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二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二章,又稱「十二文章」,是漢字文化圈古代貴族禮服上的十二種紋飾,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到了周代正式確立,成為歷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袁世凱復辟帝制為止。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也是依照十二章紋設計的。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親王、世子俱九章。

內容

  • 日:即太陽,漢代以來的圖案中常繪有三足烏鴉,取材於「日中有烏」、「后羿射日」等神話。
  • 星辰:即星宿,通常以若干小圓圈表示星星,之間以直線相連,組成星宿圖案。
  • 山:圖案為群山之象。
  • 龍:圖案為龍形。
  • 華蟲:圖案為鳥形,理解爭議較大,孔穎達解釋為「雉」。
  • 宗彝:即宗廟彝器,圖案為尊形,是宗廟祭祀用的酒器。
  • 藻:即水藻,圖案為水草形。
  • 火:即火焰,圖案為火焰形。
  • 粉米:即白米,圖案為數個米粒形。
  • 黼:圖案為是黑白相次的形,刃白身黑。
  • 黻:圖案抽象,為黑青相間的兩「弓」形相背之紋飾,為刺繡之花紋。

含義

十二章,又稱「十二文章」。「文」和「章」,古代本為並列的兩個詞。「文」本意為紋樣。「章」本意為彰明。二者合指服裝上的花紋圖案。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寫道:「天子服有文章[1]。」孔穎達注《禮記》稱:「夏後氏畫之以山,殷人增之以火,周人加龍以為文章。」而帶有某種文章的服裝,稱為章服。

十二章內涵豐富: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山,取其穩重、鎮定之意;龍,取其神異、變幻之意;華蟲,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養之意;,取其潔淨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有所養之意;黼,取割斷、果斷之意;,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

影響

李氏朝鮮衣冠學習明制,國王著九章冕服,即:「上衣青色,裝飾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部,火、華蟲和宗彜在兩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纁色,裝飾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大帶、蔽膝、佩、綬等配件;王世子著七章冕服。朝鮮獨立後,成立大韓帝國,皇帝冕服亦改做最高等級的十二章冕服。

日本從唐朝引進十二章紋制,文武天皇發布的《大寶律令》[2]規定,天皇在正式場合著十二章冕服「袞龍御衣」。732年,冕服上衣飾日、月、七星、山、火、龍、華蟲,下裳飾藻、粉米、斧、黻。

視頻

十二章 相關視頻

日月星辰——十二章
山龍華蟲、宗彝藻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