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座談會)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直屬事業單位[1],主要職能是承擔國家環境監測任務,引領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為國家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監測信息、報告及技術支持,對全國環境監測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主要職責

總站是國家環境監測的網絡中心、技術中心、質控中心、數據(信息)中心和培訓中心。

運行國家環境監測網絡: 總站作為全國環境監測網絡中心,承擔着涵蓋空氣生態土壤、近岸海域、噪聲污染源等多領域多要素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與運行工作,正致力於推動國家環境監測網(以下簡稱國家網)從傳統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躍升,力爭到「十三五」末期,初步實現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目標。

國家網主要包括 2100 余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2767 個地表水監測斷面、300 個水質自動站、4 萬餘個土壤監測點位。國家生態環境監測質量事權上收後,國家網由總站直接管理,委託地方或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承擔部分站點運維 / 監測工作,實現了「國家考核、國家監測」。

構建環境監測技術體系: 總站作為全國環境監測技術中心,承擔着構建國家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確立環境監測技術路線、制(修)訂環境監測技術標準與規範、領銜開展環境監測關鍵前沿技術研究和指導環境監測系統技術工作的職能。已牽頭完成了 800 餘項監測標準方法和技術規範制修訂,參與了水專項、氣專項、重大儀器研發專項等重點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項。

實施全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總站作為全國環境監測質控中心,負責全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技術體系建設,對全國環境監測機構全程序質量管理工作實施技術支持、指導和監督。建設運行國家質控平台和區域質控實驗室,承擔國家網質量控制技術工作。

評價全國環境質量狀況: 總站作為全國環境監測數據中心,承擔着收集匯總全國環境監測數據,分析評價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的職責。每年編制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中國環境質量年報、環境統計年報等各類環境監測報告,為環境管理政策規劃制定、環境質量考核排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提供決策支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各類載體發布環境質量和預報預警信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開展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培訓: 總站作為全國環境監測培訓中心,承擔着編制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培訓規劃計劃、建設培訓教材與師資庫、指導地方培訓等職能。每年組織舉辦環境監測業務技術培訓班、技能實訓班等 40 余期,培訓人員 3000 餘人次。

裝備和實驗室建設

總站已建成環保部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顆粒物和大氣環境監測實驗室、國家網顆粒物稱重中心、國家環境二噁英監測中心華北分中心,以及無機分析、有機分析、應急監測、環境監測儀器質量檢測、生物噪聲監測等重點實驗室,在賬儀器設備資產 2.9 億元,配備了高壓液相色譜[2]質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質譜儀等大型精密儀器設備 330 余台(套),能夠開展以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機物為代表的痕量有機物、環境介質中微量、痕量金屬元素等監測分析工作,在無機、有機、環境應急等多個領域,具備國際一流分析技術水平。

人員編制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編制為190人,截止2018年六月,在編 187 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名,研究生學歷以上人員占 78%, 45 歲以下年輕職工占 78%,在職黨員占 77%。內設 18個處室,形成了由業務、技術、質控、管理四個模塊合理搭配的工作布局。

視頻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相關視頻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參考文獻

  1. 生態環境部職責和組織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 液相色譜簡史 ,搜狐,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