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東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京東路是中國上海市中心一條東西向馬路,東起中山東一路的外灘,西至西藏中路。其中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為商業步行街。南京東路闢築於1851年,是上海開埠以後最早修築的幾條馬路,並逐漸發展成為上海乃至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有「中華第一街」之譽稱[1]

歷史

闢築

1845年,上海英租界確定西界,即今天的河南中路。1848年,英租界再次延伸至今西藏中路。1851年,麟瑞洋行大班霍格、韋伯等五人共同組織上海跑馬總會,在今南京東路以北河南中路以西處永租土地80畝新建花園,即上海第一跑馬場也被稱為老花園跑馬場。花園的南側設有拋球場,沿花園內側則築成一條跑馬道,以供賽馬。不久以後,因為場地狹小,跑馬總會在花園南側外增築馬道一條。因為這條道路是專供賽馬使用而築,所以就被上海居民稱之為「馬路」。城市道路稱為馬路即源於此。同時為方便會員前往賽馬場,上海租界當局修築一條與南側馬道平行的道路,從外灘直抵跑馬場。此後租界興建數條與這條馬路平行的道路,所以這條馬路被命名為大馬路。(為與現為金陵東路的法租界道路區分,今南京東路也稱為「英大馬路」,而金陵東路稱為「法大馬路」。)因為當時居民並不知道這是跑馬場,而誤以為是一花園,因此通往跑馬場的這條馬路也被稱為花園弄,或音譯成派克弄(Park Lane)。

擴建

1855年,上海跑馬總會拋售第一跑馬場,並在今西藏中路以東,湖北路以西的位置修建第二跑馬場,當時稱之為新花園。大馬路也因此延伸至第二跑馬場。1862年,跑馬總會再度出售跑馬場,併購入今人民廣場、人民公園一帶的土地,興建第三代上海跑馬廳,並一直使用到1951年,並最終被上海市軍管會徵用。大馬路自此延伸至新跑馬廳,同時與新築的西藏中路至靜安寺的道路--靜安寺路相接。

1865年,英國駐滬領事麥華陀提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要求為租界內的道路重新命名。為了紀念促使上海開埠的《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及租界東西向道路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原則,大馬路被命名為南京路。

發展

自1844年,大致在該路的最東段,英商福利洋行設立。在南京路闢築後,河南中路以東的馬路沿街聚集了大批綜合性商行,跑馬廳的設立也促進了南京路上的商業發展。第三代跑馬廳建成後,南京路西部聚集起以茶館業為主的餐飲服務業,南京路東部則以綜合性百貨為主,形成以福利公司、惠羅公司、泰興公司(今連卡佛)和匯司公司的四大公司,自永安等華商百貨公司成立後,被稱為前四大公司。

1901年以後,哈同成為南京路兩側地產的主要持有者。1906年起,哈同出資60萬銀元,從印度採購400萬塊鐵藜木,鋪設於南京路中段。採購的鐵藜木,每塊兩寸見方,碼成馬路後,再噴塗一層柏油。哈同這一舉動使得南京路成為上海最昂貴的馬路,並且轟動一時,時人稱為「北京的蓬塵、倫敦的霧,南京路上的紅木鋪馬路」。但有記者考證並非哈同出資,鋪設的是南京路的部分路段,費用也在6萬兩左右。

1908年,南京路上鋪設起供有軌電車線路開行的鐵軌[2],並且成為上海最先開通公共交通線路的馬路之一。1910年代末,華商的環球百貨公司開始在南京路兩側興建。到1937年,南京路形成以永安、先施、新新、大新等四大公司(新四大公司)為主的現代化商業。這四家公司都是由澳洲歸僑開辦,將由澳洲英地海登百貨(Anthony Hordern & Sons)首創的為所有顧客平等的提供專業服務的現代百貨公司概念帶到中國。 此四大公司「使上海一下子從小雜貨鋪跨入了與國際大都會地位相稱的環球百貨商業業態」。

1945年,南京路和相接的靜安寺路分別命名為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1953年,鋪設了將近50年的鐵藜木路面,因拆除有軌電車鐵軌而一併剷除,並敷設水泥路面。1995年7月15日起,南京東路實行周末步行街。1997年至1999年,南京東路所在的黃浦區政府拓寬與南京東路平行的相關道路。同時,1999年,南京東路大規模改造完成,改造後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路段成為全天候步行街。2020年,步行街路段將東延至四川中路路口。

視頻

南京東路 相關視頻

南京東路,不止是步行街
上海南京東路,武警用身體組成「紅綠燈」,厲害了我的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