瓦釜正雷鳴,君其信所操。 勿以獨角麟,媲彼萬牛毛。伊余久歸佛,繙經守僧寮。 棖觸為此詩,狂言放調刁。無乃禪病發?放筆自抑搔。 起挑長明燈,懺除坐寒宵。 |
” |
— [清]錢謙益 |
作者簡介
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江蘇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明末文壇領袖,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顧炎武、鄭成功都曾是他的學生。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授編修,參加過東林黨的活動。崇禎元年(1628年)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後被革職。南明弘光朝,為禮部尚書[4] 。
崇禎十四年(1641年)59歲,迎娶23歲的名妓柳如是[5](1618年-1664年),致非議四起,婚禮中的船被扔進了許多瓦石。後任南明朱由崧弘光朝廷禮部尚書,當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拉住,最後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多鐸迎降。
乾隆帝將錢謙益列為《明史·貳臣傳》[6]之首,並挖苦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說的雖然有點過,但也可見進退失據的錢謙益不僅為前朝人引以為恥,而且所投靠的清朝人對其氣節,人格也有所不滿。
視頻
古詩贈新城王貽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憶舊讀(四十八)——讀錢謙益詩見《錢牧齋全集》,搜狐博客,2010-11-29
- ↑ 錢謙益:紅豆館裡柳如是 絳雲樓外人已非,搜狐,2019-11-08
- ↑ 常熟藏書文化報告,豆丁網,2014-03-25
- ↑ 錢謙益簡介,古詩文網
- ↑ 59歲文壇領袖娶23歲妓女,輿論譁然! ,搜狐,2020-05-05
- ↑ 乾隆帝為何編寫奇書《貳臣傳》?,鳳凰周刊,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