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鲁迅公园 (上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迅公园 (上海)

图片趣关注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

占地面积  28.63万平方米

鲁迅公园是上海主要历史文化纪念性公园和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占地22.37公顷。

历史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界外的北四川路底购得农田237.288亩,在此圈地筹建万国商团打靶场,由英国园艺设计师,根据英国格拉斯哥体育公园模式,建成“虹口娱乐场”。1905年改建为虹口体育游戏场和打靶场。1922年改名为“虹口公园”。

虹口公园开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风气之先。作为大型综合性体育公园,园内共有1个九孔高尔夫球场,75片草地网球场,8片硬地网球场,3片足球场,5片草地滚球场,还有曲棍球篮球、棒球、田径等场地。根据工部局统计,民国24年(1935年),租界外侨总共才3.8万人,而仅在虹口公园一处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就达86103人次,在虹口公园打高尔夫球还要排队。

1932年4月29日,在这里发生了虹口公园爆炸案。日军在虹口公园举行庆祝天皇诞生日的天长节大会。会间,韩国临时政府派独立党党员尹奉吉在主席台旁引爆炸弹,当场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居留团团长河端贞次等,日本公使重光葵、总领事村井仓松等均被炸成重伤,极大地震动了日本侵略军。至今园中还有尹奉吉义士的纪念亭。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公园部分建筑遭破坏,工部局面对日本势力的扩张,步步退缩,公园及靶场的建筑物被日军蚕食,到民国31年(1942年)9月,万国商团解散,靶场及公园全部被日军占领作为军用场地。1945年后改名为“中正公园”。1950年改回“虹口公园”。

1927年,鲁迅广州搬来上海,居住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大陆新村,直至去世。鲁迅生前一直来公园散步。1956年,鲁迅的灵枢由万国公墓迁此,并建鲁迅纪念亭、鲁迅纪念馆等。1988年改名为“鲁迅公园”。

主要景点

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人物类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故居、鲁迅墓两个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负责筹建,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馆名。该馆1994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大厅可同时容纳数百人进行入队、入团、入党等各种仪式活动。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该馆现藏文物、文献资料20馀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93件(组),珍贵文物2万馀件。陈列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多种现代科技展示手法,用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历程。纪念馆中厅前有一个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园内枫叶如丹,百花斗艳。

上海鲁迅纪念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举办流动展览活动、“鲁迅杯”课本剧活动、文学社“寻访鲁迅足迹”等一系列活动,成为社会教学第二课堂。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2日,鲁迅丧仪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后遗体葬于公墓东侧F区,编号为406~413穴位,面积50多平方米,规模亦简。

鲁迅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即筹建新的鲁迅墓。1952年春,华东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经过醖酿,选择临近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到过的虹口公园建新墓。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墓。同月中旬,上海成立由市长陈毅任主任委员的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6月初,中央批准由设计专家陈植主持的设计,并拨工程费90万元。同年7月19日开工,10月9日竣工。 新建鲁迅墓,墓前铺有天鹅绒草皮,墓正南向,平面呈□形,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地中间是长方形绿地,四周围植瓜子黄杨,绿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绿地中央偏后,建有鲁迅坐像。像基座用四块花岗石镶成,上部浮雕花饰图案, 采用鲁迅亲自设计《坟》扉页的云彩部分;图案下刻阴文鲁迅生卒年份:“1881~1936”。鲁迅像总高度1.71米,作者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萧传玖。绿地两边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树。经通道拾级而上,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方形平台。平台左右植有两棵广玉兰,再往外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设长条坐椅。平台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宽10.2米,高5.38米,中央镌刻毛泽东题字:“鲁迅先生之墓”,阴文贴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块花岗石板密盖。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所植的桧柏。碑后是屏风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还有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腊梅桂花树等。

1956年10月14日上午,鲁迅灵柩移柩仪式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和上海人民向鲁迅献旗、献花圈。旗是仿制当年鲁迅丧仪时民众代表所献“民族魂”锦旗。礼毕,灵柩即移迁。到达新墓地后,在墓前举行。有宋庆龄柯庆施茅盾周扬巴金许广平等近2000人参加的迁葬仪式,巴金、茅盾和许广平先后致辞。仪式结束,举行鲁迅塑像揭幕礼。 鲁迅新墓建成后,曾多次整修。1961年,原白水泥鲁迅塑像改铸为铜像。同年3月,国务院公布鲁迅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市人民政府确定鲁迅墓的保护范围,为基地周围50米,建筑控制地带为150米。

梅亭

尹奉吉(1908~1932),韩国侨民,1930年到上海在虹口一带,以贩卖蔬菜为生。尹奉吉在韩国著名爱国人士金九等带领下参加抗日斗争。在获悉侵沪日军准备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举行规模盛大的“天长节”庆祝活动时,尹坚决要求赴现场炸敌,舍身报国。

1932年4月26日,尹奉吉向爱国团宣誓,胸前挂誓词牌,左手握炸弹,右手拿手枪。金九亲自给他拍下这一镜头。之后,尹奉吉又邀女队友李东海(李华林),扮作游客到公园观察地形,目测距离。4月29日晨,金九送别尹奉吉。尹穿灰色西装,肩背水壶,手拿饭盒(实为异型炸弹),进入公园。上午11时40分,下着小雨,当主席台上的日本军政要员肃立齐唱《君之代》时,尹奉吉即将炸弹投向台中央,炸弹爆炸,新任日本陆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身负重伤,几天后死在平凉路日本兵站医院;居留民团委员长河端被送入北四川路福民医院,当夜死亡;日本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右眼被炸瞎;日本陆军中将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右腿被炸断;日驻华大使重光葵右腿被齐根炸断。是为震惊中外的“白川事件”。

尹奉吉原地站立,大声说:“来抓吧!我是韩人,我叫尹奉吉,炸弹是我丢的,一切由我个人承担!”尹被捕后押去东江湾路10号日军司令部,后又解往日本金泽,1932年12月就义。[1]

交通

视频

Shanghai Cherry Blossom Festival in LuXun Park 上海鲁迅公园首届樱花节 2021上海春日之行 Shanghai Spring Walk Tour

参考文献

  1. 鲁迅公园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