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二十四城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十四城記
圖片來自wordpress

二十四城記》是中國電影製片人賈樟柯2008年編劇和執導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因開發新樓盤而搬遷的成都國有企業的三代(1950年代、1970年代、以及現在2008)人的生活經歷。這製片過程中該片曾名為《二十四城故事》。

故事梗概

該片的敘事風格被評論家們描述為虛構和紀實的混合,它包括五個真實訪談和四個由演員表現的虛構的訪談場景。[1]

訪談的順序為:

  1. 何錫昆:二十年前是鉗工,講述他的師傅王芝仁為廠節約工具材料的故事,並探訪了他的師傅。
  2. 關鳳久:原保衛科長,後任廠黨委副書記。簡述這個廠從遼寧搬遷三線來的原因。
  3. 侯麗君:原工人,後來下崗。講述第一批從遼寧到成都的工人其母親1972年第一次回遼寧探親的故事,以及自己下崗之後生活的艱苦。
  4. 郝大麗(呂麗萍飾):原工人。講述在1960年代、1970年代工廠工人的生活比中國普通人好,但今天衰敗了。還講述了她作為最後一批從遼寧到成都的工人在奉節丟失了3歲的孩子的故事。故事結尾她在電視中看老朝鮮戰爭電影《長空雄鷹》。
  5. 宋衛東(陳建斌飾):1966年在工廠出生的子弟,現任總經理辦公室副主任。講述廠的巨大的規模,以及小時候和成都當地孩子打架的故事,和在1976年周恩來逝世時的情況。還講述了他的初戀情人因為該廠情形不好和他分手的故事。該情人的髮型和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中山口百惠扮演的幸子一樣。採訪結束時響起《血疑》主題歌《謝謝你》。
  6. 顧敏華(陳沖飾),因為長得像電影《小花》中陳沖飾演的小花而綽號「小花」。1978年從上海到廠里工作,作質檢員。講述了1970年代上海住房緊張,於是來到成都工作的情況。剛來的時候被人稱為「標準件」,即廠花。還回憶了工廠使用一個犧牲的試飛員的照片提醒工人注重產品質量。還講述了自己離開工廠之後的不成功的經商經歷,和至今單身的原因。最後的場景是顧敏華看電視中的電影《小花》,聽其中的李谷一演唱的主題歌《妹妹找哥淚花流》。
  7. 趙剛:1974年出生的工廠子弟,成都電視台的主持人,講述了自己在吉林的技校中思想轉變下定決心不做工人的故事。故事中提及台灣歌手齊秦的《外面的世界》。
  8. 蘇娜(趙濤飾),1982年出生的工廠子弟,現在以為富人去港澳購物為生。講述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對父母辛勤工作的感傷。

片名

電影二十四城記》片名中「二十四城」,是來自於一個真實的同樣叫「二十四城」的華潤置地商品房開發項目,該項目是在一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原址上所建。[2]至於該樓盤為何如此命名,一種解析是來自於電影中售樓小姐的解釋,是因為一句古詩「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華。」該詩曾出現於現代翻譯家羅念生所著的《芙蓉城》,但具體來歷未提。除了拍攝電影之外,賈樟柯還聲稱將出品一部關於這個地方的紀錄片[3]

影片評價

無疑是一部洗淨另類,彰顯主流的片子,無愧為一部大師級的作品,雖然比較「主流」地起用了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牌明星,不過呂麗萍、陳建斌、陳沖、趙濤等演員在賈樟柯的鏡頭中確實無瑕,一個帶着刺鼻水泥味的工廠的故事被呈現出來,無限接近紀錄片,但卻帶着故事片的淡淡傷感、煽情,呈現出在電影院裡很難購買到的抽象的回憶,但是等你走出電影院,在不經意中閉上雙眼,影片中呈現的世界卻無比具體,清晰而堅硬,比起劇情生動的商業電影在落幕之後的船過水無痕都更加真切(東南快報評)

影片最震撼人的是,它深刻指出了體制對個人的傷害,是一部反體制的電影,而且拍的如此直接與大膽,說明了舊體制的殘酷與不 合理。而這部電影的獨創性在於,電影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它的電影方法也在反體制,不過反的是電影的體制。所謂的故事片或紀錄片的框框,即是電影這個媒介給予導演的體制束縛,賈樟柯非常聰明地用到了雙關--在電影結構上打破了其制約,在影片內容上又是深刻地反映了體制變革的個人傷痛,我們在《二十四城記》中看到一個導演的雙重的反體制行為(騰訊娛樂評)

參考文獻

  1. Dan Fainaru. 二十四城記. Screen International. 2008-05-17 [2008-07-13]. 
  2. Jia, Zhangke; Phil Tinari (translator). 搬遷照片. GOOD Magazine. [2008-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30). 
  3. Lee, Min. Films focus on factory upheaval. Associated Press. 2007-04-04 [2008-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