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迅公園 (上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魯迅公園 (上海)

圖片趣關注
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2288號

佔地面積  28.63萬平方米

鲁迅公园是上海主要历史文化纪念性公园和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占地22.37公顷。

历史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界外的北四川路底购得农田237.288亩,在此圈地筹建万国商团打靶场,由英国园艺设计师,根据英国格拉斯哥体育公园模式,建成“虹口娱乐场”。1905年改建为虹口体育游戏场和打靶场。1922年改名为“虹口公园”。

虹口公园开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风气之先。作为大型综合性体育公园,园内共有1个九孔高尔夫球场,75片草地网球场,8片硬地网球场,3片足球场,5片草地滚球场,还有曲棍球篮球、棒球、田径等场地。根据工部局统计,民国24年(1935年),租界外侨总共才3.8万人,而仅在虹口公园一处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就达86103人次,在虹口公园打高尔夫球还要排队。

1932年4月29日,在这里发生了虹口公园爆炸案。日军在虹口公园举行庆祝天皇诞生日的天长节大会。会间,韩国临时政府派独立党党员尹奉吉在主席台旁引爆炸弹,当场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居留团团长河端贞次等,日本公使重光葵、总领事村井仓松等均被炸成重伤,极大地震动了日本侵略军。至今园中还有尹奉吉义士的纪念亭。

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公园部分建筑遭破坏,工部局面对日本势力的扩张,步步退缩,公园及靶场的建筑物被日军蚕食,到民国31年(1942年)9月,万国商团解散,靶场及公园全部被日军占领作为军用场地。1945年后改名为“中正公园”。1950年改回“虹口公园”。

1927年,鲁迅广州搬来上海,居住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大陆新村,直至去世。鲁迅生前一直来公园散步。1956年,鲁迅的灵枢由万国公墓迁此,并建鲁迅纪念亭、鲁迅纪念馆等。1988年改名为“鲁迅公园”。

主要景點

魯迅紀念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人物類紀念館,同時管理魯迅故居、魯迅墓兩個文物保護單位,1950年春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籌備,謝旦如負責籌建,1951年1月7日正式開放,周恩來總理題寫館名。該館1994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公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全國首批一級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總建築面積5043平方米。一層建有文化名人專庫“朝華文庫”、學術報告廳“樹人堂”、專題展廳“奔流藝苑”等,大廳可同時容納數百人進行入隊、入團、入黨等各種儀式活動。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廳。該館現藏文物、文獻資料20餘萬件,其中一級文物達93件(組),珍貴文物2萬餘件。陳列廳以魯迅手稿、文獻照片、遺物為基礎,輔以多種現代科技展示手法,用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華夏民族魂五個專題真實再現了魯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歷程。紀念館中廳前有一個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園內楓葉如丹,百花鬥豔。

上海魯迅紀念館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志願者隊伍,舉辦流動展覽活動、“魯迅杯”課本劇活動、文學社“尋訪魯迅足跡”等一系列活動,成為社會教學第二課堂。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22日,魯迅喪儀在萬國公墓禮堂舉行,後遺體葬於公墓東側F區,編號為406~413穴位,面積50多平方米,規模亦簡。

魯迅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即籌建新的魯迅墓。1952年春,華東文化部等有關部門經過醖釀,選擇臨近魯迅故居、魯迅生前到過的虹口公園建新墓。1956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魯迅逝世20週年之際遷墓。同月中旬,上海成立由市長陳毅任主任委員的魯迅先生墳墓遷建委員會。6月初,中央批准由設計專家陳植主持的設計,並撥工程費90萬元。同年7月19日開工,10月9日竣工。 新建魯迅墓,墓前鋪有天鵝絨草皮,墓正南向,平面呈□形,用蘇州金山花崗石砌成,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墓地中間是長方形綠地,四周圍植瓜子黃楊,綠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石。綠地中央偏後,建有魯迅坐像。像基座用四塊花崗石鑲成,上部浮雕花飾圖案, 採用魯迅親自設計《墳》扉頁的雲彩部分;圖案下刻陰文魯迅生卒年份:“1881~1936”。魯迅像總高度1.71米,作者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蕭傳玖。綠地兩邊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樹。經通道拾級而上,是一個可容四五百人的方形平台。平台左右植有兩棵廣玉蘭,再往外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設長條坐椅。平台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寬10.2米,高5.38米,中央鐫刻毛澤東題字:“魯迅先生之墓”,陰文貼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魯迅靈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塊花崗石板密蓋。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魯迅夫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所植的檜柏。碑後是屏風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還有日本友人贈送的櫻花臘梅桂花樹等。

1956年10月14日上午,魯迅靈柩移柩儀式在萬國公墓禮堂舉行。上海市副市長金仲華代表市人民委員會和上海人民向魯迅獻旗、獻花圈。旗是仿製當年魯迅喪儀時民眾代表所獻“民族魂”錦旗。禮畢,靈柩即移遷。到達新墓地後,在墓前舉行。有宋慶齡柯慶施茅盾周揚巴金許廣平等近2000人蔘加的遷葬儀式,巴金、茅盾和許廣平先後致辭。儀式結束,舉行魯迅塑像揭幕禮。 魯迅新墓建成後,曾多次整修。1961年,原白水泥魯迅塑像改鑄為銅像。同年3月,國務院公佈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0月,市人民政府確定魯迅墓的保護範圍,為基地周圍50米,建築控制地帶為150米。

梅亭

尹奉吉(1908~1932),韓國僑民,1930年到上海在虹口一帶,以販賣蔬菜為生。尹奉吉在韓國著名愛國人士金九等帶領下參加抗日鬥爭。在獲悉侵滬日軍準備在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舉行規模盛大的“天長節”慶祝活動時,尹堅決要求赴現場炸敵,捨身報國。

1932年4月26日,尹奉吉向愛國團宣誓,胸前掛誓詞牌,左手握炸彈,右手拿手槍。金九親自給他拍下這一鏡頭。之後,尹奉吉又邀女隊友李東海(李華林),扮作遊客到公園觀察地形,目測距離。4月29日晨,金九送別尹奉吉。尹穿灰色西裝,肩背水壺,手拿飯盒(實為異型炸彈),進入公園。上午11時40分,下着小雨,當主席台上的日本軍政要員肅立齊唱《君之代》時,尹奉吉即將炸彈投向台中央,炸彈爆炸,新任日本陸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大將,身負重傷,幾天後死在平涼路日本兵站醫院;居留民團委員長河端被送入北四川路福民醫院,當夜死亡;日本海軍中將野村吉三郎右眼被炸瞎;日本陸軍中將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右腿被炸斷;日駐華大使重光葵右腿被齊根炸斷。是為震驚中外的“白川事件”。

尹奉吉原地站立,大聲説:“來抓吧!我是韓人,我叫尹奉吉,炸彈是我丟的,一切由我個人承擔!”尹被捕後押去東江灣路10號日軍司令部,後又解往日本金澤,1932年12月就義。[1]

交通

視頻

Shanghai Cherry Blossom Festival in LuXun Park 上海鲁迅公园首届樱花节 2021上海春日之行 Shanghai Spring Walk Tour

参考文献

  1. 魯迅公園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