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佛法僧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Eurystomus orientalis 目/科/屬 佛法僧/佛法僧/佛法僧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7-32cm/109-186g |
別名:三寶鳥、闊嘴鳥,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嘴鮮紅色、寬且粗厚。腳紅色。
普通亞種calonyx
- 成鳥
- 繁殖期整體為有光澤的孔雀綠藍色。頭及臉黑褐色。喉為寶藍色。
- 非繁殖期嘴喙帶黑色。
- 亞成鳥,體上羽色較黯淡,嘴黑色。喉寶藍光澤不明顯或無。
- 飛行時,翼寬長,初級飛羽有醒目淺藍色大斑塊。
棲地&習性
主要是林地,低海拔平原及丘陵,包括鬱閉和低地雨林,河岸林。
單獨活動,領域性強,其他鳥類入侵會大聲鳴叫威嚇。喜棲息於河谷兩岸較開闊高大喬木樹梢,枯木或電線上,起飛捕食後會返回原點,亦會吐食繭。
食物大而硬的昆蟲,在飛行中被捕:主要是甲蟲,包括金龜子,腐肉甲蟲,還有螳螂。
繁殖
在北方6月下蛋,5月,6月在日本,3月至5月在印度和緬甸,1至4月在蘇門答臘島。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通常靜默。發出急促反覆的嘶啞聲「chakchakchak、chak、chakchak」。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E. o. calonyx Sharpe, 1890 – 尼泊爾,北印度(喜馬拉雅山至阿魯納恰爾和阿薩姆邦)和孟加拉國至東中國(北至滿州),東南俄羅斯遠東地區(至阿穆爾河下游),韓國和日本(本州至九州);冬季至南亞和大聖達達。
- E. o. orientalis (Linnaeus, 1766) – 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緬甸和印度支那群島到大蘇打斯,菲律賓和琉球島,單種繁殖記錄(可能是該種族)從達加蘇里(在洛荷達島,西北哈馬黑拉附近);冬天從S和E到N Sulawesi和Moluccas。
- E. o. laetior Sharpe, 1890 – 印度西南部(西高止山脈S進入喀拉拉邦)。
- E. o. irisi Deraniyagala, 1950 – 斯里蘭卡。
- E. o. gigas Stresemann, 1913 – S安達曼群島。
- E. o. oberholseri Junge, 1936 – Simeulue I,位於蘇門答臘西北。
- E. o. waigiouensis Elliot, 1871 – W Papuan Is和新幾內亞(包括Yapen,Karkar,Bagabag,Umboi,Trobriand Is和D'Entrecasteaux和Louisiade Archipelagos的島嶼)。
- E. o。crassirostris PL Sclater,1869年- 俾斯麥群島。
- E. o. solomonensis Sharpe, 1890 – 從Buka和Bougainville E到Makira(San Cristobal)的Feni Is(E Bismarcks),還有Nissan I,以及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包括大多數小島。
- E. o. pacificus (Latham, 1801) – 小聖達斯和新英格蘭澳大利亞,還有蘇拉威西島和蘇拉島;S種群冬季N到新幾內亞和華萊士。Cristobal), including most small islands。[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oriental dollarbird,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