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上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上鐵路,一般稱為鳳上線[1],是從位於中國遼寧丹東鳳城市的瀋丹線之鳳凰城站起,到中朝邊境的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上河口站止的鐵道。全線均在丹東市境內。鳳上線至上河口站有154km的鐵路,其中上河口站為貨運站,客運鐵路的終點為其11km前的長甸站。現屬瀋陽鐵路局管轄。

瀋陽鐵路局於2015年對該線路進行改造,同時開發線路周邊的經典,欲將該線路改造為以旅遊用途為主。此外,鐵路部門還打算開行由鳳城、丹東始發的旅遊觀光列車,一列觀光列車由3—5節車廂組成,內有扶手,而且採用超大面積的車窗玻璃;以及由長春赤峰始發的臥鋪旅遊列車[2]

歷史

1937年7月,日本在所占據的中國東北的「東邊道縱貫鐵道工程計劃」,規劃建設安仁線(安東至桓仁),與田通鐵路(溪田鐵路的田師傅、經桓仁至通化)相接。安仁線計劃是:由安奉線引出一條鐵路支脈,經官家、大堡、灌水、八河川到達桓仁,全長171公里。鳳灌線(鳳凰城至灌水)1938年3月開工。1939年11月停工。1940年4月復工,1942年8月鋪軌,1943年5月完成,開辦臨時營業。灌上線(灌水至上河口)1939年6月開工,1943年底停工,完成部分工程。

寬甸至灌水段原本於1949年9月4日至11月12日拆除,以籌集鐵路物資支援關內鐵路修復。1950年11月13日至12月18日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期間,安東鐵路分局緊急搶修鳳上鐵路灌水站至上河口站區段,恢復通車,成為戰爭期間一條比較靠山、隱蔽的鐵路主通道。1951年,丹東的鴨綠江大橋被炸壞中斷行車後,上河口站成為戰爭運輸和後勤補給的主要通道。直到1956年,上河口站完成了戰時任務,廢棄停用至今。

鴨綠江大橋位於長甸鎮三把葫蘆溝至朝鮮清水洞之間。修建於1950年、橋長1500米、橋寬8米。國門由瀋陽鐵路局投資400萬元,於2016年建在沿江鐵路大橋中朝邊界處。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位於長甸鎮上河口村六組,距離國門1000米左右。2016年由瀋陽鐵路局投資1500萬元修建,占地面積2052平方米,建築面積2944.52平方米,共二層,屋面為觀景平台。

視頻

鳳上鐵路 相關視頻

上河口—丹東鴨綠江鐵路鳳上景區歡迎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