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為國家社會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組建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水利所與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一體化運作。

水利所致力於農業節水與農村供水領域工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以及國家和行業發展戰略研究、規劃與標準編制、技術培訓推廣,保障各項研發任務及工程化與推廣應用任務的順利實施。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為:農田節水灌溉,包括噴微灌等先進高效灌溉技術[1],大型和輕小型噴灌機與微灌設備;精細地面灌溉技術與設備;國家節水灌溉發展戰略及技術與產品需求預測;灌區高效用水,包括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技術及評價指標體系;灌溉用水管理技術與產品;灌區輸配水系統調控技術與產品;農村飲水安全,包括農村飲用水淨化消毒技術及設備;農村飲水安全自動監控技術與信息化管理系統;水土資源與環境,包括農田水肥鹽調控與管理;農田澇漬鹼鹽防控;節水控排減污理論與技術。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有職工60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員)23人,高級工程師22人,中級職稱12人,技師1人;下設7個研究室及2個試驗試驗機構。

歷史沿革

1956年,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成立,人員來自水利部灌溉總局、留學回國人員和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編制近90人。設有鹽鹼地改良研究組、灌溉研究組、水文地質隊、 土壤隊和化驗室,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灌區土壤和水文地質調查、鹽鹼地排水和種稻改良、農作物灌溉制度試驗、地面灌溉技術試驗、渠系水利用係數測定等方面。

1959年,由於水利部與電力部合併,水利部灌溉總局劃歸農業部,全所科研骨幹力量一分為二:一半人員歸屬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了農田灌溉研究所,另一半留下,水利土壤改良研究所改名為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灌溉研究所。研究工作主要結合群眾性水利建設項目開展。

1961年,灌溉研究所更名為水利研究所,設有5個研究組和一個水工試驗廳。研究工作集中在灌區鹽鹼地排水改良、土壤次生鹽鹼化防治技術、土壤改良區劃、渠道防滲和渠系建築物工程技術(包括室內外模型試驗)、北方地區開發利用地下水及井灌技術、南方地區鼠道排水試驗、室內排水模型試驗和滲流理論計算等方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研究工作停頓,1969年水利研究所被解散,科研人員下放到各省、區和水利水電建設工地。

1978年,水利研究所在北京恢復。

1980年,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水利研究所。

1984年,水利電力部成立水質研究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1988年,水質研究中心獨立運行;依託水利研究所自1975年以來開展的滴灌技術研究成果成立了北京燕山滴灌技術開發研究所。

1991年,經水利部科技司批准,在北京大興建立農業節水灌排試驗基地,占地250畝。

1993年6月,水利部批准成立「水利部灌排設備檢測中心」,該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1999年,國家科技部批准以水利研究所為依託組建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於2002年通過科技部驗收。之後水利研究所與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並行運作。

2005年8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水利部灌排設備檢測中心」的基礎上組建「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掛靠在水利研究所。

2006年9月,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授權「國家農業灌排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業務。

2011年2月,科學技術部掛牌成立中美節水灌溉聯合研究中心,依託單位為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有職工60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員)23人,高級工程師[2]22人,中級職稱12人,技師1人;博士38人,碩士17人;同時聘用流動人員65人,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總數125人。

視頻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相關視頻

《築夢新時代》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60周年發展紀實
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Nature子刊(中文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