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忠全(1914.3—1995.7.30),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10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目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3月,马忠全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家无寸土,自幼替人放牛、帮工为生。原名马忠乾。参加红军黄安独立师时,连长错把马忠乾听成了马忠全,从此马忠全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连长,营长。参加了为保卫鄂豫皖苏区,开创川陕苏区的历次战役战斗和长征[1]

1936年12月,马忠全随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去援西军随营学校学习。

1937年5月,由于战场形势吃紧,他中断学习,提前分到红四军十师三十一团任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干部普遍降职使用,马忠全被任命为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营十二连连长。参加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

1938年4月,任七六九团三营营长,东进冀鲁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在副师长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在冀南地区依靠和发动群众,发展地方基干武装,打击日伪军和反动会道门势力,开辟了冀南抗日根据地。9月22日,团长王近山率团来攻河北柏乡县,不克,遂退至八里庄休息,遭日寇包围。马忠全亲自拖过一挺机枪就猛扫敌人正面,掩护主力突围,此战,他右手指负伤致残。此后历任七六九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响堂埔白刃战、石匣攻击战等战斗。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8月20日至26日,马忠全率部突袭并固守狮垴山;9月23日至27日,参加榆辽战役,马忠全率三营主攻日军的碉堡,全歼日军两个小队,生俘日军12名,并缴获了平射炮、迫击炮、机枪、掷弹筒和步枪等武器装备;12月上旬,马忠全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关家垴战斗。

1942年9月,马忠全率部护送刘少奇过白晋线到太岳区。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马忠全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太行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三纵队八旅旅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上党、平汉、陇海、汤阴等战役战斗。

1945年8月29日,马忠全受命率四支队参加上党战役,歼国民党守军800余人,俘400余人。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由南至北向我解放区猛扑,企图围歼我军或将我军赶过黄河以北。晋冀鲁豫野战军决定发动陇海战役,分兵两路攻敌薄弱部位。三纵队八旅配合六纵队为右路,先取兰封,截断陇海线路。8月10日晚,马忠全带领部队绕过考城、吕园子,向陇海路开封至兰封段进击。11日,攻占罗王车站,缴获一列军列(载有1辆坦克和大批军用物资),他继而扼守车站,坚决抵住了开封东援之敌,保证六纵队拿下兰封、杞县等城,同时消灭了大量从兰封西逃之敌,俘敌400多人。9月5日至8日,马忠全率八旅进逼申倪寨,参加定陶战役,歼灭国民党整三师,俘师长赵锡田。

1947年月,马忠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先后任皖西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皖北独立师师长,恢复发展了皖西北老根据地。为巩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1949年春,马忠全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军三十师师长,参加了渡江、解放大西南战役。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至4月,兼任川南军区乐山军分区司令员、乐山行署专员,组织领导军民开展剿匪斗争,歼灭匪特16000余人。

1950年12月,马忠全与老首长王近山一道赴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途径武汉时,勾起了思乡之情,王近山劝他回家乡探望,并送他200块钱做盘缠。这是他自16岁参加红军后第一次回家。

1952年7月,从军事学院毕业后,马忠全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艇学校校长。

1955年,任南海舰队青岛基地副司令员。

1959年,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榆林基地司令员

1962年,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

1969年,任北海舰队司令员。

1973年,任海军副司令员[2],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建立了显著的功绩。

马忠全戎马一生,七次负伤,身中九弹。

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5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视频

马忠全 相关视频

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毀零式战斗机24架,全歼了敌守军200余人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方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