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風-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DF-4;北約代號:CSS-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種兩級液體燃料(紅煙硝酸和偏二甲基肼)機動發射的遠程彈道導彈。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有限數量的東風-4就被認為在山洞和地下發射井中部署。東風-4第一級以東風-3為基礎稍加修改;第二級為全新設計。東風-4的第一級發動機地面推力為1120千牛,第二級發動機真空推力為320千牛,起飛重量為82,000千克,直徑為2.25米,長度為28.05米,翼展為2.74米。東風-4可裝備2,190千克核彈頭,爆炸當量為3.3百萬噸,其原設計射程超過4000公里,以美軍駐關島轟炸機基地為目標,後射程增至5500公里,以將莫斯科及其他蘇聯西部城市納入射程範圍[1] ,並打擊印度和美國太平洋基地的目標。導彈使用捷聯式全補償慣性制導系統,具有橫縱雙嚮導引,圓概率誤差約為1,500米。截至2017年,約有10-15個發射載具被部署。

歷史

1950年,在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規定蘇聯將在軍事研發、培訓、技術文件、設備製造等方面給予中國軍方諸多幫助,並且授予中國一部分蘇聯武器的生產許可證。在彈道導彈領域,蘇聯將R-1 (SS-1)、R-2 (SS-2)、和R-11F三型導彈提供給中國,中國基於蘇聯R-2 (SS-2)導彈進行仿製生產了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自此之後,中國在彈道導彈和長程火箭領域有了長足進展,基於東風-1導彈,先後研製了東風-2中程彈道導彈,通過逐漸增程,又研製了東風-3遠程彈道導彈,之後又計劃研製一型中遠程彈道導彈。

1963年,《國防科技十年規劃》中提出,地對地導彈第二階段的發展途徑是以發展多級火箭為中心,研製出洲際導彈。當時在洲際導彈方面進行探索時,設計人員認為,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的跨度太大,中間應有一個技術台階,設想以中程導彈為基礎研製一個兩級試驗型火箭作為過渡,用以解決洲際導彈必須遇到的多級火箭技術。這個型號稍加改進可以作為發射衛星用的運載火箭。這就是多級試驗火箭(代號「SDF-4」)。1964年初,中國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劉瑄、張鈞等主持進行了研製中遠程地地導彈的技術途徑論證,提出要通過這個型號的研製,突破多級火箭技術。圍繞多級火箭的各項基礎預研也隨之展開。當時提出應重點解決兩級導彈的連接和分離,分離過渡段的姿態控制與發動機的高空點火等技術。1964年秋,中央專委、總參謀部明確提出,要儘快研製出一個遠程戰略導彈,以適應國際形勢突變的需要。這樣,該項計劃就由研製多級試驗火箭演變成研製一種新型的中遠程戰略導彈。

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對研製這種導彈應採取的技術途徑作出研究。1964年底,提出了兩種方案:第一方案是先研製一個以中程導彈為基礎,稍加修改作為第一級,再用中程導彈單管發動機作動力裝置設計新的第二級,組成一個兩級導彈;第二方案是直接發展遠程和洲際導彈,即設計一種大直徑的兩級導彈,裝上不同重量的彈頭,兼顧遠程和洲際兩種射程。當年12月初,一分院副院長屠守鍔在向五院匯報時指出,該分院傾向於第一方案,認為這一方案關鍵技術不多,可以充分利用中程導彈的成果和工藝裝備,能夠加快研製進度,實現儘早研製成功遠程導彈和實現發射人造衛星的目標。

1965年2月3至4日,中央專委第十次會議確定,由國防部五院(已組建成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對中遠程導彈組織論證,並提交報告。為此,一分院(已改稱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發動群眾對地地導彈發展途徑開展大討論。這次大討論從2月18日開始,到3月7日結束,歷時18天。周恩來委派國防工辦副主任趙爾陸參加討論會。討論會聽取了各方面意見,提出了未來若干年的發展規劃,並就一些導彈型號的技術途徑進行了論證。當時,各方面都認為應當研製一個中遠程的試驗火箭,但是否單獨作為一個型號,尚有爭議。在對這個火箭的技術途徑上,提出了控制系統採用位置捷聯制導方案,慣性儀表採用氣浮技術,計算裝置用數字式方案,姿態系統用速率陀螺、燃氣舵,採用自動化測試方案等。

1965年3月,中國正式決定研製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2]

1965年3月8-9日,七機部一院黨委常委會確定,中遠程導彈作為一個獨立型號列入研製規劃。理由是:第一,在技術上可以為洲際導彈突破兩級火箭的技術;第二,在軍事使用上可以覆蓋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之間的區域,它還可以稍加改進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第三,在時間上可以比洲際導彈快兩年。

1965年3月11日,一院黨委上報了《地地導彈發展規劃》(即「八年四彈」規劃),其中規定東風-4中遠程導彈採用兩級布局,用東風三號中程導彈作為第一級,二級用單管發動機加高空噴管。技術關鍵是:兩級火箭的級間分離,第二級火箭發動機的高空點火,提高陀螺儀和陀螺加速度表的精度,同時提出了東風-4導彈的射程、精度等戰術技術指標。「八年四彈」規劃對1965-1972年間戰略導彈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規劃,從兩彈結合到中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作出明確規定。該規劃考慮了國防建設需要;中國航天技術的長遠發展;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承受能力。

視頻

東風-4 相關視頻

中國東風-41導彈試射,俄雷達全程「演播」,場面震撼!
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全球沒有任何武器可攔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