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風9型內燃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風9型內燃機車(DF9)是中國鐵路的內燃機車車型之一,由戚墅堰機車車輛廠於1990年研製成功。東風9型機車是為研究5000馬力准高速客運內燃機車的實驗性產品,僅試製兩台並未投入批量生產[1],是中國第一種最高運行速度達到160公里/小時以上的內燃機車,也是繼東風8型貨運機車之後中國第二種裝用16V280/285系列大功率內燃機的鐵路機車,其主要特點包括採用了雙級六連杆輪對空心軸式牽引電動機全懸掛系統、高性能恆功勵磁及防空轉系統、高柔度二系圓彈簧、輕型化車體等。在東風9型機車的基礎上,戚墅堰機車車輛廠於1993年成功研製了東風11型准高速客運機車,為以後的中國鐵路大提速打下了基礎。

背景

隨着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鐵路旅客運輸帶來大量需求,同時也對旅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解決鐵路客運嚴重超員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於1980年代中期,提出在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年~1990年)間實現以北京為中心、1500公里為半徑的繁忙幹線上,開行編組20節、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時、運行時間不超過15小時的"朝發夕至"或"夕發朝至"特快旅客列車,在地理上相當於北京上海哈爾濱西安長沙的距離,以增加繁忙幹線的客運能力,為此必須研製新型大功率客運機車。1987年,國家科委、國家計委、鐵道部將新型快速客運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的研製列入了"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即分別為後來的東風9型內燃機車和韶山5型電力機車

研製

為了提高廠家研製機車的效率及積極性,客運內燃機車的研製採用了招標評選的方法,所擬定的主要技術指標包括,機車輪周功率為4000馬力,能滿足旅客列車擴編為20節、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140公里的運行需要,並要求在1990年底之前完成兩台樣車的試製,包括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大連機車車輛廠、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北京二七機車廠、資陽內燃機車廠等在內的中國國內多家機車製造工廠都參加了競爭。經過評標過程後,戚墅堰機車車輛廠被鐵道部選定為中標單位,並於1987年7月簽訂了科技攻關合同。

戚墅堰機車車輛廠確定中標後,隨即開展了新型機車的研製;1988年3月,機車設計方案通過了技術設計審查;1989年初,開始進入試製階段;同年,該型客運內燃機車正式被定型為東風9型。經過三年多的時間,戚墅堰機車車輛廠與10家科研單位、5所高等院校、30多家工廠共同合作,於1990年10月底完成了首台東風9型機車(0001)的總組裝,同年11月通過了鐵道部的竣工驗收[2]

與此同時,鐵道部決定對廣深鐵路既有線路進行技術改造,用較少的投資、較短的時間將既有線路改造成能夠開行時速160公里旅客列車的准高速鐵路,為未來發展高速鐵路進行探索和試驗。1990年,鐵道部發布《鐵計【1990】1號文》,正式將"廣深鐵路實現旅客列車最高速度160km/h的技術方案研究"列入1990年鐵道部科學技術發展項目。1990年7月,國家計委、國家科委、鐵道部及廣東省委部門在廣州召開了"廣深線旅客列車最高時速160km行車實施方案論證",明確要求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在東風9型機車的基礎上,立即着手進行160公里/小時客運機車的方案論證和設計,同時並要求對試製中的東風9型0002號機車,改變了牽引輪傳動比,使機車最高速度由140公里/小時提高到160公里/小時,以配合廣深准高速鐵路的科技攻關項目試驗,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第一台准高速客運機車。

視頻

東風9型內燃機車 相關視頻

東風DF9型內燃機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