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中信公司,英文為 CITIC Group)是經鄧小平倡導和批准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型綜合性企業公司。公司由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企業簡介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是一家業務涉及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的國有獨資公司,由榮毅仁於1979年在北京創立。公司旗下業務有銀行業務、證券業務等。
成立背景
1979年1月,鄧小平在約見工商界和民主黨派人士時,希望榮毅仁等能圍繞改革開放做一些實際工作,發揮自己的作用。同年2月,榮毅仁向中央提出了《建議設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見》。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正式成立[1],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初成立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
改革發展
♦ 1979年——1984年(創業初期)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過吸引和利用外資,服務於國內經濟建設,發揮對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在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業務領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率先對外發行債券,開闢了多種融資方式,最早開展了融資租賃、海外投資、國際經濟諮詢等業務,積極開展中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 1985年——1988年(快速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公司繼續開拓創新,利用外資發展投資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為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進行了機構改革,將主要業務部門分別獨立出來,先後成立了若干個專業子公司、地區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從事生產、技術、金融、貿易、服務等綜合性業務的企業集團。榮毅仁董事長制訂的「中信風格」,成為中信人的行為準則。
♦ 1989年——1992年(調整時期)
根據國家對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公司圍繞加強管理、壓縮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公司業務在調整中繼續取得發展。1992年7月,公司制訂了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確定了「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機遇,積極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發展目標。
♦ 1993年——至今(穩步發展時期)
1993年3月,榮毅仁當選國家副主席,國務院調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領導班子,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從1993年起,公司圍繞發展戰略、業務重點和經營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討,注重克服重開拓、輕管理的傾向,加強經營管理,強化宏觀控制。
發展成績
截至2010年底,中信公司的總資產為25391億元;當年淨利潤為334億元。位列美國《財富》2011年世界500強204位。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信集團在國內外建立了良好信譽,形成了巨大的無形資產,擁有一批熟悉市場經濟的專門人才。
中信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對於中信集團在改革、開放、發展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黨和國家都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1984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際,鄧小平為公司題詞:「勇於創新,多作貢獻」;
1984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參加由中信公司主辦的「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全體中外代表時明確指出:「對外開發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為了廣泛接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可以作為中國在實行對外開放中的一個窗口。」
1989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十周年時,鄧小平、江澤民、李鵬、陳雲等中央領導分別題字、題詞或致信祝賀。
1997年4月,國務院在聽取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工作匯報後指出:「中信公司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點和重要窗口,在經營體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不少創新,積極引進國外資金,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較強的融資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樹立了較好的信譽,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1999年9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江澤民為公司題詞:「開拓創新 勤勉奮發 辦好中信」。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憑藉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讚譽。
2013年榮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中央國情調查委員會、焦點中國網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品牌500強。
2015年10月31日,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帶領巡視組全體成員進駐中信集團[2]。根據安排,中央巡視組將在進駐單位工作2個月。
視頻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第一家信託機構成立(1979年10月4日),中國高校之窗,2014-10-4
- ↑ 中央巡視組進駐就位 證監會和中信集團成焦點,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