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普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普龙
图片来自dinosaurpictures

马普龙属属名Mapusaurus,意为“大地蜥蜴”),又称为地龙,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阿根廷

马普龙的化石是在1997到2001年期间,由一群阿根廷与加拿大共同组成的团队,在阿根廷的Canadon de Gato所挖掘出来;该地属于Rio Limay群的乌因库尔组(Huincul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森诺曼阶

在2006年,罗多尔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与菲力·柯尔(Phil Currie)将这些化石正式叙述、命名。

马普龙的体型接近与它们的近亲南方巨兽龙。在2006年,科里亚、科尔根据编号MCF-PVPH-208.203标本,估计马普龙的身长约10.2公尺。马普龙的其他零散骨头来自于更大个体,体型接近于南方巨兽龙,而科里亚、科尔估计南方巨兽龙约12.5公尺。因此马普龙的身长约10.2到12.2公尺。体重则是根据编号MCF-PVPH-208.234标本的股骨,重量接近3公吨。

词源

马普龙的属名为MapusaurusMapu来自于马普切人的字词,意为“陆地的”或“大地的”,而sauros希腊文中意为“蜥蜴”。模式种玫瑰马普龙Mapusaurus roseae),是以化石所发现的玫瑰色岩石为名,也同时以这次挖掘活动的赞助者Rose Letwin为名。

古生物学

马普龙的化石是在在一个包含至少7个不同个体的骨床中所挖掘出来,来自于不同年龄层。在2006年,罗多尔夫·科里亚(Rodolfo Coria)与菲力·柯尔(Phil Currie)推测这个骨床可能是许多尸体堆积而成,是某种掠食动物陷阱,也许能提供马普龙行为的线索。目前已知的其他兽脚类骨床包括:犹他州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异特龙骨床、亚伯达省艾伯塔龙骨床、以及蒙大拿州惧龙骨床。

古生物学家罗多尔夫·科里亚否定他之前所提出的假说,他在一个会议上提出这个化石集合处,可能显示马普龙以群体猎食,共同围捕大型猎物,例如巨大的蜥脚下目阿根廷龙[1]。如果这个假设属实,这骨床将是除了暴龙科以外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群体猎食的第一个大量证据;但仍不确定马普龙是以有组织的群体猎食(类似),还是以随机聚集的方式猎食。乌因库尔组的沉积环境被解释成淡水水道沉积层,有短暂或季节性河流的干旱或半干旱环境。在缺乏化石的乌因库尔组中,这个骨床的存在显得相当有趣。

相关化石与鉴定

模式种玫瑰马普龙的正模式标本是一个独自的右鼻骨(标号MCF-PVPH-108.1)。已有12个副模式标本被标明,为另外的独自骨骸。这些从骨床发现的独立标本组合起来后,形成马普龙大部分的骨骸。

在2006年,科里亚与柯尔将马普龙鉴定为:一种兽脚亚目鲨齿龙科恐龙,与南方巨兽龙的差异为头颅骨有厚、表面凹凸不平、未固定的鼻骨,鼻骨与上颌骨泪骨的接合处前段较狭窄;眶前窝在上颌骨之上有较大的延伸;较小的上颌孔;眶前孔与上颌孔之间有较宽的骨棒;位置较低、较平坦的泪骨角;额前骨横切面与泪骨宽度相比较宽;眼睑骨腹侧面往后缘弯曲;较浅的齿间骨板;美克耳氏馆的位置较高;齿骨后腹侧缘更往后倾斜。

玫瑰马普龙的独特处在于:颧骨的上方颧骨突分裂成两叉、下颌舌骨的前孔小,位于齿骨夹骨连接处上方、第二与第三掌骨固定、肱骨有较宽的末端,跟髁状突之间有小分隔、肠骨的短肌窝往坐骨脚延伸。

马普龙与南方巨兽龙的差异还有:颈椎的骨骺呈圆椎状且微弯、第一颈椎的后关节突在中间连接、颈椎中央有较小的前脊板、颈椎神经棘的后缘锐利、神经棘高而宽、坐骨干弯曲、腓骨较修长。

系统发生学

在2006年,科里亚与柯尔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显示马普龙属于鲨齿龙科,而马普龙股骨上的结构物显示它们与南方巨兽龙的关系较近,而离鲨齿龙较远。科里亚与柯尔根据这层关系,提出一个新的单系群分类,南方巨兽龙亚科;该亚科的定义为:在鲨齿龙科之中,亲缘关系较接近南方巨兽龙与马普龙,而离鲨齿龙较远的所有物种。魁纣龙暂时被分类于南方巨兽龙亚科,需要更详细的叙述才能做更正确的分类。

参考文献

  1. Associated Press (2006). Details Revealed About Huge Dinosaurs. ABC News US. [1]