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規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半規管

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維持姿勢和平衡有關的內耳感受裝置,內耳的組成部分。由上、後和外三個相互垂直的環狀管,即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和外側半規管組成,連結內耳與前庭

其一端有一個膨大部分,稱為壺腹,具有隆起的隔膜。其中有感覺細胞,與前庭中的橢圓囊相通。分為外周的骨半覘管和中央的膜半規管兩部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半規管
  • 外文名;semicircular canals
  • 性質;維持姿勢
  • 屬性;內耳感受裝置
  • 包括;球囊、橢圓囊、和半規管
  • 相關概念;骨半規管、膜半規管

簡介

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脊椎動物內耳迷路中掌管平衡感的器官,同樣是維持平衡和與控制生物體姿勢的一內耳感受裝置,包括球囊(saccule)、橢圓囊(utricle)和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

基本結構

骨半規管

骨半規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屬於骨迷路(bony labyrinth)的一部分。三個骨半規管呈"C"形且互相垂直。位置最高者稱為上骨半規管(superior canal),大致呈水平位者稱為外骨半規管(horizontal canal),位置靠後者稱為後骨半規管(posterior canal)。每個骨半規管均有一個單骨腳和一個壺腹骨腳,後者在近前庭處的膨大稱骨壺腹,上後骨半規管的單骨腳合成一總骨腳。

膜半規管

膜半規管(semicircular ducts),屬於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的一部分。套於骨半規管內,在各骨壺腹內,膜半規管也有相應膨大的膜壺腹。膜壺腹壁上有壺腹嵴,亦為位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旋轉運動的刺激。

橢圓囊和球囊

橢圓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位於前庭(膜迷路)內,前方為球囊,通蝸管;後上方為橢圓囊,通膜半規管;兩囊間有小管聯通。在橢圓囊和球囊壁上分別有橢圓囊斑和球囊斑,它們是位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直線變速運動的刺激。

位置

前庭器官都是膜質管道,和蝸管一樣因構造曲折繁複,有膜迷路之稱。而且管道中充滿內淋巴,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護作用。橢圓囊和球囊位於內耳前庭腔內。它們的前面為耳蝸,後面為三條半規管。兩囊之間有短管相通,半規管與耳蝸又分別與兩囊相連通,所以膜迷路各部分之間的內淋巴是相通的。橢圓囊球囊的囊壁上,各有一個直徑為2毫米多、加厚的小區域,稱為囊斑(macula)。囊斑也稱位覺斑,由一層結締組織、一層上皮和耳石膜組成。

耳石膜覆蓋在囊斑上皮層表面,為一層厚的蛋白樣膠質膜,它的淺層含有碳酸鈣和蛋白質組成的結晶體,稱為耳石(otolith),所以橢圓囊和球囊也稱耳石器官。囊斑上皮內含有毛細胞及支持細胞兩種細胞。毛細胞為感覺上皮細胞,夾在支持細胞之間,其底部為前庭神經節內的雙極細胞的周圍突所包繞。毛細胞的頂端有一束纖毛伸入至耳石膜內。三條半規管(外半規管、上半規管和後半規管)互成直角,代表空間的三個面。外半規管又稱水平半規管,當人直立時,它和地面成30°角,如頭部向前傾30°,則它恰與地面平行。

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又稱垂直管,與地面成垂直關係。每管均有一端略膨大,稱壺腹(ampullae)。壺腹內一側粘膜增厚,並向管腔內突出,形成一個與管長軸相垂直的壺腹嵴。壺腹嵴的構造與囊斑相似,其不同處為毛細胞頂端的纖毛束較長,並包埋於高帽狀的膠質性的終帽(也稱蓋帽)內,其中無耳石,但終帽與嵴上皮之間有一微細的腔隙,此腔隙與毛細胞的纖毛活動有關。壺腹嵴毛細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經節細胞周圍突的末梢所包繞。

作用

半規管是人和脊椎動物內耳迷路的組成部分,為三個互相垂直的半圓形小管。可分骨半規管和膜半規管。不論骨半規管和膜半規管,均可分為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和外半規管。膜半規管內外充滿淋巴。半規管一端稍膨大處有位覺感受器,能感受旋轉運動的刺激,通過它引起運動感覺和姿勢反射,以維持運動時身體的平衡 。[1]

視頻

參考文獻

  1. 骨半規管的解剖結構」,車事大爆炸,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