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馮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馮店鎮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馮店鎮

別 名: 李都寺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

地理位置: 中江縣城南偏西

面 積: 72.71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倉村

電話區號: 0838

郵政區碼: 6181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古名天下國際旅遊區、龔氏宗祠、垮梁子、宏法寺

車牌代碼: 川F

人 口: 45088人(2018年戶籍人口)

馮店鎮,隸屬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地處中江縣城南偏西,東與太安鎮接壤,南與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毗鄰,西南與成都市金堂縣又新鄉相鄰,西與成都市金堂縣廣興鎮相連,北鄰白果鄉、積金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中江縣城75千米。   總面積72.7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馮店鎮戶籍人口45088人。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設馮泉鎮。1950年,設馮店鄉。1991年4月,鄉改鎮。2006年5月9日,李都鎮併入馮店鎮。   截至2020年6月,馮店鎮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新倉村。   2011年,馮店鎮財政總收入633萬元,比上年增長13.6%。   截至2018年末,馮店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1]

歷史沿革

嘉慶年間(1796~1820年),設馮泉鎮。 清道光六年(1826年),改為馮店場。 民國屬廣福區。 1950年,設馮店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1991年4月,鄉改鎮。 1993年4月,妙豐鄉併入。 2000年5月,原妙豐鄉劃歸李都鎮。 2006年5月9日,李都鎮併入馮店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正街、馮淮路2個社區,正溝、春風、芳林、龍潭、小金、觀音溝、犁轅溝、黃坪、上金、臘樹、新倉、禾加、中金、同安、天星、童家、平梁、妙山、塘坊、天山、玉兔、妙峰、鐵渡、富安、古石、山河、獅山27個村。   截至2020年6月,馮店鎮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新倉村。   馮店鎮地處中江縣城南偏西,東與太安鎮接壤,南與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毗鄰,西南與成都市金堂縣又新鄉相鄰,西與成都市金堂縣廣興鎮相連,北鄰白果鄉、積金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中江縣城75千米。   總面積72.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馮店鎮地處淺丘。境內最高點位於馬鞍山,海拔585米;最低點位於同安村8組與4組之間的同安寨,海拔400米。  

氣候

馮店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較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顯著,旱、澇、洪、寒潮氣候常有發生。多年平均氣溫16.7℃。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  

水文

馮店鎮境內河道屬涪江、沱江的支流,以馮店鎮渡槽腳下為分水嶺,東水沿小郟(qi)江流入涪江,西水沿雞屎河流入沱江。  

自然災害

馮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地震、乾旱、山體滑坡等。  

自然資源

馮店鎮有豐富的葉頁儲藏和地下水資源。   2011年,馮店鎮有耕地面積37043畝,林地21750畝,竹林2339畝。  

人口

2011年末,馮店鎮轄區總人口467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49人,城鎮化率7.6%。總人口中,男性24992人,占53.4%;女性21758人,占46.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635人,占99.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10人。   2017年,馮店鎮常住人口29148人。   截至2018年末,馮店鎮戶籍人口45088人。   2011年,馮店鎮財政總收入633萬元,比上年增長13.6%。   截至2018年末,馮店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馮店鎮農業總產值18263.7萬元,比上年增長4.5%,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7%。   馮店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紅薯為主。2011年,馮店鎮生產糧食31391噸,其中水稻6142噸,小麥9766噸,玉米8904噸,大豆869噸,紅薯6579噸。   馮店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2011年,馮店鎮油菜種植面積11307畝,產量2152噸;花生種植3283畝,產量551噸;蔬菜種植面積5265畝,產量9855噸。  

第二產業

2011年,馮店鎮工業總產值55648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工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3%。   2011年,馮店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825人。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馮店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3萬元,比上年增長16.3%。   郵政業 2011年,馮店鎮郵政業務收入90萬元。   電信業 2011年,馮店鎮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馮店鎮有達(州)成(都)鐵路、達(州)成(都)高速公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過境,其中城南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進出口1個。縣道2條:馮廣路、桂竹路;鄉道4條:馮店到樂至縣2條、新金路、新妙路。   2011年末,馮店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1050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11所,在校生2327人,專任教師1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450人,專任教師10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馮店鎮有村二級廣播站27個,有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用戶1.4萬戶,入戶率83%。   2011年末,馮店鎮有文化站1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馮店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96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96張,固定資產總值757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1人。   2011年,馮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02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馮店鎮有體育場地2個。3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8%。  

社會保障

2011年,馮店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9戶,人數168人,支出33.3萬元,比上年增長54.2%,月人均165.2元,比上年增長16.5%;城市醫療救助25人次,支出1.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0人次,支出8000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99戶,人數2521人,支出214萬元,比上年增長37.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10人,支出50.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1人,支出48.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0人次,共支出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臨時救濟1200人次,支出17萬元,比上年增長13%。救災支出25萬元。敬老院1家。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馮店鎮有郵政局1個,征訂報紙2.89萬份、期刊35萬冊。   2011年末,馮店鎮有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機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050戶,移動電話用戶2000戶,寬帶接入用戶500戶。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馮店鎮原名馮店埡,始建於明末清初,因有馮姓人家在山埡處開店而得名。  

風景名勝

馮店鎮景區景點有:古名天下國際旅遊區旅遊區(國家AAAAA旅遊景區)、垮梁子、李都城隍廟、李都玉皇寨、三圓寨、龔氏宗祠等。 龔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清代的漢族祠堂建築,屬於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落在中江縣馮店鎮黃坪村盆地。龔氏大宗祠系三進四落式的磚木結構建築。有大廳二棟、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占地5600平方米。

相關視頻

航拍家鄉飛躍村莊 第三十七集 中江馮店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