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鹅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鹅湖镇隶属于无锡市锡山区,位于无锡市东南,东与苏州市相城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境内土地平坦,河荡众多,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1]。鹅湖镇因水而兴,因水而得名,素有“八湖福地”的美称。鹅湖镇由甘露、荡口两片区组成,为无锡市6+1城镇组团之一。全镇总面积54.5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7.44万人(2017年)。

2019年10月,鹅湖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文物景点

一、华氏老义庄

华氏老义庄是有里人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存房屋四进,占地面积约两千五百平方米。中轴线上,除东侧照壁已被拆毁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自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门厅两侧分置碑记各一块,梁枋与斗拱上分设彩绘雕刻;轿厅与正厅之间设东西两厢,东厢已毁;正厅系楠木结构,三间七架;后厅三间七架,东侧墙上嵌有书条石若干。

华氏老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第三进楠木正厅以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外,华氏为荡口大族,截止到2006年华氏人口仍占全镇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明清两代华氏在荡口镇共建大小义庄七处,有三处基本完整。华氏老义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义庄,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文物部门计划在保护、维修的基础上,积极征集有关资料,加大研究力度,争取条件创办义庄博物馆,使之成为研究和展示江南义庄的基地。

二、华氏始迁祖祠

华氏始迁祖楠木厅建于清初,其后屡有修葺。存楠木厅三间以及附属建筑十余间,占地三千多平方米。解放后一直作为镇粮管所仓库贮存粮食。2001年2月由锡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楠木厅位于祠堂东侧第二进,三间五架,梁柱均用楠木,料质粗大,其檩与梁、梁与斗彼此咬合的做法为其他地方所未建。

三、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故居

华蘅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传播者,其弟华世芳也是卓越的数学家、教育家,华氏兄弟在中国近代科技数学自然科学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华蘅芳故居[2]为三进四合院式晚清建筑,典型的江南风格民居。

此外,北仓河沿岸,尤其是华蘅芳故居及华氏老义庄的周围保留了为数不少且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居,深宅小巷,做法精致,保持了较好的环境风貌。

四、三公祠

嘉靖三十六年(1557),翰林院侍读学士、邑人华察为纪念名宦苏淞巡按、监察御史孙慎、督粮苏淞、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翁大立、无锡知县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赋、造福一方百姓的功德倡建生祠,在三公名号中各取一字建思泉亭、学海书院、望月楼以及遗爱堂、致斋所、衍庆道院。到2006年仅存思泉亭及房屋三间。思泉亭筒瓦攥尖顶,承以四根圆角方柱,亭内古井一口,名为思泉井。亭旁墙上嵌《思泉亭记》碑刻一块。房屋一进,三间七架,两侧分置明代大学士王世贞、清代状元顾皋等所撰石刻碑记共八块。庭院内西侧墙上嵌有步弓石一块,是当年为丈量土地而刻的标准工具,为国内所罕见,步弓刻于三块叠置的黄石条上,形状近似于现代的圆规,两足见距173厘米。当地百姓感于三公恩德,岁岁致祭,香火不断。


五、甘露寺

甘露寺是建于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禅院和建于宜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庙的总称,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庆六年(1561年)大学士华察(字鸿山,俗称华太师)重修,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僧真觉重建山门大殿。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寺庙屡建屡毁,屡圯屡修,寺院内厅堂楼阁、鳞次栉比,众多名人留诗题词,书匾碑石林立其间。1992年移地重建,并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名。

视频

鹅湖镇 相关视频

鹅湖镇航拍视频
家乡的美鹅湖镇

参考文献

  1. “水产之乡”鹅湖镇将被打造成滨水新镇, 华夏经纬网,2013-01-23
  2. 江苏锡山市鹅湖镇华蘅芳故居,中国园林网,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